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培永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株洲市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外科
  • 2篇血管
  • 2篇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外科手术
  • 2篇颅脑
  • 2篇鞍区
  • 2篇DSA
  • 1篇蝶鞍
  • 1篇蝶鞍区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血肿
  • 1篇严重颅脑损伤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9篇株洲市一医院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9篇孙培永
  • 6篇韩德清
  • 5篇邹武
  • 4篇邱志华
  • 4篇陈玉光
  • 3篇孙亦明
  • 3篇彭怀德
  • 3篇朱卫华
  • 2篇黄永凯
  • 1篇谭源福
  • 1篇李耀华
  • 1篇刘宇超
  • 1篇曹美鸿
  • 1篇郑维
  • 1篇李照明
  • 1篇罗伟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59例大面积脑梗塞分别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以Barthel指数(BI)和Rankin修订版评分(R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术后1个月:标准组中死亡率17.9%,BI26.9±21.4,RS4.1±2.3;改良组死亡率16.1%,BI43.6±22.7,RS3.2±1.6。术后6个月:标准组中死亡率28.6%,BI38.7±29.5,RS3.8±2.4;改良组死亡率19.4%,BI57.1±34.8,RS2.1±1.9。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能极大提高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其中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韩德清黄永凯孙亦明陈玉光邱志华朱卫华刘宇超邹武孙培永
关键词:脑梗塞大骨瓣减压
蝶鞍区多发病变的手术治疗(附三例报告)
2005年
彭怀德韩德清孙培永
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分析报告 30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例均予以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对载瘤血管加照“手术位”造影片 ,诊断明确后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发现动脉瘤 30例 ,2 8例成功夹闭瘤颈 ,脑血管造影满意 ,2例行动脉瘤包裹。结论 全脑血管DSA造影、“手术位”
彭怀德韩德清孙亦明邹武朱卫华邱志华匡友志陈玉光孙培永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治疗鞍区多发病变(附3例报告)
2003年
一次开颅手术治疗鞍区多个病变并不多见,我科于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先后经一侧翼点入路一次同时处理蝶鞍区两个病变3例,现报告如下.
彭怀德凌仕强韩德清邹武孙培永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颅咽管瘤鞍区翼点入路
CTA、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6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脉瘤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为83.1%,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A不能很好地反应动脉瘤夹闭情况。结论 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不适合动脉瘤术后的复查。
罗伟韩德清孙培永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脑手术经眶额入路临床应用三例体会
1999年
邹武邱志华陈玉光孙培永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脑肿瘤手术入路
急性硬膜下血肿189例手术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为探讨严重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SDH)及时手术的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了近十年经手术治疗的189例急性硬膜下血种。结果:预后良好83例(439%),重残13例(69%),植物生存7例(37%),死亡86例(455%),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有:GCS、瞳孔反应、低血压或/和低氧血症、合并脑肿胀、双侧硬膜下血肿及年龄超过60岁者。表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和继发性缺血缺氧、脑水肿、脑肿胀、颅高压是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及时清除血肿可减缓继发性脑损害,因而对预后有显著的潜在影响。
谭源福曹美鸿李耀华李耀华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预后
腰骶神经根畸形并神经根炎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
1998年
腰骶神经根畸形并神经根炎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株洲市一医院(412000)夏跃文,李照明,孙培永腰骶部神经根本身疾患引起真性坐骨神经痛,其临床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极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自1990年10月至1996年2月收治此类患者2例,现报...
夏跃文李照明孙培永
关键词:并发症神经根炎误诊
严重颅脑损伤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湖南株洲地区近10年来严重颅脑损伤病人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株洲地区严重颅脑损伤资料完整的病例284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诊断方法、就诊和死亡时间、脑疝形成及其时间、治疗方式、治疗结果,并提出影响预后指标。结果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类型;严重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16~48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81.3%病人通过头颅CT确诊;伤后2h是病人就诊的高峰期,也是死亡的高峰期;死亡率12.89%。结论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监护措施,提高黄金时间内的急救效应,实施规范化救治,重视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死亡率。
韩德清黄永凯孙培永孙亦明陈玉光邱志华朱卫华郑维邹武
关键词:严重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