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微微

作品数:15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塑料
  • 2篇塑料垃圾
  • 2篇污染
  • 2篇离子
  • 2篇垃圾
  • 2篇环境监测
  • 2篇海洋环境
  • 2篇分析方法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1篇等离子体共振
  • 1篇乙烯
  • 1篇鱼类
  • 1篇渔具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洋
  • 1篇摄入
  • 1篇摄食
  • 1篇摄食率
  • 1篇摄食行为

机构

  • 14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5篇张微微
  • 8篇王菊英
  • 6篇王莹
  • 4篇曲玲
  • 3篇鞠茂伟
  • 2篇靳非
  • 2篇陈元
  • 1篇姜文博
  • 1篇丁光辉
  • 1篇陈宇春
  • 1篇张志锋
  • 1篇郑楠
  • 1篇赵骞
  • 1篇马德毅
  • 1篇王燕
  • 1篇臧昆鹏
  • 1篇施华宏
  • 1篇霍城
  • 1篇穆景利
  • 1篇王菊英

传媒

  • 2篇世界环境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经济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塑料在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体内的摄入、排出及对其摄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是近年来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然而,由于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定量分析存在难度,导致其毒动力学过程和生物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受限。本研究以10μm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PS)为测试对象,考察了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对PS微粒的摄入及排出动力学,以及PS微粒对其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暴露于表观浓度为1×10^3个·mL^-1的PS微粒溶液,其体内检出的PS微粒的量随着暴露时间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暴露24 h后达到最大值,为(7.00±2.44)个·只^-1(n=3),48 h后降至(3.20±1.93)个·只^-1(n=3)。将暴露于表观浓度为1×10^3个·mL^-1的PS微粒溶液中48 h后的日本虎斑猛水蚤转移至清洁海水中后,体内检出的PS微粒的量呈现下降趋势,24 h后可排出体内96.33%±1.18%(n=3)的PS微粒,48 h后生物体内无PS微粒检出。日本虎斑猛水蚤暴露于表观浓度为1×10^3个·mL^-1的PS微粒溶液中24 h和48 h后,其对微藻的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微塑料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刘全斌张明兴丁光辉李西山张典张微微王莹王菊英
海水浴场水质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海水浴场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滨海旅游区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多年来海水浴场监测工作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但也存在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文章在介绍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和管理目标予以展望。
张微微王菊英王燕张志锋曲玲
关键词:海水浴场水质监测
重金属和聚苯乙烯微球对卤虫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微塑料是一类重要的海洋污染物,由于其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产生二次危害,因此研究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对于正确评价微塑料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0μm聚苯乙烯微球与2种重金属(Cu^2+和Cd^2+)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同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卤虫体内Cu^2+和Cd^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聚苯乙烯微球对重金属在卤虫体内富集的影响。研究发现,Cu^2+和Cd^2+单一暴露时对卤虫无节幼体的24h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分别为(1.26±0.15)mg·L^-1和(164.5±27.3)mg·L^-1,与聚苯乙烯微球共同作用时24h-LC50分别为(1.38±0.23)mg·L^-1和(178.3±36.4)mg·L^-1,聚苯乙烯微球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卤虫对Cu^2+和Cd^2+的摄入和排出,但并未影响二者急性毒性。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张明兴王莹王立军张微微王菊英
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卤虫
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为探究环境中微纳塑料的含量、归趋和生态风险,发展可靠的检测方法是重要前提.目前,对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国内外已有多篇综述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甚至提出了“统一”或“标准化”的方法.然而,由于研究目标和技术方法本身的成熟度不同等原因,很难笼统地提出一套适用于所有监测或研究的方法.微纳塑料的研究是基于颗粒性和尺寸效应的研究,笔者将其划分为大粒级微塑料(0.02~5 mm)、小粒级微塑料(1~20μm)和纳米塑料(1~1000 nm)3个类别,分别概述各粒级的分析方法进展和技术目标等.对于大粒级微塑料,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检测方案,适合开展常规监测和大规模基线数据的调查,但方法多样化,数据的质量不统一导致可比性差,提高方法的可行性和统一性是努力重点;对于20μm以下的小粒级微塑料,检测的准确度有待提高,发展可靠的定性及定量方法是当前的目标;对于1000 nm以下的塑料颗粒和可溶性聚合物,发展尚不成熟,需要研究更有效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今后,应针对不同粒级微纳塑料所面临的问题开展方法学研究,加强对微纳塑料环境行为等的基础研究,并逐步发展微纳塑料的预测模型,在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生态风险评估.
蔡慧文杜方旎张微微施华宏
关键词:纳米塑料分析方法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认知和挑战被引量:18
2018年
大量研究证明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且被多种海洋生物摄食。作为新型全球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就海洋微塑料的调查分析方法达成共识。文章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采样、预处理、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别等方面的进展;并从海洋环境样品的采样代表性、自动化鉴别技术的应用、空气中纤维的沾污和纳米塑料的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微塑料分析方法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同化对保证不同研究间数据可比性非常关键,对于客观评价全球海洋中微塑料分布,并评估其潜在影响和风险至关重要。
王菊英张微微穆景利张守锋曲玲王莹
关键词:海洋环境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采样
表层水体微塑料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层水体微塑料采样器,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浮体组成,两个浮体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在连接架上设置有多对纵向均匀分布的连接孔,与所述的连接孔相配有螺栓,通过螺栓可将框架体固定...
张守锋张微微陈元靳非郑楠霍城臧昆鹏
文献传递
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被引量:2
2020年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研究发现,塑料污染已被储存到地质层沉积物中,自1945年以来,地质层中塑料污染呈指数级增加。在青铜和铁器时代之后,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期可能会被称为"塑料时代"。1909年,美国人贝克兰用苯酚和甲醛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树脂。
鞠茂伟党超张微微王莹王菊英
关键词:酚醛树脂铁器时代
锦州湾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21年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新兴环境问题,海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成为微塑料分布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以锦州湾为研究海域,于2017年10月布设了11个点位开展表层海水微塑料样品采集,在实验室采用湿式氧化法开展样品前处理,应用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鉴定微塑料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93±0.59)个/m^(3),微塑料数量占全部塑料样品的96.2%。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别占55.0%和23.5%;线状和片状塑料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1.7%和26.2%;白色、蓝色和半透明微塑料分别占35.1%、26.0%和21.4%。受水动力条件和陆域河流输入等影响,锦州湾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部偏高,向南部递减的趋势。
曲玲张微微王旭郭洪发陈元李明浩张守锋赵骞王菊英
关键词:塑料垃圾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目前在测定多氯联苯、酚类、农药、毒素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章综述了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SPR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景。
张微微陈宇春王菊英马德毅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历程与思考被引量:4
2019年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管理乃至整个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相对薄弱到相对完善的快速发展.
张微微金媛包吉明姜文博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