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霖鹏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室速中的联律性R落T现象
- 1996年
- 在持续的室速中出现R落T情况,可以来自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及另外一源的室性早搏。但本文所报道及探讨的是另外一种特殊罕见的R落T现象。 例1,男性,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有8年的房颤史。本次前ECG示:心房行颤伴弥漫性室内阻滞。本次因心悸气促再次入院。录得ECG见附图。ⅠaⅠb均可见qRs型的R—R不均齐,未见P波,等电位线消失,因是慢性Af,所以见不到f波。
- 张文箎庄霖鹏王美如
- 关键词:室速双径路T波
- 766例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病因分析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我院十年来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病因分布和变化情况 ,为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 1992年至 2 0 0 1年 10年间住院慢性心衰患者 76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心衰病因分布前三位为 :冠心病 ,风湿性瓣膜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呈上升趋势 ,风湿性瓣膜病呈下降趋势。结论 :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
- 郑三晖庄霖鹏曾哲
- 关键词:慢性心衰流行病学冠心病
- 特殊的异-室1∶2传导现象
- 2003年
- 异-室1:2传导属异室双径路传导,是一种罕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文献将异-室双径路归纳为5类型[1],本文报告的是这5种类型之外的特殊表现.
- 张文篪庄霖鹏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 1997年
- 庄霖鹏郑三晖
- 关键词:心肌梗塞并发症多器官衰竭
- 40例冠心病病人血清肠道病毒抗体检测
- 2001年
- 为了解冠心病人肠道病毒(EV)感染状况,探讨E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我们于1995~1997年收集在我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病人,进行了EV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 向晓光谢若男庄霖鹏郑三晖邱杰文
-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诊断
- 食道心房调搏检测房室结双径路
- 1997年
- 房室结内传导纤维排列复杂,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可形成双径路(下简称双径)。现已证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双径有关。我院自1990年起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检测385例,结果发现双径51例,现将其电生理特性的结果报告如下:
- 庄霖鹏陈日坚蔡文扬
- 关键词:食道心房调搏术房室结双径路室上速植物神经房室交界区
- 临床心电图中易被忽略的若干问题
- 2003年
- 心电图(ECG)的临床应用已有百年之久,自上世纪后叶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心脏电生理的了解更是前所未有.
- 张文篪庄霖鹏
- 关键词:心电图心率变异性BRUGADA综合征预激波
-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80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组(7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曲美他嗪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6·4±27·2)ms、(36·3±17·1)ms、(35·4±16·8)ms;非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3·5±22·8)ms、(53·7±13·6)ms、(51·8±14·7)ms。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曲美他嗪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QTcd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cd,且持续治疗可以保持长期有效。
- 庄霖鹏张文篪林映莲
-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校正QT离散度曲美他嗪
- CHADS_2评分预测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的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旨在评价脑卒中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方法(CHADS2评分)对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在2006-2007年度参加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经12导联心电图证实为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每两年体检一次。每隔半年观察一次队列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情况。依据CHADS2评分分为0、1、2、3、≥4分组,对其进一步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高危(2-6分)组。依据CHADS2评分计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CHADS2评分分组及分层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结果共390例非瓣膜性房颤或房扑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在平均5.1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39例,死亡137例。总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7.1/100人年。CHADS2评分为0、1、2、3、≥4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4、5.7、8.5、14.5、20.8)/100人年;随着CHADS2评分每增加一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48(1.27-1.72)倍。CHADS2评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4、5.7、12.0)/100人年;中危组和高危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校正风险比(95%CI)分别是低危组的1.56(0.88-2.77)和2.98(1.70-5.22)倍。结论 CHADS2评分能有效预测社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 缪从良邢爱君刘少飞张长翼庄霖鹏郑三晖周昱陈有仁
- 关键词: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社区人口
- PCI及溶栓疗法对AMI患者的疗效及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被分为溶栓组(38例)及PCI组(80例),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及再灌注指标。结果:与溶栓组比较,PCI组总有效率(84.21%比97.50%)显著升高,而总不良事件率(18.42%比2.50%)显著降低(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PCI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溶栓组比较,PCI组治疗后LVEDd[(32.45±2.21)mm比(29.86±3.96)mm]、LVESd[(49.85±1.32)mm比(46.86±2.34)mm]降低更显著,CK-MB水平[(389.74±2.74)ng/ml比(706.96±3.78)ng/ml]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与溶栓治疗相比,PCI治疗AMI的效果更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更显著,而且CK-M水平升高更显著,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 魏祖健周国辉庄霖鹏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