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谊浩

作品数:99 被引量:1,05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金融
  • 15篇实证
  • 14篇货币
  • 13篇投资者
  • 13篇经济学
  • 10篇股票
  • 9篇经济全球
  • 9篇经济全球化
  • 8篇股票市场
  • 7篇银行
  • 7篇资本
  • 6篇行为金融
  • 6篇实证研究
  • 6篇货币政策
  • 4篇心理
  • 4篇实证分析
  • 4篇通货
  • 4篇经济全球化背...
  • 4篇经济制度
  • 4篇经济制度变迁

机构

  • 85篇南京大学
  • 15篇天津市经济发...
  • 1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兴业银行

作者

  • 89篇张谊浩
  • 31篇陈柳钦
  • 9篇方先明
  • 8篇裴平
  • 4篇吴金鹏
  • 4篇伦晓波
  • 3篇周庭佐
  • 2篇沈晓华
  • 1篇耿强
  • 1篇郭永济
  • 1篇陈玫
  • 1篇洪慧民
  • 1篇王胜英
  • 1篇蒋彧
  • 1篇郑权
  • 1篇韩玉启
  • 1篇牛晓健
  • 1篇封思贤
  • 1篇苏中锋
  • 1篇戴兴武

传媒

  • 5篇金融研究
  • 4篇经济学家
  • 3篇生产力研究
  • 3篇中国经济问题
  • 3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2篇管理世界
  • 2篇日本问题研究
  • 2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社会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金融教学与研...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预测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8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汇率变动会通过信心与预期渠道影响消费吗?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基于2005年7月至2019年8月相关经济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与TVP-VAR模型,研究了汇率变动是否会通过信心与预期渠道影响消费。研究发现:(1)信心与预期是汇率变动影响消费的稳健传导渠道,且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2)早期的本币升值冲击会显著抑制信心与预期,且在中长期内的冲击抑制效应持续强于短期。但2016年之后中长期冲击的抑制效应逐渐减弱,同时长期冲击在部分时点上会产生激励效应。(3)各个时点上的信心与预期冲击对消费的影响均为正向,且冲击效果在中短期内较为平稳,长期内的时变特征更为显著,总体上冲击的提前期越长,影响效果越明显。(4)在次贷危机时点上信心与预期更易受到汇率变动的冲击影响,对消费的传导效应也更加明显,而汇率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信心与预期的冲击也不容忽视。(5)在稳健性检验阶段,改变汇率变量、使用其它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均支持上述结论。
张润驰张谊浩赵辉
关键词:汇率变动
投资者行为理论变迁述论被引量:6
2004年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阶段、金融经济学阶段和行为金融学阶段。传统阶段对投资者行为研究局限于产业投资者对投资产业的选择和投资回报的分配;金融经济学范式下的研究基于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和完全信息的假设,侧重于对资产组合的定价和风险分析;行为金融学范式下的研究把心理学和金融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不确定性下的决策行为理论,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映不足理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吴金鹏张谊浩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
当代西方经济全球化理论解读被引量:1
2004年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已经远远超越我们思维的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力。复杂深刻的实践对有限的理性提出了挑战。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界定、起源、性质和趋势等方面对当代西方各种经济全球化理论进行综述,然后提出解读性思考。
张谊浩陈柳钦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规模效应悖论”及其新发展被引量:7
2005年
罗默等构建的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重点把握知识的非竞争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从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类模型中推导的指数式规模效应受到了实证研究的挑战。模型的推论认为,研发人员的增加必然带来人均增长率的指数增长,而二战后许多国家研发人员增加很多,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却变化不大。如何解释这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以消除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成为近来增长理论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在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深入分析了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这一“规模效应悖论”,并对学者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做了概括。
耿强张谊浩
关键词:内生增长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在已有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的实证检验。在实证过程中,本文综合利用了 Granger,Sims和 Geweke 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并进一步考察了扩展的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及其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张谊浩陈柳钦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GRANGERSIMS
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76
2006年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相关文献,结合基本国情,参照和修正Kumhof(2004)的理论模型,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001年第1季度至2005年第2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2001年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货币冲销弹性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论文还提出了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几点重要启示。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
关键词:外汇储备增加通货膨胀效应货币冲销政策
EMU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2004年
在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联盟 (EMU)的推动下 ,欧元已取代欧元区的各国货币 ,这对于欧盟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构成巨大的影响。本文侧重研究EMU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对这种影响的分析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 ,其中宏观性经济影响主要以相关的争论为主线 ,微观性经济影响主要考察对企业的影响效应。
张谊浩陈柳钦
关键词:EMU欧盟欧元宏观经济通货紧缩
中日货币政策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及措施的总称,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构成.一国的货币政策对于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对于推进本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关键性作用.一般来讲,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参照标准是本国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不同的经济环境又直接决定着本国当时的特定性宏观经济目标.因此,考察一国的货币政策首先要置于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
张谊浩陈玫
关键词:货币政策本币宏观经济目标汇率稳定中介目标国货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仅就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分析来看,包括有西方心理学对经济学的一般性影响和西方心理学对经济学的流派性影响两方面。其中,前者集中表现为心理—行为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传统,后者具体表现为不同心理学流派对经济研究的差异性影响效应。
张谊浩
关键词:心理学经济学影响因素经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
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被引量:28
2012年
结合话语和话语权的相关理论,作者解读了国际金融话语权所涉及的谁对谁说、说什么和如何说等层面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国家中心主义、建构主义、国际金融属性、国际金融利益指涉性、国际话语支配性、国际货币权力相关性的六大本质特征。其中,谁对谁说主要指谁是话语实施者、谁是话语对象以及国际金融"现实"建构权归谁所有的问题;说什么包括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国际身份的定义权、话题选择权和事务的主导权等国际金融话语的主要内容;如何说则关系到话语平台和话语效果等问题。在现有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格局中,存在霸权-非霸权的话语分布结构,其功能包括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与稳定的积极作用和制造发展幻觉、用假象替代真实、安排等级、树立国际权威等四个方面的消极作用。作者认为,由于国际金融话语霸权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单极,中国应该理性选择沟通、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从强化话语权意识、构建本土化金融理论、增加国际金融组织投票权、主动设置国际金融议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争夺国际金融定价权等六个方面来有效提升自己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张谊浩裴平方先明
关键词:中国方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