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保平

作品数:113 被引量:871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昆虫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种群
  • 19篇潜蝇
  • 19篇斑潜蝇
  • 18篇寄主
  • 13篇植物
  • 13篇南美斑潜蝇
  • 11篇黄瓜
  • 10篇寄主植物
  • 10篇草原
  • 9篇亚洲小车蝗
  • 9篇叶螨
  • 9篇截形叶螨
  • 9篇昆虫
  • 8篇抗体
  • 7篇单克隆
  • 7篇单克隆抗体
  • 7篇群落
  • 7篇种群动态
  • 7篇捕食
  • 7篇存活

机构

  • 96篇内蒙古农业大...
  • 17篇浙江大学
  • 6篇内蒙古农牧学...
  • 4篇浙江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113篇庞保平
  • 47篇周晓榕
  • 15篇高书晶
  • 14篇程家安
  • 13篇常静
  • 8篇韩海斌
  • 7篇李艳艳
  • 7篇孟庆玖
  • 7篇关明卓
  • 7篇孟瑞霞
  • 6篇孙兴华
  • 6篇陈正贤
  • 5篇郑红丽
  • 5篇樊明寿
  • 5篇韩靖玲
  • 5篇伊卫东
  • 5篇鲍祖胜
  • 4篇孟焕文
  • 4篇赵建兴
  • 4篇高俊平

传媒

  • 18篇内蒙古农业大...
  • 14篇昆虫学报
  • 12篇昆虫知识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植物保护
  • 4篇草地学报
  • 4篇内蒙古农牧学...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3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美斑潜蝇对不同黄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对黄瓜不同品种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选择性最强的黄瓜品种为冬棚王,其对冬棚王的选择性与对光和地黄瓜、新四号黄瓜、津优2号、双杂一号、津杂2号、冬雪王、早春王、神农春四号、津春4号等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山东密刺、津优1号、春四号黄瓜、津杂4号、鲁优二号、津优4号、唐山秋瓜、神农春五号、津绿4号等品种差异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间的叶毛数、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不同黄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与其叶毛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475 5(P=0.039 5<0.05),而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关系不显著。
韩靖玲庞保平高书晶高俊平武威
关键词:南美斑潜蝇黄瓜寄主选择性
温度对马铃薯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新叶圆片法,研究了不同恒温(10℃、15℃、20℃、25℃和30℃)条件下马铃薯棉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生殖力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棉蚜在马铃薯上的各龄历期和成蚜寿命及产仔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历期、成蚜寿命和产仔期分别从10℃的17.72 d、53.03 d和26.18 d下降到30℃的4.77 d、14.60 d和6.84 d。完成1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10.8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4.56℃。总产仔量在15℃-25℃范围内最高(63.29-69.36头),其次为10℃(40.00头);日均产仔量在25℃时最高(5.61头/日),其次为20℃(3.47头/日)和30℃(3.35头/日)。除在10℃时为Deevey-II型存活曲线外,在其它温度下均为Deevey-I型存活曲线。根据内禀增长率大小排序,25℃是马铃薯棉蚜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其后依次为30℃、20℃、15℃和10℃。
周晓榕卜庆国庞保平
关键词:棉蚜温度生命表有效积温马铃薯
3种蚜虫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在25±1℃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蚜虫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蚜虫为食料时,多异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世代历期、成虫寿命、成虫体重及生殖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以麦长管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2.7d、38.6d、16.2d、6.2mg、149.7粒及0.0725;当以桃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4.6d、31.5d、20.1d、6.0mg、100.5粒及0.0441;而当以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8.6d、25.5d、6.2d、4.2mg、45.3粒及0.0408;多异瓢虫的存活曲线均为I型。麦长管蚜对其适合性最高,其次为桃粉蚜,最次为棉蚜。
何文英庞保平麻旭东刘星
关键词:多异瓢虫适合性蚜虫存活曲线种群参数
内蒙古巴盟草原昆虫群落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庞保平关明桌
关键词:昆虫草原群落多态性
样本保存方法及冷冻胁迫对蝗虫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亚洲小车蝗为研究材料,提出了使用液氮保存蝗虫样本的有效方法,并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分别对液氮速冻后保存、直接冷冻、无水乙醇保存和干制蝗虫标本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保存3个月后,检测蝗虫样本直接冷冻法和干标本提取的总DNA浓度较低,因而琼脂糖电泳检测亮度低;液氮速冻后保存和无水乙醇保存的蝗虫样本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大,琼脂糖电泳检测亮度高。表明液氮速冻后保存和无水乙醇保存的标本适合用于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对比,直接冷冻保存与液氮速冻保存结果得出,蝗虫在冷冻胁迫死亡的过程中有DNA降解发生。
韩海斌周晓蓉高书晶庞保平
关键词:蝗虫DNA提取
不同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6
2004年
在 2 8℃下用叶盘法研究了 5种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寄主植物上 ,截形叶螨各螨态历期、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产卵期、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有明显差异 ;雌螨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长短依次为 9 3天 (黄瓜 )、9 3天 (菜豆 )、9 6天 (大豆 )、11 0天 (茄子 )和 11 6天 (玉米 ) ,产卵期依次为 9 9天 (茄子 )、11 2天 (黄瓜 )、12 9天 (菜豆 )、15 8天 (玉米 )和 17 9天 (大豆 ) ;单雌产卵量和净增殖率在大豆上最高 ,分别为 115 0和 51 7,而在茄子上最低 ,分别为 3 8 0和 11 7。幼、若螨期存活率大小依次为 93 6% (大豆 )、91 7% (玉米 )、89 9% (黄瓜 )、84 3 % (菜豆 )和 61 6% (茄子 ) ,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大豆是其最嗜食寄主植物 ,其次是玉米 ,再次为黄瓜和菜豆 。
庞保平周晓榕史丽穆洪波
关键词:截形叶螨寄主植物存活曲线种群参数
低温胁迫对沙葱萤叶甲幼虫过冷却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幼虫过冷却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其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奠定必要的基础。【方法】在室内,沙葱萤叶甲1龄幼虫经不同的低温处理后,测定其过冷却点及后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结果】快速冷驯化对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在﹣10℃下处理2 h后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对照,而在﹣6℃下处理2 h后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经低温处理存活的1龄幼虫在25℃下继续饲养至蜕皮为2龄幼虫,测得的过冷却点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1龄幼虫经历不同低温处理后,1龄和2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总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延长;蛹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短时低温处理(2 h)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较低温度(﹣5℃)的长时间(2~6 d)处理却显著缩短了3龄幼虫发育历期,但0℃处理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低温处理对后期1龄和2龄幼虫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对3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通常在低温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温度越低,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在处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时间越长,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葱萤叶甲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但却延长了后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及降低了其存活率,胁迫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程度越大。
李浩周晓榕庞保平张卓然常静单艳敏
关键词:低温胁迫发育历期存活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9年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s)通过胞外结构域识别病原信号分子,发生磷酸化、去磷酸化反应而开启或关闭下游靶蛋白,调节植物固有免疫反应,诱导抗病防御反应。目前对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功能、信号传导和配体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应用提供参考。
闫锋祝传书庞保平
关键词: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信号传导抗性
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稻田蜘蛛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
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评价稻田蜘蛛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富阳单季稻田中,不同捕食性天敌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不同。拟环纹豹蛛和拟水狼蛛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控制作用最强。拟环纹豹蛛和拟水狼蛛数量之和与稻飞虱数量之间的相...
庞保平程家安陈正贤
关键词: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稻田蜘蛛
猎物可测定时间与捕食量和温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00年
应用单克隆抗体研究了白背飞虱在拟环纹豹蛛体内的可测定时间与温度和捕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和捕食量下,猎物在捕食者体内均呈指数下降。温度对猎物的可测定时间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猎物的可测定时间不断缩短,特别是当温度达到30℃时,猎物的消化速率迅速上升,其可测定时间非常短,只有0.75d。当温度在15~20℃之间时,猎物的消化速率较慢,猎物的可测定时间为3.15d~2.62d。在15~30℃的范围内,猎物的可测定时间(t_(DP))与温度(T)呈线性关系:t_(DP)=5.747-0.169T(r=0.988)。捕食量对猎物可测定时间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取食猎物数量的增加,猎物的可测定时间从1.28d延长至2.40d。
庞保平程家安毛雪琴
关键词:白背飞虱捕食量温度ELISA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