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玲玲

作品数:71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7篇细胞
  • 28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26篇树突
  • 22篇树突状
  • 19篇树突状细胞
  • 17篇骨髓
  • 15篇免疫
  • 14篇慢性
  • 12篇粒细胞
  • 10篇慢性粒细胞
  • 9篇增生
  • 9篇杀伤
  • 9篇淋巴
  • 9篇骨髓增生
  • 9篇骨髓增生异常
  • 8篇粒细胞白血病
  • 8篇慢性粒细胞白...
  • 7篇淋巴瘤
  • 6篇肿瘤

机构

  • 63篇兰州大学第二...
  • 8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71篇岳玲玲
  • 68篇曾鹏云
  • 60篇吴重阳
  • 57篇柴晔
  • 57篇张连生
  • 39篇李莉娟
  • 30篇刘瑛
  • 21篇宋飞雪
  • 15篇白俊
  • 15篇李亮亮
  • 15篇郝正栋
  • 11篇陈红鹰
  • 10篇易良才
  • 8篇胡婉丽
  • 7篇朱明霞
  • 7篇张玉芳
  • 6篇陈慧玲
  • 6篇熊彬
  • 3篇张虹丽
  • 3篇邓黎黎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内科...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中国肿瘤生物...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第11次中国...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血...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8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5篇2007
  • 2篇200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L1阻断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通过阻断 PD-L1(programmed death-1ligand-1)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上的表达来增强其免疫刺激功能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初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人 rhGM-CSF 和rhIL-4联合培养体系诱导分化为不成熟 DC,将所得 DC分为4组,分别或同时加入 PD-L1单抗和 TNF-α。
王春燕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阻断免疫刺激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否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I)细胞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肿瘤疫苗治疗 APL 及解决微小残留病(MDR)和复发问题。方法采集有特征性染色体异常 t(15;17)(q22;q21)APL 初治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田发青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性染色体异常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探讨
2007年
目的旨在研究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共培养后,MSCs 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骨髓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
张海梅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供者密度梯度离心法骨髓血
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DCs)中的表达,及抑制IDO活性对CML-DCs免疫刺激功能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17例患者CML-DCs的IDO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CML-DCs免疫表型。在有或无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optophan,1-MT)作用下,分别以不成熟CML-DCs(imDCs)和成熟CML-DCs(mDCs)为刺激细胞,完全缓解期(complete remission,CR)CML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ELISA法检测CML-DCs上清液IL-12水平,MTT法检测CML-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随着CML-DCs的诱导分化和成熟,IDO mRNA表达逐渐上调;经TNF-α诱导的DCs免疫表型除CD1a外,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且上述分子的表达不受1-MT的影响。用1-MT抑制IDO活性后的imDCs和mDCs,其IL-1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激发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抑制IDO活性可提高CML-DCs的IL-12分泌水平,增强其对自体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IDO对DCs的负性调节为白血病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许思娟张连生吴重阳柴晔宋飞雪岳玲玲刘瑛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树突状细胞1-甲基色氨酸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负载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MDRK562/A02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及CIK,将K562/A02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抗原不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以CIK及DC单独培养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实验组对K562/A02、K562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10∶1、20∶1时分别为(42.90±0.67)%、(49.85±0.28)%、(63.36±0.46)%和(23.56±0.43)%、(26.11±0.34)%、(34.46±0.35)%,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P<0.05);实验组对K562/A02的杀伤活性高于K562和MCF7(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物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能明显提高对MDRK562/A02的杀伤活性。
岳玲玲张连生张玉芳柴晔张彦明曾鹏云吴重阳宋飞雪刘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多药耐药P-糖蛋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传代培养第7代的hUC-MSC,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PBMC,分为3组:空白组(hUC-MSC),对照组(AA-PBMC),实验组(分别以1∶10、1∶1及10∶1的比例将hUC-MSC与AA-PBMC共培养7天),RT-PCR法测定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Foxp3/β-actin),3色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细胞(CD4+CD25+Foxp3+)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hUC-MSC不表达Foxp3mRNA,无Treg细胞存在。实验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与AA-PBMC比例为10∶1时,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其来源广泛,目前已产业化,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柴晔刘瑛孙媛媛张连生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熊彬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节性T细胞
浆样树突细胞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浆样树突细胞(pDC)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SR)中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白血病S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选择双次分选法,获得纯化的人pDC和髓样树突细胞(mDC).将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养,观察其活化情况,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刺激白血病SR患者pDC分泌大量IFN-α,孵育48 h,pDC上清液中IFN-α水平分别为(15.34±2.91)ng/ml和(10.38±1.41)ng/ml,较阴性对照组(脂多糖+pDC)[(1.36±0.13)ng/ml]明显升高(P值均<0.01).活化的pDC能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培养上清IFN-γ水平分别为(2.16±0.37)ng/ml和(2.73±1.11)ng/ml,平行对照组(脂多糖活化mDC+T细胞)为(2.55±0.23)ng/ml,P>0.05],并使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36及4.05,高于非活化组的1.23及0.1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健康人来源pDC具有同样的活化能力.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嘉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细胞
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泼尼松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Th17和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泼尼松(TCP方案)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TCP方案对Th17、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中低危MDS患者分为2组,A组(35例)接受TCP方案,B组(27例)单用环孢素A,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前后Th17、Th22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7、IL-22、IFN-γ、IL-10。结果 A组有效23例(65.71%),高于B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的23例和B组的13例进行了Th17和Th22细胞表达水平观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Th17和Th22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h17细胞在治疗后均减低(P<0.05),A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减低(P<0.05),B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7、IL-22水平也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A组9例和B组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联合检测Th17和Th22将有助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陈红鹰郝正栋李亮亮白俊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沙利度胺环孢素ATH22细胞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多药耐药的发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研究利用P-170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
岳玲玲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P-170糖蛋白白血病耐药细胞
文献传递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调节性 T 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Treg)是近年来鉴定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细胞,它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征,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多种肿瘤患者外...
侯静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