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振国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合金
  • 3篇电子密度
  • 3篇余氏理论
  • 3篇相结构
  • 3篇相结构因子
  • 3篇马氏体
  • 3篇奥氏体
  • 2篇渗碳
  • 2篇渗碳体
  • 2篇凝固
  • 2篇铸铁
  • 2篇价电子
  • 2篇价电子结构
  • 1篇低合金
  • 1篇低合金结构钢
  • 1篇电子结构
  • 1篇电子理论
  • 1篇韧性
  • 1篇石墨
  • 1篇石墨化

机构

  • 11篇辽宁工学院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11篇孙振国
  • 10篇李志林
  • 10篇刘志林
  • 1篇陈扬
  • 1篇杨建新
  • 1篇马常祥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中国科学(A...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金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29
1999年
以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和改进的Thomas-Fermi-Dirac(TFD)理论为基础,以合金奥氏体、合金马氏体及其界面为例,给出了相结构因子nA,F,S和界面结合因子ρ,Δρ,σ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常用合金元素在0.2%C和1.0%C钢中的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用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阐述了强韧性良好的20CrNi3钢和20Cr2Ni4钢的强韧化机制和耐磨性极高的ZGMn13耐磨钢的耐磨机制,并用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预言了一种强韧性更高的Cr-Ni-W-V-0.2%C钢,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
李志林刘志林孙振国
关键词:相结构因子计算方法合金设计
Cr,Mn低合金结构钢的相结构因子与C-曲线特性点的关系被引量:10
2000年
用余氏EET理论计算奥氏体中的C-Me偏聚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提出了固溶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权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低合金锰钢、铬钢奥氏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结构因子n_A及其权重W与C-曲线鼻子温度T_P,T_B,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结构因子F_C^D及其权重W与C-曲线最短孕育期t之间的关系式,并用这些关系式计算出了铬锰低合金结构钢的C-曲线鼻子温度T_P,T_B和最短孕育期t,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表明此种方法可用于其他低合金钢的C-曲线特性点预测。
李志林刘志林孙振国马常祥
关键词:相结构因子C-曲线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全文增补中
奥氏体/马氏体异相界面的电子密度被引量:21
1995年
复相合金与复合材料中都存在着异相界面.改善基体与第二相界面的工作已成为材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复合材料中提出的强界面结合及弱界面结合模型、基体与增强体相匹配的强化机理等在复相合金中也同样适用.这些研究涉及界面物理及界面化学,也包括界面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状态.程开甲先生认为通常的TFD模型在材料设计、电子输运现象等实用领域中不完善,似乎是在处理原子条件中,特别是在固体中原子的边界条件处理上有一些错误,正确的边界条什是存在的,只是一直未找到.程开甲指出。
刘志林孙振国李志林
关键词:余氏理论奥氏体马氏体电子密度
影响GCr15钢M/B复相组织强韧性的主次因素初探
1994年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奥氏体化温度,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及贝氏体的相对量对GCr15钢M/B复查组织的冲击韧性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的相对量显著影响复相组织的冲击韧性及硬度,而奥氏体化温度和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则对其影响不大.
孙振国陈扬杨建新傅汇彤王维志
关键词:复相组织马氏体GCR15钢
铸铁凝固理论中的结构形成因子被引量:9
1995年
文献[1]曾用相结构单元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讨论了钢中的相变问题.本文仿文献[2]的方法进行计算,B-型杂化态下铸铁奥氏体和渗碳体晶胞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分别为n_A=0.9307和n_A=0.9385.余瑞璜先生已经给出石墨结构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1.2051.按文献[1]的观点,铸铁凝固时最先结晶的相不应是石墨,且石墨结构中的n_A值为1.2051,平衡凝固时构成这样强的共价键驱动力源于何处?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引入一个新参数——结构形成因子S,并用S对铸铁的凝固和石墨化进行了电子理论分析.
刘志林孙振国李志林
关键词:铸铁凝固
Fe_3C(001)晶面共价电子密度的计算被引量:4
1997年
文献[1,2]给出了Fe-C合金中奥氏体、马氏体(原子排列较密集的)晶面平均共价电子密度(简称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此讨论了奥氏体(111)与马氏体(110)异相界面处-的电子密度。本文以Fe-C合金中另一重要的相渗碳体(Fe_3C)(001)面为研究对象,给出同时穿过几层原子的(原子排列较疏的)晶面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奥氏体(225)等晶面,讨论渗碳体(001)和铁素体(112)、渗碳体(001)和奥氏体(225)等界面电子密度的连续性。
孙振国李志林刘志林
关键词:奥氏体渗碳体铁合金晶面
合金异相界面电子密度的计算被引量:27
1995年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利用原子间势能函数由最低能量去模拟晶界原子结构并考虑弛豫等因素的计算机模拟正陆续有文章发表.其中王崇愚院士成功地描述了缺陷复合体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状态,在晶界偏析导致的脆化方面除S,P外又发现了Se等一些组元.程开甲院士在改进的TFD理论中提出了“固体中原子间的边界条件”.
孙振国李志林刘志林
关键词:余氏理论电子密度合金
余氏理论和程氏理论在合金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0
1998年
介绍了余氏理论、程氏理论在合金价电子结构计算和研究中的应用。以程氏的电子运动边界条件为衔接点阐述了“两个理论”的关系,应用“两个理论”的结合定义了合金中的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两组价电子结构参数。给出了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与热力学相变及力学性能的关系。阐述了用上述两组价电子结构参数研究和预报合金相变及力学性能的方法。展望了用程氏理论和余氏理论的结合进行成分理论设计的可行性。
刘志林孙振国李志林
关键词:价电子结构合金相结构因子余氏理论
一次结晶时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被引量:5
1996年
键距差(BLD)分析表明,含Mg,Zr,S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与Fe-C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这些差异联系着石墨球化理论的吸附说,表面张力说和过冷说.将“类拖曳效应的价电子理论模型”引入结晶理论,可用相价电子结构参数阐述Mg,Zr的球化机理和S的反球化作用,从而提出了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解释.
刘志林孙振国李志林
关键词:电子结构石墨球化金属渗碳体
论奥氏体和马氏体中的Fe原子杂化状态的确定被引量:7
1997年
以余(瑞璜)氏计算电子结构的理论为基础,应用程(开甲)氏提出“各原子相接触的表面上电子密度必须连续”的电子边界条件,确定了奥民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及马氏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_Ⅰ,Fe_(Ⅱ),Fe_(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其结果为,奥氏体中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3和14阶;马氏体中Fe_Ⅰ,Fe_(Ⅱ),Fe_(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2,10和9阶,低碳时11,10,9阶也将是马氏体中铁原子的一种状态.
孙振国刘志林李志林
关键词:奥氏体电子密度马氏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