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荣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溧水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必净
  • 3篇上腹部
  • 3篇上腹部手术
  • 3篇手术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功能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多中心
  • 3篇腹部
  • 3篇腹部手术
  • 2篇对照临床研究
  • 2篇血必净注射液
  • 2篇应激反应
  • 2篇硬膜

机构

  • 7篇江苏省溧水县...
  • 6篇溧水县人民医...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高淳县人民医...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江北人民...
  • 3篇南京市中医院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无锡市第一人...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常荣华
  • 4篇李小石
  • 3篇叶正龙
  • 3篇李茂琴
  • 3篇钱燕宁
  • 3篇敖丹
  • 3篇陈华尧
  • 3篇严洁
  • 2篇刘松桥
  • 2篇郑瑞强
  • 2篇邱海波
  • 2篇穆心苇
  • 2篇刘存明
  • 1篇陈齐红
  • 1篇洪克胜
  • 1篇郭凤梅
  • 1篇杨毅
  • 1篇林华
  • 1篇黄英姿
  • 1篇章壮云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科技成果...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术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2000年
该研究通过对上腹部手术病人采用术前、术后连续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手术切皮前经静脉和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药:术毕由切口直接灌注局麻药等多途径给药方法进行疼痛治疗的研究表明,多途径给药镇痛术不仅镇痛效果优良,无明显副作用,而且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改善糖代谢紊乱,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常荣华洪克胜陶林钱燕宁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镇痛药给药方法围术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目标血糖控制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症颅脑损伤(TBI)患者合理的血糖(BG)控制目标。方法应激性高血糖TBI患者21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13例,目标BG水平8.3-10.1mmol/L;B组104例,目标BG水平4.4-6.1mmol/L。从入组开始至第7天,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实施BG目标管理。记录BG、低BG发生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期,A组BG高于B组[(10.73±2.86)mmol/L vs.(6.31±3.46)mmol/L](P<0.01),低BG发生率(0.86%vs.2.87%)、日平均胰岛素用量[(35.14±11.36)U vs.(58.56±14.53)U]均低于B组(P<0.01)。两组3个月后GOS评分相仿。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TBI患者预后。
常荣华敖丹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血糖
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2000年
目的:研究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硬膜外腔阻滞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多途径镇痛组(M)、硬膜外镇痛组(E)和封照组(C)。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后60min及术后第1、3、5天分别取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及血糖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M组、E组和C组的ACTH和Col值均于手术60min时显著升高(P
常荣华钱燕宁刘存明林桂芳
关键词:给药途径镇痛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硬膜外腔阻滞
ICU“集束化”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ICU"集束化"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HOPP)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102例HOPP患者采用彻底清除毒物、足量反复应用复能剂、器官支持、联用阿托品和654-2、营养支持等"集束化"治疗,观察其预后、住ICU时间、阿托品用量、昏迷后清醒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患者均治愈;加用血液灌流患者疗效更佳。结论在ICU平台上,对HOPP患者行"集束化"治疗具有可行性,可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李金林周姚常荣华李小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集束化治疗
目标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常规应用负荷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后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镇静;B组,26例,行目标镇静,用药同A组,每2小时进行镇静深度评价,调整药物泵入剂量,维持Ramsay评分2~4分。并每日唤醒,在唤醒前2 h改用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外周血人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和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HLA-DR水平较A组增高,TNFI、L-8水平则低于A组(P〈0.05)。结论 目标镇静治疗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常荣华敖丹张炤杰李晶晶
关键词:免疫功能咪唑安定芬太尼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10个研究中心预计病死率在20%~80%的早期ARDS患者,各分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2h1次疗程7d。观察患者28和90d病死率,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和28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结果172例早期ARDS患者纳人研究,其中血必净治疗组91例,对照组81例,治疗后28、60、90d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和28d无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氧合改善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Murray评分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因ARDS患者(肺部感染、肺挫伤、肺外源性)各亚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28、60、90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挫伤组治疗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38.48±34.4)d比(25.2±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未能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但有改善ARDS患者肺损伤和氧合的趋势,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临床研究。
刘松桥郑瑞强李茂琴严洁陈华尧穆心苇常荣华叶正龙李小石高永河邱晓华黄英姿郭凤梅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血必净注射液
纳洛酮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1997年
观察纳洛酮(NAL)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并与碳酸氢钠(SB)进行比较。40例产后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于出生后立即脐静脉注射NAL或SB,同时通畅呼吸道,进行有效通气。距首次注药后10min两组均经静脉重复注药一次。结果:NAL组新生儿3min、5minApgar评分显著高于SB组(P<0.01,P<0.05),自主呼吸建立时间亦明显早于SB组(P<0.01),呼吸频率及心率均较SB组明显增快(P<0.01),出生后48hNACS评分NAL组亦高于SB组(P<0.05)。结论:NAL能有效地缩短新生儿窒息时间。
常荣华吴红月
关键词:纳洛酮新生儿窒息
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术对上腹部手术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00年
常荣华钱燕宁刘存明林桂芳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糖代谢围手术期
早期集束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早期集束化治疗"(EBT)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9例ASOPP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集束化治疗组(A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62例),总结并比较解毒药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A组阿托品用量显著减少,胆碱酯酶活性50%恢复的时间提前,反跳和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呼吸机应用时间、苏醒时间、住ICU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采用EBT救治ASOPP患者,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
常荣华敖丹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f临床研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江苏省10家三级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ARDS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血必净组(91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7d。检测外周血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变化,以28d病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血必净组治疗后CD8+高于对照组(0.39±0.13比0.30±0.12,P〈0.05),而CD4+、HLA—D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4+:0.51±0.13比0.50±0.17,HLA—DR:(43.8±16.O)%1:t(45.1±23.0)%,均P〉0.05]。血必净组肺内源性ARDS患者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2%比40.7%,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改善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预后。
郑瑞强陈齐红林华穆芯苇严洁李茂琴叶正龙常荣华李小石高永河陈华尧邱海波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免疫功能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