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运动病
  • 2篇正弦
  • 2篇正弦波
  • 2篇实验台
  • 2篇前庭
  • 2篇小型动物
  • 2篇离心机
  • 2篇加载
  • 1篇心率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调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调节
  • 1篇血压
  • 1篇血压调节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地芬尼多
  • 1篇药物

机构

  • 6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6篇张丹
  • 6篇王林杰
  • 5篇曹毅
  • 5篇赵琦
  • 3篇胡耄祺
  • 3篇仝飞舟
  • 2篇李海清
  • 2篇牛东滨
  • 2篇刘梁
  • 2篇董卫军
  • 2篇魏金河
  • 2篇靳爱国
  • 2篇郭建平
  • 1篇谈诚
  • 1篇唐国华
  • 1篇何思杨
  • 1篇牛东斌

传媒

  • 2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摆动实验台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物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鼠实验装置。一种大鼠摆动实验台,包括:摆动台[1]和控制及驱动系统[2];应用本发明可以设定多种实验方式,根据动物特性,按照设定的角度和转速进行正弦波摆动或通过在小型动物离心机上...
王林杰李海清胡耄祺曹毅靳爱国张丹赵琦牛东滨仝飞舟刘梁
Z轴和偏心旋转对人体听觉认知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ERP)研究刺激耳石器和水平半规管对人听觉认知活动的不同影响。方法17名受试者进行了相同梯形刺激曲线的Z轴和偏心50cm旋转。旋转过程分为各持续150S的3段:10°/s匀速旋转、0.6°/s^2的匀角加速度旋转和0.6°/s^2减加速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受试者按要求完成听力认知任务,即等概率中文阿拉伯数字语音信号2~9,听到奇数(靶信号)用按键进行反应,听到偶数(非靶信号)不按键。记录试验期间的脑电图,并对记录作了处理。结果偏心匀速旋转时ERP的N1和P2波幅低于对照,N2和P3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减慢,非靶信号ERP的额区和颞区P2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和Z轴旋转延长。偏心加速度或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Z轴旋转,反应时缩短。偏心和Z轴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ERP的N1和P2波幅降低。偏心加速度旋转相对于Z轴旋转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P2潜伏期和靶信号ERP的N2潜伏期加快。偏心和Z轴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靶信号ERP的P3峰值波幅降低,靶信号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偏心负加速度旋转时非靶信号ERP的P3潜伏期快于Z轴旋转。结论偏心匀速旋转单纯刺激耳石感受器对听觉脑认知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偏心加速度旋转同时刺激耳石和半规管时对脑认知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与前庭感受器向中枢传人冲动增强有关。
王林杰魏金河张丹董卫军郭建平胡耄祺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耳石膜半规管脑电描记术
麻醉大鼠冰水灌耳交感神经响应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冰水灌耳刺激引起的交感神经响应、心率以及血压调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前庭刺激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方法记录正常麻醉(CON)大鼠(n=5)、压力反射去除(SAD)大鼠(n=5)和迷路毁损(VD)大鼠(n=5)在冰水灌耳时内脏大神经传出放电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正常麻醉大鼠灌耳后,血压、心率降低,内脏大神经反应由增强到减弱。压力反射去除大鼠灌耳后内脏大神经活动显著高于迷路毁损大鼠,且两组动物血压呈相反方向变化。内脏大神经放电与呼吸的耦合形式受到灌耳刺激的影响。结论半规管输入至少参与了血压的短时调节机制,其作用途径可能涉及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在血压调节中压力反射和前庭输入两者作用不同,在某些生理调节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王林杰董卫军张丹赵琦仝飞舟曹毅
关键词:心血管调节血压调节心率
三种抗运动病药物对前庭-听觉认知和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空间运动病是载人航天飞行不可规避的医学问题之一,目前服用抗运动病药物是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大多数抗运动病药物均对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且其影响在前庭刺激下会有所改变.为良好地指导航天医学实践,本试验比较了口服3种抗运动病药物(盐酸地芬尼多、茶苯海明、盐酸异丙嗪)对前庭刺激下听觉认知和自主神经反应活动的影响. 方法 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严格双盲给药,对8名受试者进行了定最前庭刺激,前庭刺激的同时要求受试者完成听觉认知任务.记录受试者完成认知任务的脑电信号,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提取完成认知任务的p3成分.对口服安慰剂和不同抗运动病药物下p3成分潜伏期和峰值波幅进行了比较. 结果 抑制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顺序为盐酸异丙嗪、茶苯海明、盐酸地芬尼多、安慰剂;对前庭刺激下脑认知过程的影响从强到弱为盐酸异丙嗪、茶苯海明、安慰剂、盐酸地芬尼多. 结论 在同样前庭刺激下盐酸地芬尼多对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有调节作用,对前庭刺激下脑认知过程影响较弱,是温和作用药物,也是在非严重运动病爆发下的首选药物.
王林杰魏金河曹毅张丹郭建平唐国华赵琦
关键词:前庭茶苯海明异丙嗪盐酸地芬尼多药物评价
递增式科氏加速度前庭习服训练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递增式科里奥利(科氏)加速度刺激习服训练的效果并分析相关激素水平。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志愿者,按照首次训练运动病症状评分进行配对分组,共分为2组,分别进行连续4 d递增式科氏加速度刺激训练(A组:连续式科氏加速度每日刺激量分别为5,8,8和10 min,左右头动模式;B组:间断式科氏加速度每日刺激量分别为8,8,10和15 min,前后头动模式)。此外,所有志愿者在训练前1天和训练后1天,以及训练后1,2,3,5,9和14周分别进行前后头动和左右头动模式各2 min的科氏加速度刺激进行前庭功能的评定。以前庭刺激时的运动病症状评分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皮质醇(cortisol,Cor)、肾素活性(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II)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变化水平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训练后,志愿者运动病症状评分有明显降低,训练后2周显著低于检查前水平(P<0.05)。激素指标中,AVP含量在科氏刺激前后的变化百分比与运动病症状评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Cor,PRA,AII和ACTH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两种刺激模式的效果没有差异。结论 4 d的递增式前庭习服训练的效果至少可以维持至2周。AVP在前庭习服效应的构建和维持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谈诚赵琦曹毅张丹牛东斌何思杨王林杰
关键词:空间运动病加压素
大鼠摆动实验台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物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鼠实验装置。一种大鼠摆动实验台,包括:摆动台[1]和控制及驱动系统[2];应用本发明可以设定多种实验方式,根据动物特性,按照设定的角度和转速进行正弦波摆动或通过在小型动物离心机上...
王林杰李海清胡耄祺曹毅靳爱国张丹赵琦牛东滨仝飞舟刘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