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四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8篇高产
  • 6篇玉米
  • 5篇高产小麦
  • 5篇超高产
  • 4篇栽培
  • 4篇超高产小麦
  • 3篇栽培技术
  • 3篇施氮
  • 3篇施肥
  • 3篇特性分析
  • 3篇田间
  • 3篇田间管理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3篇高产栽培
  • 2篇氮肥
  • 2篇氮肥运筹
  • 2篇氮量

机构

  • 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0篇蒙城县农业技...
  • 8篇安徽省蒙城县...
  • 6篇安徽省农作物...

作者

  • 19篇张四华
  • 12篇赵竹
  • 12篇乔玉强
  • 12篇曹承富
  • 12篇刘永华
  • 12篇杜世州
  • 12篇张耀兰
  • 1篇徐拥军
  • 1篇章午侠
  • 1篇马爱芹
  • 1篇刘蒙生
  • 1篇王娥梅
  • 1篇王少芳
  • 1篇丁克学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被引量:5
2009年
介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其他管理、适时收获等田间管理实用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章午侠张四华马爱芹任春生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给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优质种植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07.5~322.5 kg.hm-2(其中有机氮37.5~52.5 kg.hm-2,化肥氮270 kg.hm-2)、基追比例为5∶5的条件下,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均以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9 497.10和9 857.55 kg.hm-2,以始花期追氮产量最低。粗蛋白、湿面筋含量、Z-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指标均随追氮时期推迟而提高,强筋品种烟农19在拔节期以后追氮的品质均能达到优质小麦标准(粗蛋白含量≥14%)。各氮肥利用参数基本以拔节期~孕穗期处理较高,追氮时期前移和后移均使各参数降低,拔节期~孕穗期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综合两个年度的结果,淮北地区小麦实现高产、优质栽培的追氮时期以拔节期~孕穗期为佳,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追氮时期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8
2009年
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300 kg/ha。
张耀兰曹承富杜世州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氮素
粘虫种群雌虫率对其生长率的影响
2003年
研究分析了蒙城县植保站 2 7年的粘虫发生资料 ,结果表明 :当地 1代粘虫多年实际雌虫率的平均值 ,即为“最佳雌虫率”。当地 1代粘虫种群的实际雌虫率愈接近“最佳雌虫率” ,其生长率愈高 ;反之 ,则愈低。
王娥梅丁克学徐拥军张四华王少芳刘蒙生
关键词:粘虫种群生长率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0
2013年
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施氮量荧光参数赤霉病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阐明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对2008-2012年度连续4年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小麦产量及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荧光参数、籽粒品质及赤霉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秸秆还田荧光参数赤霉病小麦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肥料运筹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被引量:17
2011年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张四华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
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为探讨超高产小麦的灌浆特性及品质形成规律,通过17个品种试验,分析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早期,超高产小麦品种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低,但在成熟前10 d内,其灌浆速率较高,成熟前10 d两者灌浆速率分别为1.74,1.15.gd-1(千粒)。年份间品种特性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不尽一致,小麦产量与面粉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参试超高产品种与常规品种粉质仪质量数平均为99.0和99.8。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灌浆速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2007~2008、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小麦进行3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CK:浅旋耕(少耕)作业模式,耕深12 cm,耕后耙;1耕(松耕)1耙:耕深20 cm,耕后旋耕;浅旋耕(少耕):耕深12~14 cm。[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有所差异;适当深耕,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蓄水保墒特性,提高小麦出苗率及抗旱能力。对于前期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深耕20 cm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结论]寻找到淮北旱茬土壤适宜的耕作方式,为机播条件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耕作方式小麦生育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