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福强

作品数:27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声乐
  • 6篇教学
  • 6篇合唱
  • 5篇演唱
  • 5篇声乐教学
  • 5篇乐教
  • 4篇艺术
  • 3篇演唱研究
  • 3篇指挥
  • 2篇学法
  • 2篇循序
  • 2篇循序渐进
  • 2篇音乐
  • 2篇声乐教学法
  • 2篇情绪
  • 2篇小曲
  • 2篇民歌
  • 2篇民歌研究
  • 2篇教育
  • 2篇黄梅戏

机构

  • 25篇黄冈师范学院

作者

  • 25篇孟福强
  • 22篇姜爱华

传媒

  • 4篇北方音乐
  • 3篇电影评介
  • 3篇艺术教育
  • 2篇时代文学
  • 2篇艺海
  • 2篇延边党校学报
  • 1篇歌海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大舞台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成长
  • 1篇广播歌选
  • 1篇湖北教育学院...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1
  • 1篇2010
  • 1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黄梅采茶调是黄梅戏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二者流布的区域、区域内民歌小调的流变与交融以及黄梅戏音乐的多元性等三方面的研究来阐释黄梅戏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
孟福强
关键词:戏曲黄梅戏采茶歌
论欣赏课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中的意义
2009年
合唱与指挥欣赏课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课时的欣赏内容,旨在以不同的上课形式和内容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同时拓宽学生在合唱与指挥方面的知识领域,培养全面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合唱与指挥欣赏课是保证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避免由于合唱与指挥课形式的单一而带来的教学质量下滑的有效措施。
孟福强姜爱华
浅谈声乐教学法
2009年
声乐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工作,每个声乐教师都有的一套教学方法,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声乐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总结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姜爱华孟福强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教学目的循序渐进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被引量:6
2009年
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许多师范院系采取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在现代音乐普及教育的形势下产生的新的声乐课模式,是对传统声乐课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随着教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的产生,但不管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其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是不能变的。
姜爱华孟福强
关键词:声乐教学
论声乐教学法及其灵活运用被引量:4
2008年
声乐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工作,每个声乐教师都有一套教学方法,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声乐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总结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孟福强姜爱华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教学目的循序渐进
浅谈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
2008年
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在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培养的学生是否“会”唱歌。文章将对声乐教学中关系到歌曲艺术表现与处理的几个环节加以论述。
姜爱华孟福强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
花腔歌曲《牧笛》演唱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牧笛》邵永强词,尚德义曲。是一首裕固族音乐风格的花腔歌曲,近年来流传广泛,并被收入多种声乐教材曲选。演唱者应该就作品的风格、表现内容、创作技法、情绪的表现以及咬字等方面做细致的研究。
孟福强姜爱华
关键词:演唱情绪
论高师《合唱指挥法》教学
2009年
合唱指挥法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合唱事业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质量。因而,合理的制定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对提高合唱指挥教学有很大的意义。
孟福强姜爱华
关键词:合唱指挥法教学
简论合唱指挥的案头准备被引量:1
2009年
合唱指挥的案头准备工作是排练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主要包括对作品写作背景、表现内容和情感,以及音乐本体的研究和指挥动作、排练计划等。好的指挥会把作品应达到的音响效果、可能出现的困难都列入计划。
孟福强姜爱华
关键词:合唱指挥案头写作背景音乐本体音响效果排练
歌唱中的“换声”及解决方法
2009年
歌唱中的“换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是歌唱者在声乐实践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早在1836年就被波波拉的嫡系传人艾萨克·内森明确揭示过,他说:“在男生和女生的嗓音中,在胸声和头声之间,多少都存在着一个破裂点,在男生中尤为明显。意大利人把发声器官中形成的这种胸声区和头声区的衔接点称为‘小桥’(Ilpontiell),能把胸声带过这座‘小桥’的歌手将受到赞扬……”。帕瓦罗蒂在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讲学时曾说过“从一个声区到另一个声区的过渡是最难掌握的技巧之一。薛良在《歌唱艺术》一书中也认为:“当声音逐渐升高到达换声点时,声带必须再行调节以适应发出较高的音……不难看出,
姜爱华孟福强
关键词:歌唱者换声点声乐实践发声器官帕瓦罗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