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赤眼蜂
  • 6篇玉米
  • 6篇玉米螟
  • 3篇饲养
  • 2篇玉米螟赤眼蜂
  • 2篇生物防治
  • 2篇物防
  • 2篇米蛾
  • 2篇赤眼蜂防治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优势种
  • 1篇滞育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平衡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食性
  • 1篇饲料
  • 1篇饲料配方

机构

  • 10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岫岩县农业技...

作者

  • 11篇张荆
  • 9篇王金玲
  • 6篇杨长成
  • 4篇杨长城
  • 2篇丛斌
  • 1篇陈琳
  • 1篇王承伦
  • 1篇王春夏
  • 1篇包建中
  • 1篇方运声
  • 1篇陈红印
  • 1篇周琳
  • 1篇刘志诚
  • 1篇冯建国
  • 1篇崔德君
  • 1篇王丽荣
  • 1篇王金铃
  • 1篇周运宁
  • 1篇李铁汉

传媒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昆虫天敌
  • 1篇全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1
  • 7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2
1990年
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通过17年来长期连续坚持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第1代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发现自大面积放蜂治螟以来,玉米螟一代卵期赤眼峰的自然寄生率逐年提高,至今已达(?)O%左右;1、2代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各种寄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也逐年显著提高,由此使一代玉米螟的为害也逐年显著减轻,自80年代以来玉米被害率稳定于10%左右。测定玉米种籽和土壤样品表明:六六六、DDT和1605农药的残留量有所缓解,使天敌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进而加强了这些天敌、对1,2两代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作用,解决了玉米蝶的危害,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在较长时期内玉米螟种群数最相对稳定在较低的动态平衡水平上。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张凤许宝民赵德山李铁汉赵希贵王贵钧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生态平衡
利用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技术研究被引量:22
1994年
通过恒低温和昼夜变温以及不同诱导始期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观察证明,人工可以成功地利用恒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赤眼蜂滞育虫态为予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适宜温度为10~13℃.引起赤眼蜂滞育是卵至于蛹期连续诱导效应,其中予蛹前期为滞育敏感期.滞育适宜诱导始期为卵期,滞育诱导历或为30~40d,引起赤眼蜂的滞育率为65.8%~86.1%以上.昼夜温度的变化对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无明显促进作用,其诱导滞育率与恒温诱导无明显差异.利用恒低温诱导赤眼蜂滞育方法简单,是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好方法。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丛斌
关键词:赤眼蜂滞育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放蜂量试验被引量:11
1990年
1987~1988年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等老放蜂区和新民县新放蜂区,进行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示范试验。结果证明,由放蜂量1~1.5万头,可以代替过去推广的亩放蜂量2~3万头。用低蜂量示范试验进一步证明,亩放蜂量1万头,在玉米螟中等偏重的发生年份,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张凤许广民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
大面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本文是总结了以辽宁省岫岩县、西丰县为主的长期坚持大面积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获得完全成功的实例。松毛虫赤眼蜂的繁殖利用,在生物防治的范畴内是属于本地天敌的繁殖利用。关于本地天敌繁殖利用在国际、国内尚未有获得'完全...
张荆王金玲杨长城
关键词:玉米螟生物防治寄生蜂赤眼蜂
天敌─刺兵蝽在不同湿度条件下饲养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天敌─刺兵蝽在不同湿度条件下饲养研究王丽荣,王秀华,陈琳,张荆(沈阳大学,沈阳110044)(沈阳农业大学,沈阳440161)刺兵蝽[Podisusmaculiventris(say)]属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是捕食性昆虫,原产北美地区。笔者198...
王丽荣王秀华陈琳张荆
关键词:天敌饲养捕食性昆虫
我国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种类及优势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8
1990年
本文调查了全国13省、市寄生于亚洲玉米螟的赤眼蜂种类及优势种,共鉴定雄性赤眼蜂1.5万余号,发现在我国寄生于亚洲玉米螟的赤跟蜂种类有两个属共16种,其中已定名的有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跟蜂和广赤眼蜂等12种。除黑龙江和贵州省外均以玉米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东北辽宁、吉林两省的优势种随年份而异,70年代调查以玉米螟赤眼蜂的数量为多,80年代则以松毛虫赤眼蜂为多,黑龙江省的优势种明显为松毛虫赤眼蜂。
张荆王金玲丛斌杨长成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研究了以米蛾卵为寄主的玉米螟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6℃,相对湿度83~86%条件下的羽化历时为7.5天,羽化后1天内为羽化高峰期,羽化期内前3天为羽化盛期,其羽化数量占总羽化量的88.77%。羽化雄蜂率平均为26.68%。在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期喂蜜补充营养条件下,其寿命延长1~2天,每头雌蜂平均产卵量提高5~15粒。雌蜂寿命为O.5~7.5天,平均寿命为3.6天。雄蜂寿命为O.5~5天,平均寿命为2.4天。羽化后3天内雌、雄蜂死亡率分别为52.5%和84.4%。除7.5%的雌蜂不产卵外,每头雌蜂产卵量为1~111粒,平均为55粒。其产卵期为0.5~7天,羽化并接种后12小时内为产卵高峰期,占总产卵量的62.25%。同时发现玉米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寄生6~9小时即可产出体内绝大部分的卵量。
王金玲杨长城张荆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生物学特性
玉米螟赤眼蜂孤雌生殖试验
1990年
过去的研究表明,赤眼蜂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松毛虫亦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食胚赤眼蜂等种类广泛存在着孤雌生殖的现象,孤雌生殖产生后代的性别则因种类而异。为开展玉米螟赤眼蜂的繁殖与利用,对此进行了玉米螟亦眼蜂孤雌生殖的研究。1
王金玲张荆杨长城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孤雌生殖
米蛾饲料配方筛选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在26~28℃,相对湿度65%~80%条件下,以麦麸为主加入少量不同动物性蛋白等成份的饲料配方饲养米蛾,结果不够理想,其中仅加入3%奶粉的配方对米蛾的发育和产卵稍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筛选出以70%玉米面加30%麦麸的饲料配方饲养结果最好。它和以麦麸为主的饲料配方比较:成蛾率可提高0.7~1.2倍,繁殖倍数增加70%~120%,并可缩短发育历期。若降低配方中玉米面和麦麸的比例,对米蛾发育和产卵都有不利影响。
杨长成王金玲张荆
关键词:米蛾饲料配方饲养产卵量
不同饲养密度对米蛾的饲养效应被引量:3
1990年
在26~28℃,相对湿度65%~80%条件下,用玉米面和麦麸以7:3配方进行的饲养密度试验,结果以每公斤饲料投卵2000粒的处理最好,平均蛹重33mg,平均蛹长10. 2mm,成蛾率38%,单雌产卵354粒,繁殖倍数达49倍。对米娥分布密度和化蛹习性调查发现,饲养盒内米蛾在边角区的分布约占40%,边缘区中间区各占30%。米蛾具有相互紧密靠近,群集化蛹习性,蛹茧多为一层竖状排列,在极拥挤条件下才有二层排列,下层蛹茧排列呈不规则状,羽化时很难钻透饲料面。
杨长成王金玲张荆
关键词:米蛾饲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