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炎
  • 6篇腺炎
  • 4篇内镜
  • 3篇ERCP技术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诊治
  • 2篇逆行
  • 2篇逆行胰胆管
  • 2篇逆行胰胆管造...
  • 2篇疗效
  • 2篇内镜逆行
  • 2篇内镜逆行胰胆...
  • 2篇内镜治疗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孙辉
  • 9篇金士毛
  • 4篇杨怡莎
  • 3篇倪景斌
  • 3篇陆健
  • 2篇蔡雯雯
  • 2篇钱东福
  • 2篇屠慧
  • 2篇龚镭
  • 2篇柳堤
  • 1篇谈春晓
  • 1篇夏加增
  • 1篇孙雄
  • 1篇黎文华
  • 1篇王小云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它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们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文综述了相关的miRNA在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中胰腺组织及体液中的表达,并总结了它们在A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方式。
吴金雁金士毛王小云孙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小RNA生理
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116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0 g/次,4次/d)、益生菌(2-4粒/次,2次/d)治疗,观察组增用川芎嗪(1-2片/次,3次/d)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84.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6.84±1.23 VS 18.24±2.56 pg/mL),IL-6(168.90±32.49 VS 16.24±4.23 ng/L);IL-10(15.17±3.21VS 16.77±2.53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6.95±7.25 VS 6.81±1.84 ng/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4(6.77±1.52 VS 15.53±2.75 pg/mL);IL-6(170.21±25.68 VS 18.17±2.25 ng/L);IL-10(15.24±2.83 VS 15.86±2.24ng/mL);TNF-α(17.01±2.53 VS 7.63±2.27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13.79%vs 6.90%,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三联方案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杨怡莎倪景斌孙辉黎文华陆健
关键词:川芎嗪益生菌柳氮磺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评价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及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名患者美沙拉嗪0.5 g tid口服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乳酸菌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口服;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联合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及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每6个月对患者行疾病复发率、疾病活动评分及肠镜检查评分,观察评价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在疾病复发率、DAI评分、内镜下评分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可能是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有效制剂,而两者之间的疗效优劣仍不明确。
金士毛倪景斌孙辉杨怡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乳酸菌双歧杆菌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其已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金士毛孙辉谈春晓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假性囊肿形成胰腺组织
镇江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后有关业务量与次均费用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镇江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后有关业务量与次均费用变化情况,文章对镇江市改革前后有关业务量与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与扬州市进行了对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后,城市医院业务量上升速度快于扬州市,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人数增长速度快于扬州。镇江市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慢于扬州市,但绝对数值高于扬州市。文章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屠慧钱东福孙辉蔡雯雯
关键词:业务量
胰性脑病的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金士毛孙辉
关键词:胰性脑病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预后差
微 RNA-216a 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病情预测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大部分患者病情呈自限性,但仍有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达5%-10%[1]。及时、准确地诊断 AP是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虽然以淀粉酶为代表的胰腺功能指标在 AP 的快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多种非AP 的其他疾病中淀粉酶也会升高[2],并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无法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预测 AP 患者病情的手段包括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tion ,APACHE )Ⅱ、Ranson 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 BISAP)、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程度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 ,CTSI)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金雁金士毛孙辉柳堤
关键词:病情严重程度APACHE疾病严重程度计算机断层扫描
高龄患者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治疗后并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道肿瘤,指直径≥1cm、呈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浅表型病变,是扁平型结肠肿瘤性病变中最重要的一个亚型。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结直肠LST大部分可以在内镜下治疗,治疗后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大,本研究就我院近3年来结直肠LST内镜治疗后发生术后出血的病例作一分析,探讨高龄患者内镜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安全性评估。
孙辉柳堤金士毛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治疗高龄患者结直肠并发出血肿瘤性病变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人体参数指标、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augh评分、前白蛋白(PALB)、并发症、小肠黏膜通透性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人体参数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PT及ChildPa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LB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感觉改善、腹水消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小肠黏膜通透性(L/M)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营养状态及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陆健龚镭杨怡莎孙辉倪景斌
关键词:谷氨酰胺营养状况肝功能肠黏膜通透性
胆囊管低汇流ERCP结果分析
2009年
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开展及内镜医师水平的提高,对胆囊管低汇流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1月以来经ERCP检查确诊的30例胆囊管低汇流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金士毛孙辉杨怡莎孙雄陆健龚镭
关键词:ERCP技术胆囊管ERCP检查内镜医师病例资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