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池

作品数:68 被引量:412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1篇土壤
  • 16篇蚯蚓
  • 10篇蚓粪
  • 9篇土壤肥力
  • 9篇肥力
  • 8篇红壤
  • 7篇赤红壤
  • 7篇赤子爱胜蚓
  • 6篇整治
  • 6篇污染
  • 5篇有机碳
  • 5篇生物学
  • 5篇土地利用方式
  • 5篇土地整治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酶活性
  • 5篇金属污染
  • 4篇性状
  • 4篇有机物料

机构

  • 68篇华南农业大学
  • 9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广东省科学院...
  • 3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莱芜市疾病预...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 1篇巴黎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68篇张池
  • 42篇戴军
  • 23篇周波
  • 20篇陈旭飞
  • 13篇任宗玲
  • 8篇李静娟
  • 8篇张静
  • 6篇张聪俐
  • 6篇吴家龙
  • 6篇杨小雪
  • 6篇许欢
  • 5篇黎健龙
  • 4篇刘婷
  • 4篇袁中友
  • 4篇高云华
  • 4篇刘科学
  • 3篇袁嘉铭
  • 3篇唐颢
  • 3篇郭彦彪
  • 3篇唐劲驰

传媒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第四次全国土...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化肥处理.蚓粪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且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趋显著.中药渣蚓粪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合理施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李静娟周波张池张静许欢杨小雪陈旭飞戴军
关键词:中药渣蚓粪玉米土壤肥力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 RS> 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 RF> CK> 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或者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张晓龙杨倩楠李祥东陈静王超陈金洁张池刘科学
关键词:生态种养理化性质土壤肥力
一种采用蚯蚓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改良退化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蚯蚓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改良退化土壤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有机物料与蚯蚓的联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升土壤在理化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在每亩的土壤中混施1500‑300...
吴家龙戴军张志超袁中友张池任宗玲王皓宇钟琳琳
文献传递
深圳市光明新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7个主要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土壤肥力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8年的演变,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1984年的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偏低转变为2011年的容重偏高和氮素缺乏,但由于前后的突出肥力因子和限制因子均相互抵消,土壤综合肥力未产生显著差异.不同农田片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和主要限制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片区的种植模式和施肥习惯向着不同方向演变造成的.
周波陈旭飞张聪俐李静娟张静任宗玲张池戴军
关键词: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赤红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pH值、粘粒、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理化特征及其关键改良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垦旱地容重最高,粘粒含量和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养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果园土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且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桉树林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而粘粒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垦旱地、果园和桉树林、灌木林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垦旱地当前质量相对较差。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养分缺乏是当前新垦旱地土壤理化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较少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是当前桉树林地、灌木林土壤质量的限制因素。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理化质量差异,而且也是探查改良土壤质量因子的有效方法。
张池高云华陈旭飞周波李进任宗玲戴军
关键词:赤红壤土地利用方式理化性质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2023年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以欧氏距离衡量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的大小,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地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素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富里酸碳含量、容重、孔隙度、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和pH值等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贡献度较小。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旱地表层>旱地亚表层>菜地亚表层>菜地表层>园地表层>园地亚表层。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质量聚为5类,分别为一等肥力(旱地表层)、二等肥力(旱地亚表层、菜地表层)、三等肥力(菜地亚表层)、四等肥力(园地表层)、五等肥力(园地亚表层)。总体来看,土壤肥力优劣的评价顺序均为旱地>菜地>园地,其中园地土壤存在容重较大、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和有机碳含量过低的现象。因此,依据赤红壤肥力敏感性指标和土壤本身存在的问题,该区域应增大土壤外源碳的输入,丰富有机碳库储量,同时加强科学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和优化速效养分含量,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目标,以期实现赤红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晓龙杨倩楠李祥东陈静王超张池刘科学
关键词:赤红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
桑基鱼塘陆面子系统物质循环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为揭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部潜在的科学规律,从而促进桑基鱼塘的传承和保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桑基鱼塘陆面子系统的基本模式、物质来源与归趋、物质循环过程,通过分析桑叶的矿物元素和营养物质含量、桑树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桑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用桑量水平对蚕种产量质量的影响、蚕对桑叶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因素来揭示桑叶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征。并通过分析蚕沙营养物质的分布特征、蚕沙对桑基鱼塘系统水质的影响、蚕沙的资源化利用,总结了蚕沙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情况。通过分析池塘底泥的物质分布特征、堆肥对底泥理化性状的影响、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综述了池塘底泥对陆面生态系统的影响。
陈金洁程瑶章昕颖谢湘张池戴军刘科学
关键词:桑基鱼塘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被引量:1
2023年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韶关仁化丹霞山典型地貌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AF、灌木林SL、撂荒草地AG和农田CL)为对象,采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其土壤磷组分特征及有效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与CL相比,林地土壤(AF和SL)有机磷和无机磷总量显著增加,增幅为71.0%-319.9%和70.5%-346.7%,土壤磷素总水平提高,而CL和AG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L、AG和CL相比,AF土壤速效磷、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显著提高。AF土壤难利用态磷也表现出最高的含量,但其占总磷比例显著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向AF转变有利于难利用磷的分解利用。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亦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为AF>SL>AG>CL,而AF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AG和CL,增幅为46.8%和54.8%。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主要与pH、容重、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铁氧化物含量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无定型铁和矿质氮是引起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无定型铁解释度为86.3%。总之,农田向林地的转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磷水平和生物有效性,其中铁循环系统在维持丹霞地貌土壤高磷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王超杨倩楠张池刘同旭张晓龙陈静刘科学
关键词:丹霞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磷组分磷有效性
不同物料蚓粪对土壤酸度和Cu、Pb化学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两种常见的有机废弃物牛粪和稻秆为原料,利用Eisenia foetida生产蚓粪,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蚓粪在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对有机碳含量和形态、土壤酸度及Cu、Pb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0%的蚓粪用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25%~83%,除牛粪蚓粪组的可溶性有机碳显著高于稻秆蚓粪外(P<0.05),其余形态两种蚓粪间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蚓粪使土壤pH(H2O)值提升0.38~1.13个单位,同时交换性氢和铝的含量分别降低41%~77%和57%~94%,显著降低了土壤酸度,且较对照高出0.35~4倍;牛粪蚓粪仅在10%用量下降低土壤酸度的效果高出稻秆蚓粪22%。蚓粪使土壤中水溶-交换态Cu和Pb含量分别降低22%~70%和29%~70%,使有机结合态Cu和Pb含量分别提高19%~56%和10%~40%,表明蚓粪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Cu和Pb的活性。蚓粪降低土壤Cu、Pb活性的效果分别较对照物料高出0.58~9.6倍和0.16~3.4倍。稻秆蚓粪降低土壤Cu、Pb活性的效果分别比牛粪蚓粪高出11%~61%和1%~32%。综上所述,蚓粪降低土壤酸度和Cu、Pb活性的效果优于对照,牛粪蚓粪降低土壤酸度的效果较好,稻秆蚓粪降低土壤Cu、Pb活性的效果更佳。在降低土壤酸度和Cu、Pb活性方面,蚓粪中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均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蚓粪中有机碳的作用效率高于对照中等量的有机碳。
周波唐劲驰张池吴家龙黎健龙郭彦彪唐颢戴军
关键词:蚓粪土壤有机碳土壤酸化
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蚯蚓作为&quot;土壤生态系统工程师&quot;,能够有效加快土壤中植物性材料的分解与转化。利用蚯蚓消化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如树叶、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粪便秸秆混合物等),能产生大量肥效高、无毒无害、成本低...
李静娟周波张池张静许欢杨小雪张聪俐陈旭飞戴军
关键词:中药渣蚓粪玉米土壤肥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