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晓庄

作品数:52 被引量:33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锆石
  • 19篇元古代
  • 16篇新元古代
  • 11篇地质
  • 11篇地质意义
  • 11篇年代学
  • 11篇锆石U-PB...
  • 10篇古近纪
  • 9篇碎屑
  • 8篇定年
  • 8篇碎屑锆石
  • 8篇盆地
  • 6篇扬子陆块
  • 6篇凝灰岩
  • 6篇锆石U-PB...
  • 6篇裂谷盆地
  • 6篇陆块
  • 6篇灰岩
  • 5篇沙丘
  • 5篇青藏高原

机构

  • 3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9篇中国地质科学...
  • 18篇成都地质矿产...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国土资源部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2篇崔晓庄
  • 27篇江新胜
  • 22篇王剑
  • 22篇卓皆文
  • 20篇伍皓
  • 19篇邓奇
  • 18篇熊国庆
  • 16篇江卓斐
  • 16篇任光明
  • 14篇陆俊泽
  • 11篇汪正江
  • 7篇庞维华
  • 7篇任飞
  • 7篇蔡娟娟
  • 6篇孙志明
  • 6篇刘建辉
  • 5篇杜秋定
  • 5篇杨菲
  • 3篇熊小辉
  • 3篇马龙

传媒

  • 10篇矿物岩石
  • 8篇地质通报
  • 6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地质论评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0
2017年
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9 Ma(n=9,MSWD=0.80)和780±12Ma(n=5,MSWD=1.2)。其中780±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扩张时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而838±9 Ma则可能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开启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苏雄组位于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的调节带,为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和沉积记录均表明,扬子周缘发育与地幔柱相关的裂谷盆地系统,且华南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组成单元。
卓皆文江卓斐江新胜王剑蔡娟娟熊国庆陆俊泽崔晓庄刘建辉
关键词:英安岩新元古代
扬子陆块西南缘河口群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的再厘定:兼论中元古代洋板块地层被引量:1
2023年
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是扬子陆块中元古代早中期重要的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洋板块地质”的视角重新厘定了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的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原通安组是由不同规模的岩块和基质共同构成的一套蛇绿混杂岩;东川群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从陆内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代表了盆地边缘的地层序列,东川群与原通安组(现定义为菜子园-通安蛇绿混杂岩)虽位于不同的断块,但应是同一盆地发展的产物;河口群与东川群、原通安组序列明显不同,但总体上也是粒度向上变细的海侵序列,并发育多套火山岩,在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河口群最有可能形成于夭折裂谷。对采自河口群长冲组的石榴子石云母片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绝大部分锆石具有核-边结构,核部最年轻一组207Pb/206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468±28 Ma(MSWD=0.40,n=16),解释为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河口群和东川群的沉积时代分别限定在1.75~1.40 Ga和1.75~1.35 Ga。锆石边部的变质年龄集中在~830 Ma,结合海绵状结构特征,变质边最有可能是热液蚀变所致。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扬子陆块西南缘在2.00~1.80 Ga期间,锆石εHf(t)值以负值为主,表明岩浆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的再造;而1.58~1.39 Ga的锆石εHf(t)多为正值,显示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通过本次综合研究,扬子陆块西南缘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中期的演化经历了2.00~1.80 Ga碰撞造山、1.77~1.64 Ga陆内裂解、1.58~1.39 Ga洋盆形成和1.38 Ga之后的洋壳俯冲消减4个阶段,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邓奇任光明任光明林仕良林仕良崔晓庄
关键词:河口群锆石U-PB定年
扬子陆块西南缘3.8 Ga碎屑锆石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古老锆石和岩石的发现,是探索地球早期地质演化的关键.为进一步揭示扬子陆块基底物质组成和早期地壳形成演化,采用LA-ICP-MS锆石微区U-Pb测年,对扬子陆块西南缘禄丰地区东川群变质砂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发现3822±21 Ma的古老碎屑锆石.这是目前在扬子陆块获得的第2颗>3.8 Ga的古老锆石,也是目前在该地区发现的最老锆石.变质砂岩碎屑物质主要包括4个峰值年龄(~2320 Ma、~2162 Ma、~2036 Ma和~1915 Ma),2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基本限定了东川群早期最大沉积时限,与区域上火山岩时代相吻合.另外还包含少量中-晚太古代(2.6~2.9 Ga)和始太古代(3.7~3.8 Ga)的碎屑物质.Hf同位素组成显示这些碎屑锆石具有不同成因,其中2674~3822 Ma的碎屑锆石总体具有正的εHf(t)值和2.9~3.9 Ga的两阶段模式年龄,暗示扬子陆块在冥古宙-古太古代时期就有一定规模的新生陆壳分布.古元古代(1.9~2.4 Ga)的岩浆活动除有少量古元古代(2.3~2.4 Ga)新生地壳组分熔融外,大多为太古宙(2.5~3.7 Ga)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中元古代更多表现为古老地壳的熔融和物质再循环.研究结果为深化扬子陆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认识提供了新资料.
任光明庞维华王立全孙志明王保弟崔晓庄尹福光宁括步
关键词:U-PB定年HF同位素碎屑锆石扬子陆块地质年代学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
崔晓庄江新胜伍皓熊国庆卓皆文陆俊泽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近纪始新世古地理青藏高原东缘
文献传递
扬子北缘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质岩: 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证据被引量:7
2019年
为约束扬子陆块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以华山观岩体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年代学、全岩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60±12 Ma(MSWD=0.69)和1832±14 Ma(MSWD=0.48)。两类岩石都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的ε_(Hf)(t)值(-10.9~-13.8)及其二阶段模式年龄(2962~3183 Ma),揭示其由同一套太古宙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已有ε_(Hf)(t)值资料,表明扬子陆块广泛存在两套太古宙长英质地壳(3.0~3.5 Ga; 3.5~3.9 Ga),为华山观两类花岗岩的岩浆形成提供了物源。华山观岩体两类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揭示源岩位于较深的地壳,且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有更多热源的参与。结合扬子陆块同期(~1.85Ga)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华山观钾长花岗岩具有后碰撞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而华山观二长花岗岩具有A_1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造山后伸展到陆内裂谷过渡的构造背景,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有关。
黄明达崔晓庄程爱国任光明何虎庄陈风霖张恒利张建强任飞
关键词:扬子陆块铝质A型花岗岩
桂北地区丹洲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对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的启示被引量:31
2016年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南华裂谷盆地南段的一套连续裂谷充填沉积,厘定各组沉积时限及区域地层关系,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丹洲群合桐组二段和拱洞组底部凝灰岩夹层形成年龄分别为801±4 Ma和781±5 Ma。研究表明,丹洲群白竹组和合桐组一段与下江群甲路组和乌叶组、板溪群沧水铺组和马底驿组、西乡群孙家河组及陆良组一段相当,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合桐组二段与下江群番召组相当,沉积时限为800~780 Ma;拱洞组可与下江群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板溪群五强溪组中上部和牛牯坪组,西乡群大石沟组中上部和三郎铺组,陆良组二段及澄江组、开建桥组、莲沱组、虹赤村组和上墅组的中上部直接对比,沉积时限为780~725 Ma。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系统的典型地层锆石年龄存在5组高峰,峰值年龄分别为818±2 Ma、802±1 Ma、780±4 Ma、756±4 Ma及728±5 Ma。综合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特征及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确定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可分为两期:820~800 Ma和800~725 Ma。此外,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裂谷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但各期岩浆活动对各裂谷盆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崔晓庄江新胜邓奇王剑卓皆文任光明蔡娟娟伍皓江卓斐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新元古代裂谷作用
黔东南新元古代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LA-ICP-MS方法,对黔东南雷山地区新元古代清水江组郎德剖面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定,以建立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从获得的56组单颗锆石有效U-Pb年龄结果反映,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区间为934 Ma^931Ma,855 Ma^847 Ma,827 Ma^825 Ma,805 Ma^798 Ma,785 Ma^776 Ma和767 Ma^763 Ma,最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66 Ma,幕式分布特征明显,峰值突出,充分反映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合以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U-Pb年龄谱对比结果表明,其U-Pb年龄谱与扬子西缘、扬子北缘U-Pb年龄谱基本一致,代表了扬子陆块的U-Pb年龄谱基本特征。U-Pb年龄谱相似性分析显示,扬子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亲缘关系密切,而与华北陆块关系疏远,与华夏陆块自1 000 Ma汇聚以来才开始有很好的亲缘性。
魏亚楠江新胜崔晓庄卓皆文江卓斐蔡娟娟
关键词:新元古代碎屑锆石
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峨边群玄武岩形成年龄为1 018.7 Ma±4.8 Ma(MSWD=1.19),与石棉SSZ型蛇绿岩、会理辉绿岩-花岗岩及昆阳群安山质凝灰岩时代吻合。其w(SiO_2)在44.03%~48.75%之间,高w(TiO_2)(2.26%~2.71%),w(Na_2O)为3.04%~3.96%,w(Al_2O_3)=15.28%~16.40%,w(K_2O)=1.09%~2.51%,w(MgO)相对稳定(3.22%~4.9%),Mg~#为33.1~38.4,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292.98×10^(-6)~334.44×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_N=14.41~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8~1.06),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5 814~7 123)和Zr/Yb(192~219)比值,显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峨边群玄武岩可能来自于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弧后盆地。
陈风霖谢渊崔晓庄孙志明任光明邓奇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滇东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滇东峨山和澄江新元古代晚期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的测试结果显示:峨山小街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5 Ma±4 Ma(Th/U=1.4,谐和度=98%);峨山小街南沱组上段底部泻湖相泥质粉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665 Ma±4 Ma(Th/U=1.9,谐和度=98%);澄江大飞田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8Ma±4 Ma(Th/U=1.7,谐和度=98%)。采用单颗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定年法(YSG)定年可知,南沱组下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725 Ma±4 Ma,上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665Ma±4Ma,与扬子东南缘长安冰期(Sturtian)和富禄间冰期启动时间相近。沉积年龄下限和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滇东南沱组下段可能与扬子东南缘早冰期长安组对比,而滇东南沱组上段则可能与扬子东南缘间冰期富禄组、大塘坡组对比。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显示,滇东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清晰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其中ca.850 Ma代表超级地幔柱上涌,ca.820 Ma代表裂谷盆地开启,ca.800 Ma代表裂谷盆地强烈扩张。
江卓斐崔晓庄伍皓卓皆文王剑熊国庆陆俊泽蔡娟娟
关键词:南沱组锆石U-PB年龄冰期间冰期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意义
2023年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滇东北巧家谓姑地区澄江组火山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年龄806.4±6.7 Ma和下部凝灰岩年龄788.4±5.9 Ma。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代准确限定为800~720 Ma,与开建桥组及陆良组上部为同期异相产物。康滇裂谷的三个次级盆地演化基本同步,均于800 Ma左右开始全面接受沉积,是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彭杰谢渊庞维华任光明崔晓庄任飞陈风霖刘星宇
关键词: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RODINIA超大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