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浩
- 作品数:38 被引量:21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现代新儒家的仁智论被引量:1
- 1999年
- :仁智论是现代新儒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探讨的是道德和知识的关系,并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本文详尽地论述了唐君毅的摄智归仁,牟宗三的转仁成智,以及徐复观的仁智互成的观点。认为他们的观点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吸收西方文化推重科学知识的精神,以充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而言。
- 张祥浩
- 关键词:仁智
- 中国哲学的成功论
- 2011年
- 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的"成功论",阐述了"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有志者事竟成"、"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以及"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等有关成功的理论,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孙婧张祥浩
- 关键词:立志
- 晏子人才思想述评被引量:6
- 1988年
- 在我国春秋时期,尊尚贤人曾成为时代的风尚,成为一个国家开明政治的标志。由此形成一股贤人政治的思潮。对于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人们注意比较多的是孔子和墨子,而往往忽略早于孔子约一百年的管子以及和孔子同时代的晏子。事实上,在管子和晏子那里,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人才思想,甚至在许多方面孔子有所不及。他们的人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本文仅就晏子的人才思想作一述评。
- 张祥浩
- 关键词:齐景公孔子内篇贤人政治春秋时期墨子
- 唐君毅对西方思想的综摄和对儒学的发展被引量:2
- 1992年
- 唐君毅先生(1909—1978),四川宜宾人,生前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退休后,任香港新亚研究所所长,为现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在港台有着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一代新儒者”,近年来,也引起大陆学者广泛的注意。他的思想有着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他对西方文化的综摄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杨,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对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就他综摄西方文化,继承和发展儒学精神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
- 张祥浩
-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儒学精神历史继承性道德自我民主思想
- “有教无类”的是与非被引量:2
- 2015年
- "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但如何解释和评价"有教无类",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从接收教育对象的视角解释的,有从施教过程的层面理解的,有从教育结果的角度论说的,各不相同。由于解释不同,对"有教无类"的评价亦不相同。本文认为,只有从接收教育对象的视角上解释,"有教无类"才符合孔子教育思想的实际。而从施教层面上解释"有教无类",则没有合理性,从教育的结果上解释"有教无类",亦值得商榷。二者都不符合孔子教育思想的实际。本文认为,孔子的"有教无类"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就我们今天社会发展而言,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并没有达到"有教无类",但它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庄紫园张祥浩
- 关键词:有教无类施教过程教育结果
- 古代的德治、法治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德治与法治虽然不同,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德治所关注的是政治的主体层而,法治所注重的则是政治的客体层而,各有其利和弊。今天,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不应该排斥德治思想,而应该使二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 张祥浩
- 关键词:德治法治
- 论晏子的谏君被引量:5
- 1990年
- 晏于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经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任齐相达几十年之久。在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谏君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载晏子言行的《晏于春秋》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其中专记晏子谏庄公、景公的《内篇·谏》上下两篇有五十章,《外篇》七中确十三章,共计六十三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此外,在《内篇·问》、
- 张祥浩
- 关键词:晏子春秋内篇封建社会外篇政治活动春秋时期
- 王阳明心学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09年
- 明代王阳明心学,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论的典型。从王阳明心学的深层涵义来看,王阳明心学在主要意义上是价值论哲学,与通常所理解的主观唯心论并不相同。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诠释王阳明心学,则从根本上偏离了王阳明心学的实际,并不恰当。
- 张祥浩陈怡
-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价值论实践唯物论
- 再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被引量:4
- 2003年
- 中国古代“民为邦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容。古代的民本论者提出过关于制民恒产、使民与政以及化民以德的主张。在继《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文之后,笔者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横向上作了深入阐述。
- 张祥浩
-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民本思想民为邦本
- 中国古代的人才认识论
- 1991年
- 人才的认识问题,在古代的哲学认识论里和人才思想里,互相贯通,密切联系着,特别是在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前,取士没有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今天我们探讨古代的人才认识理论,对于发掘古代的哲学认识论和人才思想都有意义.一、观其所行察其所为这是古代认识人才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源于孔子.孔子提出"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
- 张祥浩
- 关键词:哲学认识论孔子吕氏春秋荀子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