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喜东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原虫
  • 4篇恶性疟
  • 3篇蛋白
  • 3篇疟原虫
  • 3篇恶性疟原虫
  • 3篇DBL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转运
  • 2篇特性分析
  • 2篇红细胞
  • 2篇白质
  • 1篇断奶
  • 1篇断奶前
  • 1篇血型
  • 1篇血型抗原
  • 1篇隐孢子虫
  • 1篇孢子虫
  • 1篇膜蛋白
  • 1篇抗原
  • 1篇寄生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6篇解放军第20...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孙喜东
  • 5篇姜宁
  • 4篇陈启军
  • 3篇尹继刚
  • 3篇陆慧君
  • 2篇赵欣
  • 2篇刘妍
  • 2篇王贺南
  • 1篇宫鹏涛
  • 1篇王洁琳
  • 1篇张岩
  • 1篇王春仁
  • 1篇杨春
  • 1篇苏艳
  • 1篇梅妹
  • 1篇宋军澎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DBLα区不同区段与血型抗原的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组成特点,重新优化并合成FCR3S1.2株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膜蛋白1(PfEMPI)DBLα区基因序列,利用PCR的方法,将优化后的基因序列分为3段。分别将全长基因和3个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通过重组蛋白与血型抗原的亲和试验,分析功能区与血型抗原是否具有亲和力。结果表明,重组的PfEMPl一DBLα全长蛋白质及分段表达的重组蛋白对血型抗原A、B均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本实验结果为揭示恶性疟原虫的主要致病分子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岩孙喜东刘妍尹继刚姜宁陆慧君陈启军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血型抗原
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DBL、TM和WR功能区蛋白质的转运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DBL、TM和WR 3个功能区蛋白质在虫体内的表达和分布以及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情况,探讨其在感染红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及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侵入机制及筛选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构建融有GFP基因的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Pf332DBL-GFP、Pf332TM-GFP和Pf332WR-GFP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3D7虫株恶性疟原虫,通过活体荧光实时观察DBL、TM和WR蛋白质表达及其在染虫红细胞内的分布,运用间接免疫荧光共定位方法观察蛋白质DBL、TM和WR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转染试验表明,重组DBL-GFP、TM-GFP和WR-GFP基因能在虫体中正常表达蛋白质,该蛋白均分布在染虫红细胞的纳虫泡内,但未能转运到红细胞的胞浆内。间接免疫荧光共定位表明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DBL、TM和WR等3个功能区蛋白质均未与肌动蛋白(β-actin)结合。结论 Pf332分子的DBL、TM和WR等3个功能区蛋白在单独表达后自身均不能发生跨膜反应,即不能通过虫体的纳虫泡膜。由此推测,Pf332分子在虫体内合成后很可能通过多个功能基团协同作用转运到红细胞膜部位。
王贺南孙喜东赵欣土志伟魏晓燕周健华余胜超张雅娜陈启军陆慧君姜宁
关键词:疟原虫DBLTM蛋白质转运
寄生原虫microRNA研究进展
2013年
miRNA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编码小分子,作为RNA干扰(RNAi)中的一个重要元件能够在生物体中通过对mRNA表达的控制在转录后水平上对调节众多基因起到负调控作用。在研究多个物种microRNA的功能时,人们发现miRNA的表达具有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提示其在特定功能基因的表达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梅妹孙喜东王洁琳宫鹏涛陈启军姜宁
关键词:RNA干扰
18S rRNA基因巢式PCR-RFLP鉴定吉林、大庆地区断奶前奶牛隐孢子虫分离株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18S r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鉴定吉林、大庆地区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采取吉林、大庆地区断奶前犊牛粪便,提取DNA后经18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同时扩增产物分别用SspⅠ、VspⅠ和MboⅡ酶切后进行RFLP分析。通过18S rRNA基因PCR-RFLP分析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吉林分离株包括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C.bovis和C.ryanae。大庆分离株包括3种,分别为C.bovis、C.ryanae和C.andersoni。
苏艳白光彦孙喜东刘妍王春仁张静宋军澎尹继刚
关键词:安氏隐孢子虫RRNA
恶性疟原虫蛋白输出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近些年,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给疟疾治疗带来严重困难,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疟疾感染,控制疟疾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研制抗疟疫苗及疾病防控的一项重点,由于多种疟原虫输出型蛋白能够运输到宿主细胞表面进行信息传递并可使虫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研究虫体输出型蛋白转运机制对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疟原虫蛋白输出的机制,以及NPPs、TVN、MCs、Knobs和PTEX等5种疟原虫重要的蛋白输出结构的研究进展。
孙喜东赵欣土志伟王贺南姜宁
关键词:蛋白质转运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 DBLα区不同区域与肝素的结合特性分析
2013年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 DBα(PfEMP1-DBLα)及其3个分段区域编码基因,筛选出PfEMP1-DBα区与红细胞表面受体-肝素/硫化肝素亲和力最强的序列。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组成特点,重新优化并合成恶性疟原虫FCR3S1.2株PfEMP1-DBLα1245基因序列,采用PCR方法,将优化后的基因序列分DBLαA、DBLαB和DBLαC等3段扩增。分别将全长基因和3个片段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通过重组蛋白与肝素的亲和试验及糖胺聚糖(GAG)抑制试验,分析功能区与肝素的亲和力情况。结果含重组质粒的4个表达菌株(BL21-GEX-DBLα1245、BL21-GEX-DBLαA、BL21-GEX-DBLαB和BL21GEX-DBLαC)经IPTG诱导,获得以可溶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r 73 600、M_r 41 600、M_r 42500和M_r 41 500)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大小相符。重组蛋白与肝素的亲和试验及GAG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在PfEMP1-DBLα分段表达的3个功能区中,DBLα1245、DBLαA(1~142 aa)、DBLαB(143~284 aa)和DBLαC(285~415 aa)等4个重组蛋白均可与肝素结合,阴性对照GST不与肝素结合,其中DBLαC对肝素的亲和力最强。结论 PfEMP1-DBLα区与肝素/硫化肝素亲和力最强的序列为Q_(285)~Y_(415)(即DBLαC),该段序列在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与周围红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张岩孙喜东杨春张雅那宋盟陆慧君姜宁尹继刚陈启军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膜蛋白肝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