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峰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生物传感
  • 3篇生物传感器
  • 3篇葡萄糖生物传...
  • 3篇纳米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葡萄糖
  • 1篇单壁
  • 1篇单壁纳米碳管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碳管
  • 1篇碳纳米管
  • 1篇葡萄糖传感器
  • 1篇葡萄糖氧化酶
  • 1篇自组装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纳米管
  • 1篇纳米金
  • 1篇纳米金颗粒

机构

  • 3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篇尹峰
  • 3篇陈强
  • 2篇吴宝艳
  • 2篇杨钰
  • 2篇赵紫霞
  • 2篇王艳艳
  • 1篇王新胜
  • 1篇黄亮
  • 1篇史海滨
  • 1篇宋昭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传感器技术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单壁纳米碳管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单壁纳米碳管为代表材料,对利用纳米碳管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纳米碳管的作用和纳米碳管修饰电极的方法、酶的固定化方法及电极种类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利用二茂铁和单壁纳米碳管共同修饰电极所制得的传感器的性能要好于仅用单壁纳米碳管修饰电极制得的传感器。在酶的固定化方法中,戊二醛交联法要略好于明胶包埋法;而利用铂电极制备出的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要明显高于利用金电极和玻碳电极制备出的生物传感器。这些结论对于开发纳米碳管在生物传感领域及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杨钰史海滨黄亮赵紫霞尹峰陈强
关键词:单壁纳米碳管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与二茂铁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针对纳米金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随着工作电压的下降快速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对其进行修饰,并选用丝网印刷电极研究了纳米金颗粒和二茂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茂铁有效地降低了纳米金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下降值,纳米金颗粒降低了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并且,纳米金颗粒与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表现协同增效效应。
吴宝艳王艳艳杨钰宋昭尹峰陈强
关键词:纳米金颗粒二茂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和聚丙烯胺层层自组装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被引量:27
2007年
经混酸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末端及侧壁带有含氧基团,能与阳离子聚电解质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也能与酶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利用层层自组装法在铂(Pt)电极表面构建了聚丙烯胺(PAA)-MWC-NTs-葡萄糖氧化酶(GOx)膜,研究了自组装薄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质。组装层数为6层时最优,对葡萄糖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4 -2.10×10^-2mol/L;检出限为1.0×10^-4mol/L(S/N=3);灵敏度为4.95μA/(mmol cm^2),响应时间3.80s;GOx表观米氏常数为17.79mmol。对抗坏血酸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10天后电极响应电流保持最初的91.79%。3次平行实验的RSD为4.85%。
尹峰赵紫霞吴宝艳王新胜王艳艳陈强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层层自组装生物传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