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洋

作品数:51 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3篇盆地
  • 20篇油气
  • 15篇成藏
  • 13篇柴达木盆地
  • 9篇地质
  • 9篇油气成藏
  • 8篇勘探
  • 7篇源岩
  • 7篇流体
  • 6篇包裹体
  • 5篇油气田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5篇盆地西部
  • 5篇期次
  • 5篇气田
  • 5篇柴达木盆地西...
  • 5篇储层
  • 4篇大油气田

机构

  • 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石油青海...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青海油田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51篇孟庆洋
  • 16篇赵孟军
  • 15篇马行陟
  • 14篇柳少波
  • 14篇鲁雪松
  • 12篇庞雄奇
  • 10篇范俊佳
  • 10篇桂丽黎
  • 9篇田华
  • 7篇郝加庆
  • 6篇刘可禹
  • 5篇姜林
  • 5篇袁莉
  • 4篇陈琰
  • 4篇张水昌
  • 4篇于志超
  • 4篇张斌
  • 4篇姜福杰
  • 4篇李秀丽
  • 3篇达江

传媒

  • 4篇石油学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石油企业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一届中国石...
  • 1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密度的泥页岩气体吸附气量校正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密度的泥页岩气体吸附气量校正方法及装置,涉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泥页岩样品粉碎至一预设目范围,形成泥页岩样品颗粒,确定泥页岩样品颗粒密度;将泥页岩样品置于一气体吸附仪的样品缸中,确定...
马行陟柳少波赵孟军姜林卓勤功鲁雪松孟庆洋郝加庆田华范俊佳
一种用全息荧光检测油源岩成熟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全息荧光检测油源岩成熟度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采至不同深度的一系列油源岩样品的抽提物有机溶液进行全息荧光光谱检测;根据全息荧光光谱检测获取的TSF Intensity参数和TSF R1参...
刘可禹田华张水昌柳少波赵孟军鲁雪松范俊佳李秀丽桂丽黎卓勤功孟庆洋马行陟公言杰于志超
文献传递
地质过程中的跷跷板运动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跷跷板运动是一种地质过程中由于应力场的变化而导致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发生交替差异升降的运动形式。跷跷板运动对烃源岩的生排烃、储层的发育和改造、油气的运移和保存等油气成藏条件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构造平衡带是跷跷板运动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区,也是最有利于油气保存的部位。为了定量研究构造平衡带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用地层平均剥蚀厚度表征构造平衡带,通过统计不同目的层地层平均剥蚀厚度与探井日产量的关系发现:平均剥蚀厚度在50—250m的地区,最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而平均剥蚀厚度太大或太小时都对油气成藏不利。在恢复不同成藏期地层平均剥蚀厚度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不同成藏期构造平衡带的分布范围,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孟庆洋庞雄奇马行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剥蚀厚度油气成藏
一种页岩气勘探便携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勘探取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勘探便携取样装置,包括样品盒、采样管和活塞伸缩机构,采样管包括采样管管体、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依次连接在采样管管体上,且采样管管...
马行陟伏海蛟柳少波姚程鹏李跃国孟庆洋吴海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控藏特征被引量:39
2014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构造样式、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结合包裹体测温、埋藏史模拟及主成藏期确定,明确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藏过程与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构造带的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初始弱断陷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快速沉降期;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坳陷期;上油砂山组(N22)至今,构造抬升期。(2)构造带主要经历两次构造活动高峰,其中下干柴沟组(E23)时期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主力烃源岩演化。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构造变形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变形规律。(3)英东地区主要是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下油砂山组(N12)沉积末期和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匹配关系控制了狮子沟—英东构造带的东、西成藏差异与油气分布。
隋立伟方世虎孙永河杨春燕孟庆洋桂丽黎陈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西部成藏期次成藏模式
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及油气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落实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对完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为勘探实践提供一种"构造找油"的新方法。利用柴西地区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和岩心等资料,基于生长地层法,对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进行研究,并进行有利区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序总体由SW向NE方向变新;新生代构造变形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分布具有层次性,是构造位移沿着滑脱面递进传递产生的;英雄岭构造带西部与昆北、乌南地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阿拉尔、英雄岭构造带东部与柴西北地区北部为次有利勘探区,而鄂博山至黄瓜梁地区为风险勘探区。
邵绪鹏靳久强沈亚孟庆洋王鹏伍坤宇任灵
关键词:新生代生长地层有利勘探区
石油地质样品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及应用。其中,该石油地质样品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将石油地质样品溶解在正己烷溶液中,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过滤所述上清液,取滤液;浓缩所述滤液,得到对应的浓...
魏彩云张斌胡国艺帅燕华苏劲孟庆洋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构造变动与油气聚散关系被引量:41
2006年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不同时期构造变动对不同目的层系不同成藏期次油气聚散影响不尽相同,油气在不同目的层系不同成藏期次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也各有特点。奥陶系目的层第二成藏期等早期原生油气藏,由于遭受交替差异沉降运动和较大剥蚀速率影响,油气在地层平均剥蚀速率为2.5~3.5 m/Ma构造平衡叠合区较易成藏;石炭系目的层第三成藏期等晚期原生油气藏,受盆地继承性古隆起影响,高部位多次构造变动和剥蚀,油气很难在高部位聚集成藏,但在平均剥蚀速率为1.0~2.5m/Ma的低隆起和斜坡地带储盖条件较好的地区,油气极易聚集保存成藏。石炭系目的层第四成藏期等晚期原生油气藏,由于成藏最晚,一部分油气受东河砂岩、不整合面等优势通道影响,聚集在较高的构造部位,一部分油气由于排出较晚或没有优势通道,还来不及长距离运移就在凹陷周围有利部位聚集成藏。
庞雄奇高剑波孟庆洋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古近系砂岩储层流体-成藏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尕斯地区古近系下部(下干柴沟组下段,E_3~1)砂岩油藏是柴达木盆地主力油藏之一。以跃检1井为例,通过多功能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包裹体测温等手段的应用,对储层的岩性、自生矿物、成岩共生序列、烃类包裹体分布及期次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储层的流体—成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岩共生序列为早期方解石/黏土包壳→长石溶蚀/石英加大→长石加大/晚期方解石→长石加大溶蚀/微晶石英→白云石→晚期绿泥石→硬石膏;储层流体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碱性的演化过程。其中酸性流体包括了黄色荧光和蓝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所代表的2期油气充注,捕获时间分别为28Ma和8Ma;结合构造演化史与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尕斯E_3~1油藏经历了上干柴沟组(N1)低熟原油和上油砂山组(N22)至现今的2期油气调整改造的成藏过程。
桂丽黎赵孟军刘可禹罗秘孟庆洋袁莉郝加庆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成藏过程古近系尕斯油田
柴达木盆地红116井区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为进一步细化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成藏过程的研究,针对红116井区下干柴沟组岩性油藏中原油成熟度的差异性,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沉积相研究、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位于下干柴沟组的储层中发育有上部(深度介于3 248至3 252 m)的未熟原油(Ro<0.5%)、中部(深度介于3 328.5至3 334.5 m)的成熟原油(0.8%
白东来孟庆洋付晓飞桂丽黎张月陈琰
关键词:成熟度成藏模式下干柴沟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