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剑灵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幼胚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木薯
  • 1篇低磷
  • 1篇低磷胁迫
  • 1篇幼胚离体培养
  • 1篇幼胚培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资源
  • 1篇饲用
  • 1篇饲用植物
  • 1篇饲用植物资源
  • 1篇胚培
  • 1篇胚培养
  • 1篇柱花草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C

机构

  • 4篇海南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4篇宋剑灵
  • 2篇刘国道
  • 1篇李开绵
  • 1篇姚广龙
  • 1篇陈志坚
  • 1篇虞道耿
  • 1篇罗瑛
  • 1篇蒋盛军
  • 1篇丁书仙
  • 1篇罗丽娟
  • 1篇安娜

传媒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木薯胚胎发育和幼胚培养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以华南5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 South China5)和华南7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 South China7)为材料,研究了...
宋剑灵
关键词:木薯胚胎发育幼胚培养
18种饲用禾本科植物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对18种饲用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叶鞘、茎杆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类芦、石茅茎秆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300mg/kg以上,与其余供试植物茎秆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青香茅茎秆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与其余供试植物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石茅、矮象草、斑茅、王草、甘巴草叶片维生素C含量在256.67~319.53mg/kg之间,与其余供试植物叶片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石茅、类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125g/kg左右,与其余供试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杂交狼尾草、石茅叶鞘维生素C含量最高,在196.18~205.14mg/kg之间,与除菅外的与其余供试植物叶鞘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甜根子草叶鞘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其余供试植物叶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不同部位之间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区别;除石芒草外其余供试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除青香茅外其余供试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叶片〉叶鞘〉茎秆的趋势。
姚广龙罗瑛宋剑灵刘国道蒋盛军虞道耿
关键词:饲用植物资源维生素C可溶性糖
柱花草磷饥饿响应基因SgPHR1和SgPHR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低磷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磷饥饿响应因子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是植物磷信号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因子,具有调控植物磷平衡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在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中克隆到转录因子SgPHR1和SgPHR2基因。SgPHR1和SgPHR2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413 bp和849 bp,编码470和28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1.4 kD和30.9 kD。SgPHR1和SgPHR2均为SANT家族成员,包含MYB蛋白结构域和CC蛋白结构域,并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gPHR1和SgPHR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SgPHR1基因在柱花草根和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茎中的表达量,而SgPHR2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根和茎。缺磷(-P)和缺氮(-N)处理均显著增强了SgPHR1和SgPHR2在柱花草根中的表达。不同缺磷时间处理结果进一步表明了SgPHR1和SgPHR2在转录水平上响应低磷胁迫,暗示SgPHR1和SgPHR2可能参与了柱花草对低磷胁迫的应答。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柱花草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
黄杰宋剑灵安娜邹晓燕李季肤刘国道陈志坚
关键词:低磷胁迫柱花草PHR转录因子
木薯胚胎发育和幼胚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华南5号木薯为材料,观察木薯受精后胚胎的发育过程并对不同发育时期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木薯受精卵早期处于休眠状态;授粉后12 d胚胎发育到多细胞原胚阶段;授粉后14 d发育到早期球形胚阶段;授粉后17 d发育到心形胚阶段;授粉后19 d发育到早期双子叶胚阶段。早期幼胚的萌发率较低,授粉后15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0.5 mg/L 6-BA+0.1 mg/L NAA+6%蔗糖上培养时,胚胎发育率为33.3%。中后期幼胚的萌发率较高,授粉后35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0.5 mg/L 6-BA+0.01 mg/LNAA+3%蔗糖上培养时,萌发率可达100%。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采用幼胚剥离培养。授粉后30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6 mg/L 2,4-D+3%蔗糖上培养时,出胚率达77.3%。
宋剑灵丁书仙李开绵罗丽娟
关键词:木薯胚胎离体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