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助听器
  • 2篇电声
  • 2篇双模
  • 2篇双模式
  • 2篇人工耳
  • 2篇人工耳蜗
  • 2篇助听器选配
  • 2篇耳蜗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实践
  • 1篇言语理解
  • 1篇验配
  • 1篇扬声器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理解
  • 1篇语义
  • 1篇增益
  • 1篇声反馈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听觉

机构

  • 9篇匹兹堡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残疾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聋儿康复...
  • 1篇华夏医疗集团

作者

  • 9篇张敏
  • 2篇郑亿庆
  • 2篇邹建华
  • 2篇钟志茹
  • 2篇邱素梅
  • 1篇蒋涛
  • 1篇欧雪雁
  • 1篇陶征
  • 1篇张敏
  • 1篇马燕

传媒

  • 7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第八次全国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开放耳选配的真耳测试方法
开放式助听器显著的减少了堵耳效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佩戴者的满意度,但听力学家应始终重视验证环节。选配公式计算的目标增益值是鼓膜处应达到的目标,真耳测试几乎成了唯一验证助听器在耳道内增益的方法。开放式助听器的真耳测试过程与...
段吉茸张敏
文献传递
不同策略的声电双模式助听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钟志茹郑亿庆段吉茸陶征张敏邹建华邱素梅
关键词:人工耳蜗助听器
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调查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配戴助听器,这种电声双模式同时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测试78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在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Cl+HA)及单独使用人工耳蜗(C1)时听觉事件相关电位MMN和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比较同一患者在三种环境下(安静、S/N=0dB、S/N=15zdB)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使用Cl+HA与CI的MMN引出率分别是80%和75%,P300引出率分别是93.1%和89%;CI+HA组与CI组MMN和P300潜伏期以及CI+HA组与正常组P300波幅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S/N=0dB时CI+HA组单音节、双音节和声调的识别率均高于CI组(尸〈0.05),而安静环境下和s/N--15dB时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26%的患者认为使用CI+HA模式能获得更多不同的听觉帮助,闭合式问卷结果显示使用CI+HA和单用CI的聆听效果有差别。结论本文大多数听障儿童使用电声同时刺激的助听模式,大脑中枢处理系统并不拮抗,能发挥协同作用,尤其在改善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和声调感知,以及声源定位和声信息的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钟志茹郑亿庆邹建华张敏马燕欧雪雁邱素梅
关键词:人工耳蜗助听器
助听器验配中的循证实践
2015年
本文以一特定听力损失患者验配助听器为例,来介绍循证实践在听力学中的应用,将循证医学方法和介绍助听器主要功能和技术结合起来,针对患者的具体听力康复需求和实际情况,客观评价这些助听器新技术的潜在效果,展示如何按照循证实践原则成功地去搜索最新科研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估。
Catherine V. PalmerJenifer FruitReem MullaPitchulee Uayporn张敏顾怡颖蒋涛
关键词:循证实践助听器验配
增益训练功能开启时间对助听器选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可训练助听器增益训练功能开启的时间对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理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试验将36名助听器初戴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助听器验配当天开启,而对照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验配1个月之后开启。经过三个阶段为期10周的增益调节和听觉适应后,采用言语清晰度指数(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dex,SII)、噪声下言语测试(Hearing In Noise Test,HINT)、助听响度问卷调查表(Profile of Aided Loudness,PAL)和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Aids,IOI—HA)对助听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验配后第8周的轻声可听度有明显差异,但主观言语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61%的受试者更倾向于使用增益训练后得到的优化增益,并且希望继续使用增益训练功能。结论提前开启增益训练功能虽然对最终获得的优选增益有影响,但对助听后言语理解度没有影响。
张敏Catherine V. PalmerH. Gustav Mueller
听力康复中的新概念“Listening Effort”被引量:3
2015年
虽然汉语关于听觉方面的术语不少,包括听觉、听力、聆听等,但目前汉语尚无能表达英文“listening effort”相对应的术语,本文在分析不同译法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笔者个人的建议,抛砖引玉,望国内学者能对此关注,并完善此领域的研究。
张敏CatherineV.Palmer
关键词:翻译
语言理解易度模型与听配能被引量:2
2018年
听配能(listening effort)是指在完成听觉任务过程中,由听者主观支配使用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包括躯体行动资源、认知资源和情绪资源。Kahneman的单一资源理论模型将听配能等同于听注意,阐释了人们在聆听行为中如何按照任务难易度管理听注意。注意力和记忆是不同的认知功能。聆听过程中不仅需要分配注意力,而且要管理记忆。由Ronnberg提出的语言理解易度模型(ease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model,ELU)着重阐述了人脑的记忆,尤其是工作记忆与言语理解之间的关系,通过量化言语理解易度来间接的分析听配能。本文重点介绍Ronnberg的言语理解易度模型及其在研究听配能中的优势和不足。
张敏张敏
关键词:工作记忆
单一资源理论模型在听配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听配能(Listening effort)是认知听力学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学者们对听配能的关注度逐年提高,关注的重点在理论模型和构架的建立以及测量方法的应用。目前,主要支持听配能实验研究的理论模型有两个,一个是Kahneman的单一资源模型,另一个是R?nnberg提出的语言理解易度模型。本文重点介绍Kahneman的单一资源模型及其在研究听配能中的优势和不足。
张敏Catherine V. Palmer
开放耳选配的真耳测试方法
2013年
在发达国家,真耳测试自1990年起即成为助听器选配规范内容之一,因为如果没有真耳测试,很难得知到达鼓膜处的增益是否满足可听度,是否符合目标值。真耳测试是通过一套系统测量鼓膜处实际声强的方法,该系统大致包括扬声器(发出测试声)、
张敏黄画段吉茸
关键词:测试方助听器选配扬声器鼓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