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

作品数:158 被引量:913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56篇专利
  • 20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建筑科学
  • 26篇天文地球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电子电信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矿业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3篇理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8篇光纤
  • 57篇传感
  • 56篇分布式光纤
  • 43篇光纤传感
  • 32篇分布式
  • 31篇分布式光纤传...
  • 26篇BOTDR
  • 21篇土体
  • 21篇感器
  • 21篇传感技术
  • 21篇传感器
  • 19篇光纤传感技术
  • 17篇分布式光纤传...
  • 15篇光纤传感器
  • 15篇分布式监测
  • 14篇岩土
  • 11篇应力
  • 11篇离散元
  • 8篇隧道
  • 7篇土工

机构

  • 154篇南京大学
  • 9篇南京大学(苏...
  • 7篇苏州南智传感...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5篇中铁隧道集团...
  • 5篇江苏省交通规...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 4篇华设设计集团...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日本茨城大学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58篇张丹
  • 97篇施斌
  • 30篇王宝军
  • 25篇魏广庆
  • 20篇朴春德
  • 19篇刘春
  • 19篇徐洪钟
  • 16篇张巍
  • 16篇索文斌
  • 16篇丁勇
  • 16篇崔何亮
  • 14篇高俊启
  • 12篇隋海波
  • 10篇朱友群
  • 10篇李科
  • 10篇王嘉诚
  • 9篇刘杰
  • 9篇胡盛
  • 9篇朱鸿鹄
  • 9篇孙义杰

传媒

  • 14篇工程地质学报
  • 12篇防灾减灾工程...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工程勘察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2016年全...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12篇2020
  • 18篇2019
  • 10篇2018
  • 18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包括分立的二至三块平板,其中一块平板固定,另外每块平板至少设在一旋转驱动件,即手动或电动摇柄,驱动旋转驱动件时使平板移动或滑动,或在滑槽或滑板上运动,光纤固定在平板上,通过将平板的三维运动方向的设...
施斌张丹丁勇崔何亮徐洪钟高俊启王宝军索文斌
文献传递
基于离散元法的能源管传热过程模拟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自主研发的离散元软件MatDEM,依据能源管桩的现场热响应试验,提出了能源桩离散元数值模拟的建模方法,对能源管桩的热响应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桩周土体的位移分布,桩芯和桩周土体的温度分布,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利用离散元法研究能源桩换热性能的有效性,该方法在研究能源桩与土体的热-力学行为特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桑宏伟张丹刘春秦岩
关键词:离散元法温度
船闸结构应变、应力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船闸结构应变、应力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布式传感光缆、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分布式传感光缆以与主筋绑扎的方式敷设于船闸的闸首底板、输水廊道、闸室底板、闸室墙钢筋混凝土表层的顶、底或内、外表...
张丹宋占璞方海东魏广庆施斌翟剑峰童恒金徐亮
文献传递
一种确定分布式光纤传感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分布式光纤传感道的方法,包括将弯曲元放置于光纤正上方,并沿光纤以相同间距逐点激发恒定频率的振动信号;采用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测量弯曲元产生的振动信号;对试验数据采用时域统计分析和频域分析的方法,分析...
张丹彭阳付士崇叶迪力·努尔兰马卓施斌
基于FBG技术的土体含水率测量方法试验
2018年
亲水橡胶是一种水敏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同时其弹性、强度和持水能力保持不变。通过胶黏封装方法,将亲水橡胶与光纤耦合,利用FBG光纤传感技术,精确测量由于亲水橡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导致的光纤拉伸和压缩形变,当橡胶与土体含水率达到动态平衡时,可以通过测量光纤形变得到土体含水率。通过试验验证了亲水橡胶体变与其含水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且在反复试验中亲水橡胶吸水、失水的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表明亲水橡胶可以作为含水率感测的换能材料;建立了FBG传感器中心波长与亲水橡胶含水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黏土含水率的测试,发现该含水率传感器的FBG中心波长与黏土试样含水率呈分段线性关系,表明利用该传感器监测土体含水率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不仅可以实现含水率的原位监测,而且还能得到含水率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实时变化情况,为土体工程性质的评价、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陈卓张丹孙梦雅
关键词:含水率FBG形变
隧道接缝三维变形分布式光纤智能感知方法
2023年
为解决传统技术难以准确监测水下隧道接缝三维变形的难题,结合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算法提出隧道接缝三维变形感知新方法。首先,利用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设计隧道接缝变形光纤监测的方法,依据光纤应变与变形量的理论关系,建立隧道接缝三维变形计算模型,得到12组数据。其中,每组共有4000个隧道接缝变形量与光纤应变的数据。然后,提出基于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两级递进机器学习分类新算法,实现对隧道接缝三维变形量的准确计算,隧道接缝变形的计算精确度可达0.1 mm。研究发现,相比于决策树和随机森林2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对隧道接缝三维变形计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马卓方忠强张丹涂齐亮施斌叶迪力·努尔兰
关键词:水下隧道分布式光纤传感
一种用于岩土体三维离散元快速建模和模拟的通用数值模拟箱
一种用于岩土体三维离散元建模和模拟的通用模拟箱,1)建立通用模拟箱,生成箱体6个方向上的指定尺寸边界板,边界板由一系列球体颗粒组成;在6个边界板内侧分别生成尺寸稍小的缓冲边界压力板,建立三维模拟箱;2)箱体内生成颗粒堆积...
刘春朱晨光张晓宇施斌张丹秦岩
分布式光纤大变形测量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大变形测量传感器,将应变传感光纤植入到大变形测量的弹簧中,尤其是植入或固定在与所述弹簧连动的弹簧簧杆上,大变形测量的弹簧的一端与弹簧簧杆固定,使弹簧发生伸缩变形时,弹簧变形量对应于弹簧簧杆变形量并与应变传感光纤...
施斌魏广庆李科张丹张魏张勇卢毅王可朴春德胡盛王宝军
文献传递
川西甲基卡锂矿3211 m科学深钻多物理量分布式光纤观测被引量:4
2022年
川西甲基卡锂矿3211 m科学深钻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及川藏铁路附近,是目前青藏高原上最深的科学钻孔.利用此深钻观测深部物理场和浅部环境的变化过程,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川藏铁路场地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DFOS)技术,我们研发了高强度、耐高温的特种传感光缆,成功植入甲基卡锂矿深钻中,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深度最大的光纤观测孔,实现了应变、温度、振动、水分等多物理量的分布式原位观测.本文是甲基卡光纤观测孔第一阶段的成果,包括岩体热导率的原位测定、钻孔回填过程的分布式声波振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观测、地震监测与地震成像等方面的初步进展.研究表明:DFOS应用于深钻全断面多物理量观测是可行的,它完全能适应深钻高温和高压的观测环境,并具有长距离、实时、连续分布式观测的优势;将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纤、应变传感光纤和声波传感光纤集于一根传感光缆的设计思路保障了深钻传感光缆的安装质量,并为DFOS技术应用于地球物理和地质工程的多物理场观测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施斌王宝善张诚成顾凯阮友谊李广伟王勤魏广庆张丹朱鸿鹄程刚陈颙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监测
土石混合体砾-土接触面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由强度较高的岩石块体、细土颗粒和充填其间的孔隙组成。随着各类大型工程建设的兴起和发展,与土石混合体相关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程的建设和人类的安全,因而对土石混合体的...
季婷媛张丹李长圣施斌陈晓雪
关键词:土石混合体FLAC3D接触面单元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