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群

作品数:32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石斛兰
  • 7篇秋石斛
  • 6篇红掌
  • 5篇栽培
  • 4篇鳞茎
  • 4篇基因
  • 4篇假鳞茎
  • 3篇选育
  • 3篇杂交
  • 3篇植物
  • 3篇石斛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花芽
  • 3篇分子标记
  • 3篇分子标记技术
  • 2篇单株
  • 2篇顶芽
  • 2篇新芽
  • 2篇性状

机构

  • 3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0篇海南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2篇张志群
  • 13篇杨光穗
  • 13篇陆顺教
  • 10篇李崇晖
  • 10篇任羽
  • 9篇黄少华
  • 9篇尹俊梅
  • 9篇廖易
  • 9篇黄明忠
  • 7篇徐世松
  • 7篇易双双
  • 6篇黄素荣
  • 4篇罗小燕
  • 4篇王呈丹
  • 4篇孔霞
  • 3篇牛俊海
  • 3篇王存
  • 3篇冷青云
  • 2篇郑玉
  • 2篇陈文宗

传媒

  • 6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园艺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SAP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是一种基于PCR的新型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效率较高的特点。该技术以植物基因组上广泛分布的限制性位点位为靶标,通过独特的引物设计和PCR扩增程序,无需限制性酶切环节,只要一个简单的PCR,即可产生基于植物限制性位点的多态性标记。阐述了RSAP的原理与流程,对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情况做了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任羽王得元黄少华徐世松张志群
关键词: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鹤蕉属植物8个品种间的核型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鹤蕉属植物8个品种的染色体数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4条,各品种的核型分别为:多毛鹤蕉2n=2x=24=24m,凯西鹤蕉2n=2x=24=10m+14sm,光辉鹤蕉2n=2x=24=10m+14sm,火鸟鹤蕉2n=2x=24=12m+12sm,艳红鹤蕉2n=2x=24=16m+8sm,佩德罗鹤蕉2n=2x=24=10m+14sm,绿嘴垂鸟鹤蕉2n=2x=24=10m+14sm,札昆利鹤蕉2n=2x=24=2m+22sm;多毛鹤蕉、凯西鹤蕉和火鸟鹤蕉的核型类型为"1B"型,其他5个品种为"2B"型。
杨光穗尹俊梅冷青云周艳霞张志群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综述了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机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F3′H的作用,F3′H基因的分离克隆及鉴定方法、表达模式及其对花色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确F3′H基因调控花色的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可能的花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丁灵李崇晖黄少华张志群
关键词:花色观赏植物类黄酮
一种利用组培袋培养秋石斛组培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组培袋培养秋石斛组培苗的方法,本发明属于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组培袋培养秋石斛组培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秋石斛萌芽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
于晓云陆顺教廖易黄明忠张志群易双双罗小燕李崇晖
红掌R2R3-MYB转录因子基因AaMYB6调控花青素苷合成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挖掘调控红掌肉穗花序花青素苷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基于前期的转录组数据,以‘粉冠军’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Pink Champion’)肉穗花序为材料,克隆了1个R2R3-MYB家族基因AaMYB6(GenBank序列号MZ171064)。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亚细胞定位、在烟草中的过表达分析、qRT-PCR、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assay,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试验,研究了AaMYB6的功能。结果表明AaMYB6与已报道的AaMYB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以玉米ZmC1为代表的,调控单子叶植物花青素苷合成的R2R3-MYB家族C1亚组。AaMYB6定位于细胞核。在烟草中过表达AaMYB6,NtF3H表达量下调,但却激活了T1代转基因植株花丝中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NtF3′H、NtDFR、NtANS、NtUFGT的表达,产生了花丝中积累花青素苷的表型。AaMYB6主要在红掌‘紫公主’的肉穗花序中表达,且在不同品种肉穗花序中其表达量与花青素苷含量显著正相关。Y2H和BiFC试验表明AaMYB6与前期报道的参与花青素苷和原花青素合成调控的bHLH转录因子AabHLH1有相互作用,进一步验证了AaMYB6调控花青素苷合成的功能。
李崇晖杨光穗杨光穗尹俊梅
关键词:红掌MYB转录因子花青素苷转录调控
红掌CONSTANS类基因AaCOL1和AaCOL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在诱导植物开花的光周期途径中,CONSTANS(CO)家族蛋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CO家族的两个基因,命名为Aa COL1和Aa COL2,全长c DNA分别包含了1 263 bp和1 257 bp的ORF,编码产物都具有2个N端B-box和1个C端CCT基序的CO蛋白保守性结构,系统发育显示两个基因均属于CO家族Ⅲ类成员。转录模式分析表明:Aa COL1和Aa COL2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相似,m RNA相对水平都是在根和佛焰苞中较高;但在叶片中,Aa COL1主要受短日照调节,光期转入暗期4 h后表达量最高;而Aa COL2主要受长日照诱导,光期转入暗期即16 h时表达最高。不同的光周期响应模式,暗示Aa COL1和Aa COL2可能以各自特定的方式参与成花调控,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红掌开花的光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牛俊海常娟霞杨光穗李崇晖张志群黄素荣尹俊梅
关键词:红掌光周期
基于秋石斛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秋石斛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及应用,微卫星标记编号为:Den2、Den7、Den12、Den17、Den18、Den19、Den24、Den27、Den38、...
易双双陆顺教黄明忠廖易李崇晖罗小燕张志群
文献传递
红掌品种亲缘关系SRAP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33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26对引物共扩增出366条带,其中有31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79%。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在9~23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4.1条和12.1条多态性条带。(2)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86处可将33个红掌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王呈丹牛俊海张志群潘宏兵任羽
关键词:红掌SRAP聚类分析
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杨光穗黄素荣王存黄少华张欢张志群
关键词: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内源激素
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秋石斛(Dendrobium spp.)是一类原产于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适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栽培,易受到低温胁迫。为探究秋石斛成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本研究以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及测定在15、10、5℃低温胁迫处理1、2、4、8 h和1、2、4、8、16 d后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生理指标,统计各处理材料恢复生长后的落叶率,分析各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温度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抗寒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低温环境下秋石斛成苗形态及生理响应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落叶率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长,且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波动,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而叶绿素含量则逐渐减少,经5℃处理16 d后的叶绿素含量降到最低,含量为0.2534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落叶率均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推测这些生理指标含量可作为‘三亚阳光’成苗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为确定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耐寒鉴定指标和处理秋石斛冷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秋石斛对低温损伤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莫顺金何嘉琦陆顺教陆顺教尹俊梅张志群
关键词:秋石斛低温胁迫生理特性耐寒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