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鸿
- 作品数:45 被引量:4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围垦植稻对崇明东滩湿地产甲烷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围垦稻田的产甲烷速率平均值为13.8ngCH4 g-1 d-1,是自然滩涂湿地的3.3倍,且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围垦稻田中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为1.101×108~1.443×108copies g-1,也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增加,比光滩湿地中的基因拷贝数高出一个数量级。光滩湿地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稻田中相对丰度值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增加,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光滩中最高,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减小。各采样点中的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同处于一个数量级,其在3个围垦稻田中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产甲烷速率与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围垦种稻的熟土作用促进了滨海湿地甲烷产生过程,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数量的大幅增加是产甲烷速率升高的主控因素之一。
- 张鑫磊宋怡轩张洁张洁张耀鸿贾仲君
- 关键词:围垦
- 浅谈高校《土壤学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根据目前《土壤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为目的,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浅谈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 李仁英张耀鸿吴洪生徐向华李平王艳玲
-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不同株高粳稻氮素累积和转运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7
- 2006年
- 以矮秆粳稻4007、武运粳和高秆粳稻豫粳和云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株高水稻累积和转运氮素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4007和武运粳的产量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4007和武运粳在分蘖期累积的氮素量低于豫粳和云粳,开花期后吸收的氮素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转运到籽粒中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籽粒氮素产量均显著高于高秆粳稻,而成熟时残留在茎叶中的氮素低于高秆粳稻。上述结果表明,种植矮秆粳稻更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 张耀鸿吴洁张亚丽王东升沈其荣
- 关键词:粳稻株高氮素累积氮素转运
- 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有机碳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保持并提高土壤碳氮储量,是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以南京紫金山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海拔高度进行采样,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氮受地表植被的影响比较大,混交林>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氮总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土壤碳氮比高达34~45,且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
- 朱红霞王艳玲张耀鸿周晓冬
- 关键词: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全氮
- 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2年
- 对外来种互花米草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后生长8、12、14年的湿地土壤以及盐蒿湿地表层土壤(0~10 cm)的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盐蒿湿地,且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增长而明显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则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表明入侵年限长的互花米草湿地活性有机碳库周转率降低,生物可利用性减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这可能是互花米草生长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 张耀鸿王艳玲李仁英朱红霞张富存黄宾宾彭晓丹
-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
- 夜间模拟增温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的生长以及产量的潜在影响,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在南京地区试验田中进行夜间模拟增温,同时结合免耕处理,设置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
- 董京铭张耀鸿
- 关键词:夜间增温免耕光合速率氮积累
- 文献传递
- 农业废弃物生物利用技术及其在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减排中的应用
- 吴洪生徐生邵孝候马宏卫钱生越孙婷梁晓辉申双和陈文超常婷婷张耀鸿
- 该项目属于大气科学、环境保护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采用生物催化转化利用技术解决农业温室气体和农田面源污染排放问题。把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与各种有益微生物结合起来,资源化再生利用,就地还田转化为土...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利用面源污染控制
- 互花米草对苏北滨海湿地表土有机碳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1年
- 自互花米草引入苏北滨海湿地后,逐渐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并形成单一植被的互花米草湿地.选择苏北地区盐蒿湿地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互花米草湿地,采集其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全土和分离的土壤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及δ13C值,分析湿地土壤有机碳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引入盐蒿湿地后,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增加(增量达70%),且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与盐蒿湿地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大团聚体(>250μm)和微团聚体组分(53~250μm)有机碳浓度均显著增加,而粉粒组分(2~53μm)则无明显变化.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原状土及各粒径组分的δ13C值均明显高于盐蒿土壤,源于互花米草的新碳在各粒径组分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组分中,占该组分总碳的31%~43%,说明互花米草生长对土壤有机碳浓度增加主要反映在粗粒径组分中,而对粉、黏粒组分则影响较小。
- 张耀鸿张富存周晓冬谢晓金王小巍李强雷俊
- 关键词:互花米草滨海湿地
- 夜间增温对免耕农田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研究了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对长期夜间增温和免耕的响应特征。试验设置4种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与对照相比,W处理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铵态氮明显增加,其中1-2月增幅分别为26%-28%和82%-133%,且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NT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的季节均值分别提高了15%和41%;土壤氮总矿化速率显著高于CK和W处理,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WNT处理下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NT处理,而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可见,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取免耕措施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硝化速率,从而减小了土壤氮素损失的风险。
- 李旸刘尔宁董京铭张耀鸿罗雪顶杨世琼刘凤凤吴雪亚
- 关键词:夜间增温免耕
- 夜间土壤增温和免耕对大豆生长及N、P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田间开放式增温系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田设置4个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种植大豆,观测其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构成因子以及氮(N)、磷(P)累积和转运特征,分析各处理对大豆生长及N、P养分吸收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全生育期内大豆植物生物量在夜间增温(W)下均显著减小(P<0.05),降幅为6%~25%.籽粒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一定减小,但未达显著水平.分枝期和开花期,植物N素累积量分别下降30%和20%,P素累积量均下降39%.(2)免耕处理(NT)未对大豆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产生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营养器官的N、P转运量和转运率(P<0.01).(3)增温+免耕处理(WNT)下,植物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极显著减小(P<0.01),分别降低29%和34%,大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分别减小22%、22%和3%.植物成熟期N、P累积量在WNT处理下分别下降20%和22%,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或免耕单一因素对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效应较小,而夜间增温叠加免耕措施则显著抑制了大豆籽粒产量和N、P素累积量.因此,在夜间土温增高条件下采用免耕措施对大豆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未来气候背景下,建立长江下游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楚岱蔚张耀鸿赵娟谢晓金
- 关键词:气候变化夜间增温耕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