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勃

作品数:39 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8篇内固定
  • 8篇跟骨
  • 6篇跟骨骨折
  • 6篇复位
  • 5篇关节
  • 4篇动脉
  • 4篇内固定治疗
  • 4篇肌腱
  • 4篇固定术
  • 4篇复位内固定
  • 3篇岛状
  • 3篇岛状瓣
  • 3篇再植
  • 3篇韧带
  • 3篇手外伤
  • 3篇手指末节
  • 3篇手指末节离断
  • 3篇手指末节离断...
  • 3篇术后

机构

  • 35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滨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孙勃
  • 27篇王培
  • 17篇高云峰
  • 15篇付世杰
  • 10篇刘士波
  • 8篇薛鑫鑫
  • 7篇于昌玉
  • 6篇张擎柱
  • 5篇李小东
  • 4篇张海峰
  • 4篇那磊
  • 4篇孙贺
  • 4篇姜洪涛
  • 3篇张义龙
  • 3篇杨振军
  • 3篇高君
  • 3篇王维
  • 3篇李哲
  • 2篇丁华杰
  • 2篇徐丛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游离肌腱与局部肌腱转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杜元良耿艳侠王培薛鑫鑫孙勃高云峰于昌玉
踝关节扭伤在运动伤病中发生率较高,常出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常采用肌腱移植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3度损伤。由于自体游离肌腱移植、局部肌腱转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自体游离肌腱移植与局部肌腱转位又各有...
关键词: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
载距突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骨折累及距下关节,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影响患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治疗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复位后关节面并利用钢板有效固定,预后优良率达3/4。通过外侧入路对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时,大多需要参照与距骨保持正常关系的内上骨折块,复位后如何将螺钉通过跟骨外侧壁钢板准确的固定在内上骨折块的载距突上并且将副损伤程度降低到最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鉴于载距突在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现将载距突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那磊王培丁华杰孙勃姜洪涛高君王维于昌玉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手外科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手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58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8株,占68.38%,革兰氏阳性菌184株,占31.62%。不同受伤机制间感染细菌种类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受伤机制中致病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127株(21.8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14.95%),不同的受伤机制检出的细菌种类不同,但在主要致病菌为院内感染常见细菌且同种致病菌耐药性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的菌类分布不同,主要为院内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不同受伤机制预防感染细菌种类不同,严重外伤应以预防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对于术后预防,不同受伤机制尤其是特殊类型的外伤应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参考。
刘士波孙勃李小东王培付世杰
关键词:手外伤受伤机制细菌种类耐药性
不同位置脑损伤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这可能与减少神经断端胶原瘢痕形成有关。目的:观察不同位置脑损伤对大鼠同一侧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将99只SD雄性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单纯右侧坐骨神经损伤组(A组)、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并右侧脑损伤组(B组)、右侧坐骨神经损并左侧脑损伤组(C组)。全部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完全切断,显微镜下吻合,B组同时采用Feeney方法建立右侧大脑皮质损伤模型,C组建立左侧大脑皮质损伤模型,于造模后4,6,8,10和12周各时间点踩足印并测量数值,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于造模后4,8和12周,取每组大鼠双侧腓肠肌,称湿质量并计算腓肠肌湿质量比;随后取右侧腓肠肌进行运动终板的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分析平均吸光度值;于造模后4,8和12周进行右侧坐骨神经处荧光金逆行示踪,示踪1周后取脊髓L4、L5节段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被荧光金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与结论:(1)随时间延长,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逐渐恢复,造模后4、6周时B和C组均优于A组(P<0.05);自8周起,B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明显优于A组与C组(P<0.05);(2)在造模后4周,3组大鼠的腓肠肌湿质量比无明显差异(P>0.05);自8周起,B组明显高于A和C组(P<0.05);(3)腓肠肌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后,在造模后4周,3组间腓肠肌运动终板吸光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8周起B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A和C组(P<0.05);(4)在造模后4周时,B组与C组的荧光金阳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均明显多于A组(P<0.05);12周时B组荧光金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较A和C组多(P<0.05);(5)结果提示,伴有同侧脑损伤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再生,这为进一步揭示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马建军何新泽王浩琪孙勃高云峰付士杰王培
关键词:脑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吻合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20例20指中节指骨A2.3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患指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6周,平均4.5周,均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克氏针断裂、针道感染。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价标准评定:优20指。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可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付世杰孙勃张海峰高云峰张擎柱王培
关键词:指骨骨折闭合复位
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究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足功能、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关键词:微创跟骨骨折SANDERS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孙贺王爱辉李哲孙勃
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收治的11例11指末节离断患者,将清创后的离断指骨甲床复合体回植,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覆盖软组织缺损,采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断指再植。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9-55岁,平均34.7岁。受伤原因:挤压伤3例,砸伤3例,绞伤5例。指别: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3例,小指1例。创面挫伤严重,显微镜下探查确定无可供吻合血管。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手指末节完全离断,无其他部位合并伤。结果本组11例11指再植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再植指外形饱满,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3.0-5.0 mm,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结论应用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进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手术方法简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是对无血管吻合的末节离断进行再植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付世杰孙勃张海峰高云峰张擎柱王培
关键词: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再植
不同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8年
目的:探究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别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应用锁定内固定钢板和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跟骨长度较长,高度较高,宽度较窄,Cissens角和Bohler角均较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1例足部浅层感染,对照组中出现1例延迟愈合,1例足部浅层感染。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钢板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均有良好效果,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优,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孙勃
关键词:跟骨骨折锁定钢板
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56例行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5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于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于治疗前及术后3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8%)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跟骨长度与高度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小于对照组,Bhler角、Gissane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时,实验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水平增高、术后骨折端血管新生有关。
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关键词:跟骨闭合骨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