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强

作品数:59 被引量:310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机械工程
  • 4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悬架
  • 17篇车辆
  • 14篇汽车
  • 11篇空气悬架
  • 7篇智能汽车
  • 7篇驾驶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6篇阻尼
  • 5篇电控
  • 5篇电控空气悬架
  • 5篇悬架系统
  • 5篇仿真
  • 5篇非线性
  • 4篇切换
  • 4篇可拓
  • 4篇跟踪控制
  • 4篇刚度
  • 4篇参数优化
  • 4篇车辆悬架

机构

  • 58篇江苏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澳门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奇瑞汽车股份...
  • 2篇比亚迪汽车工...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扬州市奥特瑞...
  • 1篇博世汽车部件...

作者

  • 59篇孙晓强
  • 43篇陈龙
  • 23篇蔡英凤
  • 14篇汪少华
  • 13篇徐兴
  • 12篇王海
  • 7篇黄晨
  • 6篇张孝良
  • 6篇袁朝春
  • 4篇江浩斌
  • 4篇殷春芳
  • 4篇王峰
  • 4篇杨晓峰
  • 4篇汪若尘
  • 4篇臧勇
  • 3篇施德华
  • 3篇方宗德
  • 2篇张健
  • 2篇何友国
  • 2篇陈小波

传媒

  • 12篇汽车工程
  • 8篇江苏大学学报...
  • 6篇振动与冲击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汽车安全与节...
  • 1篇机械传动
  • 1篇汽车技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铁道学报
  • 1篇车辆与动力技...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辆纵向力和质心侧偏角层级估计方法设计与验证被引量:4
2019年
为提高车辆状态估计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设计了一种车辆纵向力和质心侧偏角层级估计方法。研究了一种用于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的加权容积卡尔曼滤波,采用移动窗估计法调整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不同时刻信息对测量噪声统计的有用性,动态调整窗口中不同时刻信息的权重,从而提高车辆状态观测器的滤波精度。根据电驱动轮模型特点,并考虑轮胎松弛长度来构造纵向力微分方程,从而设计了纵向力观测器。在纵向力估计的基础上,将上层的纵向力估计值视为伪量测值,利用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级联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策略,实现了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进行了变速正弦转向工况和定速Fishhook转向工况下的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试验以及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整体估计精度相比扩展卡尔曼滤波提升了6.82%,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实时跟踪效果,满足车辆应用需求。
陈特蔡英凤陈龙徐兴江浩斌孙晓强
关键词:纵向力
基于状态估计的无人车前轮转角与横摆稳定协调控制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无人车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无人车前轮转角和横摆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车辆轨迹跟踪模型,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得到实时跟踪参考轨迹所需的前轮转角.根据车辆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的前轮转角估计方法,并将估计结果作为前轮转角跟踪控制的输入量.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设计了前轮转角跟踪方法,通过转向电机扭矩来控制车辆转向以实现轨迹跟踪.同时,设计了车辆横摆稳定控制器,通过控制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确保车辆横摆稳定.建立了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测试.结果表明,未知输入观测器具有较好的前轮转角估计效果,从而为车辆协调控制提供可靠信息源,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同时完成车辆轨迹跟踪.
陈特徐兴蔡英凤陈龙孙晓强
关键词:状态估计协调控制
融合齿背接触机理的圆柱斜齿轮振动特性分析与双面修形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更合理地分析高速圆柱斜齿轮非线性振动特性、有效抑制齿面振动。通过考虑增/减速状态的轮齿承载接触模型,建立了考虑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斜齿轮动态啮合刚度,得出齿面啮合刚度同时与啮合时间和齿面振动位移之间的耦合机理;进一步建立考虑齿面/齿背啮合刚度、线外啮合冲击激励的高转速圆柱斜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振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同时计及齿面、齿背接触状态的双齿面减振修形优化研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及齿背啮合刚度的振动加速度明显大于未考虑齿背啮合刚度的振动加速度,且系统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分叉特性;相较于标准齿面和单面修形,双面修形的圆柱斜齿轮具有最小的齿面振动加速度,且双面修形齿面在减缓圆柱齿轮振动的同时,也增大了系统可供稳定工作的转速区间范围,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对提升系统稳定性设计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王峰张健徐兴朱镇蔡英凤周之光孙晓强
关键词:圆柱齿轮啮合刚度
一种车辆空气悬架刚度阻尼特性的优化匹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刚度阻尼特性的优化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车辆空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准确反映车辆空气悬架系统主要输入输出变量间存在的数学关系;2、构建车辆空气悬架刚度阻尼特性优化的主要性能指标;3...
吴子强卢亮煌徐兴孙晓强王百建
文献传递
基于可拓博弈的智能汽车轨迹跟踪协调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智能汽车在高速过弯工况下,轨迹跟踪误差大、横向稳定性无法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拓博弈轨迹跟踪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可拓划区域切换控制和博弈协调相结合,突破单一控制策略的工况适应性和多策略切换的抖动问题。所提方法基于分层控制体系,将轨迹跟踪控制分解为上层测度模式识别层和下层博弈协调层。上层基于可拓理论,提出并联可拓测度模式识别策略,将车-路系统实时状态映射至对应的可拓控制架构中经典域、可拓域和非域三种测度模式。下层针对不同测度模式对应设计三种控制策略,根据上层测度模式识别结果进行实时策略切换,引入博弈协调方法对并联可拓权重进行协调控制,有效避免了模式切换带来的抖动问题。通过Simulink/Carsim建立联合仿真模型,在双移线和“8字”形时变曲率高速工况开展算法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相较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方法,平均跟踪误差精度提升45.08%,尤其在大曲率突变的恶劣工况下,车辆稳定性提升44%。最后利用智能汽车试验平台进行了对比验证,对设计智能汽车高速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臧勇蔡英凤孙晓强徐兴陈龙王海
关键词:智能汽车关联函数纳什均衡解
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的分段仿射辨识建模方法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传统轮胎力学模型因形式复杂、参数拟合困难等而不便于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设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轮胎纵滑力学特性分段仿射辨识建模方法。基于平板式轮胎动态特性试验台,准确获取了反映轮胎在3124、6530、8036、9468、11760 N等5个垂向载荷,胎压880 kPa,纵向滑移率变化范围为-1~0.5,以及峰值附着系数分别为0.34和0.77的两种路面条件下的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轮胎纵向力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一般映射关系,进而引入分段仿射辨识理论完成轮胎纵滑力学特性的有效辨识。辨识主要由试验数据聚类、仿射子模型参数估计以及分解面系数矩阵求解等3个环节组成,分别采用改进的K-means、最小二乘以及模糊加权近似支持向量机等算法进行实现,最终针对低附路面和高附路面分别获取了10个仿射子模型用于拟合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试验数据。为验证辨识轮胎模型的精度,将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辨识的轮胎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模型整体拟合精度高于95%。
孙晓强胡伟伟吴鹏程PAK Kin Wong陈龙
关键词:车辆轮胎
基于动力吸振理论的车辆ISD悬架设计与性能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是由惯容器、弹簧和阻尼器构成的一种新型车辆被动悬架。本文中基于动力吸振器在振动控制中的作用,利用惯容器动力学特性,建立了ISD悬架的单轮模型,设计出含有动力吸振器结构的ISD悬架,并对其进行仿真,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确定元件参数,分析ISD悬架的主频率特性和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的振动传递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0-15Hz低频段,与等刚度的传统被动悬架相比,ISD悬架改善了各性能指标的振动传递幅频特性,降低了各性能指标在共振频率1Hz附近的功率谱密度峰值。
杨晓峰沈钰杰陈龙汪若尘孙晓强
关键词:车辆悬架动力吸振器性能分析
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实际控制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车辆运行状态的多个局部线性固定模型,同时引入一个能够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以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基于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在线选择最佳匹配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节最佳阻尼力,从而构成系统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大范围行驶工况下的控制品质,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幅达22.8%,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孙晓强陈龙汪少华杨晓峰徐兴
关键词: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控制自适应控制实车试验
基于传动效率最优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一种采用双行星排结构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杠杆法对动力耦合机构进行动力学行为分析,得到电动机转速、转矩和功率与发动机的比值关系.在此基础上,求取整车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电功率比,同时对功率分流和功率循环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了机械点(MP)控制策略,通过优选合适的切换阈值K,避免功率循环,并保证了整车传动高效率.基于AVL/Cruise平台搭建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同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整车能量管理策略,并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最优工作曲线(OOL)控制策略,基于传动效率最优的机械点控制策略可以保证整车传动系统的高效率,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处于较好的范围,其等效100 km油耗下降了8. 5%,有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汪少华李佳芯施德华孙晓强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流传动效率燃油经济性
基于可拓优度评价的智能汽车横向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被引量:10
2019年
针对复杂工况横向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优度评价的智能汽车横向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创新采用可拓优度评价控制方法,设计了两层结构的横向轨迹跟踪控制系统。上层控制器包括基于预瞄偏差的PID反馈控制和基于道路曲率的PID前馈反馈控制;下层控制器利用可拓优度评价方法来评价上层两控制器的优劣,根据实时的车辆道路系统状态,选择优度高的控制器输出值,从而实现智能汽车横向轨迹跟踪控制功能,不论是小偏差、小曲率工况,还是大偏差、大曲率工况,都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提升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系统的工况适应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PID反馈控制相比,采用优度评价控制时,横向位置偏差和航向偏差分别减小了16.67%和12%。
蔡英凤秦顺琪臧勇孙晓强陈龙
关键词:智能汽车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