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作品数:23 被引量:1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建筑科学 更多>>
小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小血管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的SAO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ment,MoCA)进行认知评价,同时行常规序列MRJ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测CMB。结果共纳入SAO患者70例,其中MoCA评分异常(〈26分)者48例,MoCA评分正常(≥26分)者22例。患者年龄(t=-2.237,P=0.023)、受教育年限(t=2.297,P=0.025)、高血压史(X^2=2.297,P=0.029)、白质病变程度(Z=-3.263,P=0.001)和存在CMB(P=0.001)与SAO患者MoCA评分异常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年龄、性别、白质病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后,存在CMB(优势比5.648,95%可信区间1.105~28.869;p=0.038)仍然是MoCA评分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程度越严重,MoCA评分越低(r=-0.532,P〈0.001)。在CMB患者中,MoCA总分(t:5.180,P〈0.001)、视空间/执行功能(t=3.924,P〈0.001)与注意力(t=4.309,P〈0.001)等认知领域显著受损,不同部位CMB可导致相关领域的认知功能损伤。结论CMB数量和部位与SAO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黄庆松 朱武生 陈茂刚 张敏 张敏 黄显军 张文婷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P2Y1和ITGt3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P2Y1和ITGB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中国汉族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安徽卒中注册系统中的首发LAA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采用TaqMan技术检测P2Y1和ITGB3基因型。
结果
共纳入206例LAA患者,31例(15.0%)发生AR,175例(85.0%)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 AS)。AR组P2Y1 rs701265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S组(43.5%对26.9%;χ2=7.074,P=0.008),A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AS组(32.3%对53.7%;χ2=4.850,P=0.028)。AR组P2Y1 rs1065776和ITGB3 rs5918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A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P2Y1 rs701265 G等位基因是LAA患者AR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186,95%可信区间1.190~4.016;P=0.012)。
结论
P2Y1 rs70126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LAA患者AR有关,而P2Y1 rs1065776和ITGB3 rs5918多态性则不然。 张文婷 侯华娟 赵昊 夏明武 徐格林 刘新峰关键词: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多态现象 整合素Β3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其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一部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及预后,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s... 张文婷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 文献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4 2013年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及预后,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与LAA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发LAA患者206例,分为AR组31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175例。并且根据随访结果,又分为LAA无复发患者177例和LAA复发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d,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AR情况,并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分析LAA患者A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LAA复发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中,共失访11例(5.3%);死亡9例(4.4%)。AR组LAA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54.8% vs 6.9%,P〈0.01)。与LAA无复发患者比较,LAA复发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与LAA复发显著相关(OR=4.716,95%CI:1.499-14.835,P=0.008)。结论AR能显著增加LAA患者复发的风险。 张文婷 张敏 徐文安 徐格林 刘新峰关键词: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复发 血栓弹力描记术 中脑梗死致孤立性动眼神经核性麻痹二例 被引量:1 2016年 孤立动眼神经核麻痹通常指同侧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完全麻痹伴对侧上睑下垂、上直肌功能不全,而眼内肌不受影响。 曹树刚 张文婷 王嵘峰 葛婷婷 吴倩 徐文安 夏明武关键词:中脑梗死 动眼神经核 上睑下垂 神经支配 眼外肌 一种乳腺肿块手术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肿块手术模型,包括手术台车体,所述手术台车体顶面两侧设置有手术台衔接模块,手术台衔接模块通过万向节与手术台车体连接,所述手术台车体顶面设置有乳房肿块模型,乳房肿块模型包括固定托盘主体,所述固定托盘... 韩春光 裴静 潘宇博 孙强 张文婷 刘云逍 陈邦捷文献传递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IGF-1受体(IGF—1 receptor,IGF-1R)信号通路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在模型制作后3d、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时,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IGF-1、IGF-1R、Akt和P—Akt的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个月开始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穿越平台次数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1.91±0.45)次对(3.95±1.64)次;t=17.251,P=0.000]。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模型组海马组织IGF-1和p-Akt含量在模型制作后早期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1个月时IGF-1[(0.09±0.05)mg/mg对(0.20±0.03)mg/mg;t=-5.263,P=0.003]和P—Akt[(12.50±1.40)ng/mg对(17.13±0.87)ng/mg;t=-5.651,P=0.000]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并持续至4个月时;IGF-1R和Akt含量无显著改变。结论海马IGF—1 FIGF-1R信号通路下调可能是VaD的发病机制之一。 宫秀群 马敏敏 张文婷 张敏 刘新峰 徐格林关键词:痴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记忆障碍 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因素和发生机制: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预测因素和发生机制。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运动项目评分变化分为PMD组(5d内增加I〉2分)和非PMD组,比较两组间人口统计学、影像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筛选PMD的早期预测因素。对PMD组和部分非PMD组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复查,从影像学角度分析PMD的发生机制。结果共纳入117例发病24h内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其中PMD组26例,非PMD组91例。单变量分析显示,PMD组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低于非PMD组(11.5%对31.9%;X2=4.206,P=0.040),糖基化血红蛋白(6.7%±2.0%对5.9%±1.7%;t=-2.206,P=0.029)和梗死层面数(3.7±1.4对3.0±1.6;t=-2.147,P=0.034)显著性高于非PMD组,放射冠部位梗死(73.1%对25.3%;X^2=20.081,P〈0.001)以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76.9%对51.6%,X^2=5.279,P=0.022)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非PM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射冠梗死[优势比(oddsratio,OR)10.4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091~35.396;P〈0.001]与MCA狭窄或闭塞(OR4.036,95%CI 1.057~15.417;P=0.041)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MD组梗死灶扩大(50.0%对6.5%;X^2=13.830,P〈0.001)和梗死复发(38.5%对3.2%;X^2=11.273,P=0.001)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非PMD组,无任何改变(23.1%对90.3%扰。=26.566,P〈0.001)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低于非PMD组。结论放射冠部位梗死以及MCA狭窄或闭塞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梗死灶扩大和梗死复发可能是PMD的主要发生机 翟明锋 曹树刚 徐文安 张继 吴倩 贺军 夏明武 赵昊 张文婷关键词:脑梗死 疾病恶化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1 2012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复发率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0例,根据2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6例)和无复发组(754例)。并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61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6例、心源性栓塞型(CES)191例、其他明确病因或不明原因型(UND)222例,随访2年,观察不同病因分型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复发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P<0.01);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脑卒中106例,其中LAA 29例,SAO 22例,CES 36例,UND 19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TOAST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不同病因型脑卒中2年复发率存在差异;纤维蛋白原、TOAST病因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文婷 陈茂刚 张敏 王启章 徐格林 刘新峰关键词:脑缺血 卒中 复发 吸烟 纤维蛋白原 延髓半侧梗死二例临床及MRI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延髓半侧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MRI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2例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并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致死的延髓半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延髓半侧梗死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均存在舌下神经瘫),并累及呼吸中枢,其中例2合并四肢瘫痪;病因上,例1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合并椎动脉变异,例2病因不明确,不排除椎动脉夹层;MRI上,表现为以延髓中线为界的半切样征象,弥散加权成像上呈高信号;预后差,2例均于发病24 h内进展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复习文献发现有20例延髓半侧梗死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经病理诊断3例,MRI诊断17例。结论延髓半侧梗死罕见,常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MRI上表现为以延髓中线为界的半切样征象,预后不佳,病死率高。 赵昊 曹树刚 王建 张文婷 王嵘峰 夏明武 徐文安关键词:脑梗死 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