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葵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胚胎
  • 4篇胚胎学
  • 4篇课程
  • 3篇组织学与胚胎...
  • 3篇解剖学
  • 3篇解剖学基础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 2篇血吸虫病患者
  • 2篇医学生
  • 2篇思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吸虫
  • 2篇吸虫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血吸虫病
  • 2篇结肠
  • 2篇胶质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
  • 2篇大理学院附属...
  • 1篇河南护理职业...
  • 1篇齐鲁医药学院

作者

  • 13篇张东葵
  • 5篇冯林森
  • 5篇段艳萍
  • 5篇王金德
  • 3篇李坪
  • 3篇冯成安
  • 3篇孙俊
  • 3篇李晓文
  • 3篇王红梅
  • 3篇范炜
  • 2篇吴泽生
  • 2篇邹智荣
  • 2篇李靖娟
  • 2篇叶频
  • 2篇刘宗良
  • 2篇朱琳超
  • 2篇吴皎
  • 2篇张爱芬
  • 1篇康丽
  • 1篇郭泽云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AP-43治疗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制成SCI模型。雌性8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对照组,每组25只。使用直接注射法将GAP-43抗原和GAP-43多克隆抗体分别注入抗原组和抗体组的大鼠脊髓的断端,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抗原组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而抗体组晚期则显著减少。结论:GAP-43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GAP-43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GAP-43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段艳萍黄素群冯林森朱琳超王红梅张东葵王金德
关键词:脊髓损伤GAP-43GFAP星形胶质细胞
组织胚胎学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相关性简析
<正>组织胚胎学是一门较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细胞、组织、器官的镜下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与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联系紧密。如何针对临床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培养特点及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
张东葵范炜
文献传递
GAP-43在Ⅰ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边缘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的变化,探讨GAP-43在糖尿病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用STZ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7 d后测血糖,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的GAP-43表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边缘系统GAP-43表达增加,反映了神经组织对机体糖代谢紊乱的适应性改变过程,提示在糖尿病的早期已经发生了神经组织的改变。
冯林森朱琳超王红梅张东葵王金德段艳萍
关键词:糖尿病GAP-43
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18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网络课程的建设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索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将网络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以解决教学学时减少和满足学生知识量、信息量需求的矛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杨力赵敏张东葵刘锐李晓文郭泽云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磷酸糖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磷酸糖蛋白(P g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4例有结肠癌家族史但体检正常者的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 gp在结肠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上皮细胞P gp阳性颗粒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阳性单位值明显增加(P<0.05),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上皮细胞P gp表达量增加与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慢性血吸虫病可诱导结肠腺上皮细胞P gp表达量增加,这可能是机体对血吸虫卵长期刺激结肠组织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冯林森段艳萍吴泽生李靖娟吴皎张爱芬张东葵王金德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病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思考
2022年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在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政素养,认真挖掘蕴藏在专业知识中的各种思政元素,在课堂内外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信仰,成长为有远大抱负,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接班人。
郭小兵李晓文张东葵邹智荣李坪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生立德树人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咬合蛋白与紧密连接蛋白-1的表达变化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咬合蛋白(occludin)与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9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occludin与ZO-1在结肠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结构不完整、腺体萎缩;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上皮细胞occludin与ZO-1阳性颗粒平均灰度值(159.26±6.57、166.07±5.44)明显高于对照组(155.53±5.90、162.16±5.14,P〈0.05),阳性单位值(37.27±2.63、34.69±2.19)明显低于对照组(38.85±2.42、36.37±2.11,P〈0.05);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occludin与ZO-1表达量的减少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血吸虫感染可以损伤结肠腺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从而破坏患者结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冯林森李靖娟张爱芬吴皎吴泽生张东葵段艳萍王金德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病
跟外侧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跟外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外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跟外侧神经均起自于腓肠神经,9.38%以单干的形式出现,28.13%为双干,43.75%为3干,18.75%为4干。神经分布于足跟外侧及跟底外侧1/3的皮肤和跟垫组织以及骨膜。结论跟外侧神经在跟管内和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的足底腱膜外侧部的锐利缘处均有可能被卡压而引发神经源性跟痛症。
冯成安孙俊叶频张东葵范炜
跟内侧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跟内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内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跟内侧神经41.42%起源于胫神经,28.57%起源于胫神经分叉处,18.57%起源于足底内侧神经,11.42%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距O点(内踝尖最下缘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连线中点)(30.22±15.34)mm。跟内侧神经穿出屈肌支持带后分布于足跟内侧及跟底的皮肤和跟垫组织。结论跟内侧神经在踝管内,浅出屈肌支持带处及跟管内可能被卡压;神经卡压或病变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及疼痛有关。
冯成安孙俊刘宗良范炜张东葵叶频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磷酸糖蛋白的表达
2012年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早期十二指肠中磷酸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变化,探讨P-gp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用STZ复制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7 d后测血糖及尿糖,6周后进行灌注固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组和正常组大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密度的改变,并分析P-gp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长(P<0.05),绒毛密度变化不明显,上皮细胞P-gp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吸收面积增加,P-gp的高表达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段艳萍张东葵冯林森王红梅王金德
关键词:糖尿病十二指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