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勃

作品数:13 被引量:321H指数:6
供职机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盆地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延长组
  • 3篇油层
  • 3篇油层组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地中
  • 2篇页岩
  • 2篇油藏
  • 2篇三叠
  • 2篇三叠统
  • 2篇上三叠统
  • 2篇勘探
  • 1篇低品位
  • 1篇地层孔隙
  • 1篇地层水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异常低压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3篇孙勃
  • 6篇邓秀芹
  • 6篇齐亚林
  • 4篇程党性
  • 4篇庞锦莲
  • 3篇孙勃
  • 3篇惠潇
  • 3篇张晓磊
  • 2篇吴伟涛
  • 2篇白玉彬
  • 2篇罗安湘
  • 2篇耳闯
  • 2篇邵晓州
  • 2篇时孜伟
  • 2篇姚泾利
  • 2篇张晓磊
  • 2篇赵靖舟
  • 2篇刘鑫
  • 2篇邓静
  • 1篇淡卫东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录井工程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过剩压力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借鉴延长组长7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应用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评价技术,结合岩相学观察,对欠压实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和孔隙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异常压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孔隙结构评价、孔隙结构观察及定量分析、孔隙度实测均不支持延长组长7欠压实段泥岩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其声波时差偏离正常压实趋势曲线,不能反映该段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平衡深度法计算最大埋深期异常压力不适用。
齐亚林惠潇梁艳周军太刘鑫孙勃
关键词:声波时差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演67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2011年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彭阳地区侏罗系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石油预探不断加强盆地西南边缘的勘探力度,2010年位于盆地西南边缘甘肃平凉地区的演67井和演65井等井不但在长8钻遇油层而且在长7钻遇平均厚度达10m的暗色泥岩。针对勘探中出现的新情况,选取暗色泥岩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区域暗色泥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的特点,与盆地内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同时,对演67井长8油藏原油从物性、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揭示了该油藏的油源。该研究成果不仅扩大了盆地的生烃范围,拓展了勘探新领域,而且有效地指导了盆地西南缘勘探部署。同时,对进一步评价天环坳陷南段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赵彦德罗安湘惠潇张海峰张忠义齐亚林程党性孙勃时孜伟邓静
关键词:油源分析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被引量:149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的沉积相图7幅,详细阐述了各油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尤其是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其中的暗色泥岩和页岩、各种滩坝砂体及重力流砂体的展布及演化。在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理论的指导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陕北、西峰、姬塬、华庆等亿吨级大油田。
邓秀芹付金华姚泾利庞锦莲孙勃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相石油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层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层勘探历程回顾表明,制约页岩油直井勘探的主要问题油产量整体较低;油产量与油层的厚度、基质渗流能力关系不密切;油产量整体与压裂规模呈正相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压裂规模;高油产量井勘探模式和成功经验难以推广,“甜点”难以确定;长7页岩油整体表现出“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特点。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分析了流体微观和宏观运动规律以及体积压裂的适用条件,探讨了直井油产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仅靠基质渗流的页岩油层,渗流力学决定了自然产能条件下直井难以达到工业意义的油产量;岩石力学决定了其不具有体积压裂条件,无法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进而扩大泄油面积;天然裂缝或高渗砂体的发育程度是决定页岩油直井油产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指标。未来应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转向高渗砂体形态的预测和刻画、天然裂缝的识别和预测、典型储层驱替压力(流速)-流体压力降的相关性、有效储层的多方法综合评价、“水平井+体积压裂”的裂缝有效性及分段贡献率评价等研究。
齐亚林邵晓州庞锦莲程党性张晓磊张晓磊
关键词:岩石力学渗流力学油产量勘探历程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水型构成,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核磁录井等油层评价手段对基于苏林成因分类方案确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了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地层水型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油藏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沉积水体化学组成和盐类溶解度共同控制了水型,而水型控制了矿化度;原生沉积水和后期局部可能存在的地表渗入水共同控制了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及水型分布;NaHCO3型地层水和Na2SO4型地层水一般代表油藏保存条件较差,而MgCl2型地层水和CaCl2型地层水一般代表保存条件较好,但并非绝对,苏林的地层水成因分类方案在确定油藏保存条件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齐亚林罗安湘张晓磊刘鑫孙勃李涛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城壕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全岩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压汞等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城壕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致密油储层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以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为主;储层孔喉结构复杂,以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次之;储层孔隙、喉道半径小,致密程度高。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喉道半径差异较大,而喉道大小是决定渗透性差异的关键。储层微观特征差异成因分析表明,沉积、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差异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最优储层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形成的砂体,浊流沉积次之。
庞锦莲淡卫东孙勃邓静时孜伟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鄂尔多斯盆地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被引量:128
2013年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大型坳陷湖盆地质背景,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塑性岩屑较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交错层理和间断正韵律、水下分支河道多叉、砂厚、延伸远等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沉积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近,河道宽深比较大,发育浅水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构造活动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了"小平原、大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朱筱敏邓秀芹刘自亮孙勃廖纪佳惠潇
关键词:延长组
西峰油区酸解烃指标异常与长8油藏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借助西峰地区"三纵一横"四条地球化学剖面数据,通过干扰因素、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值分析,建立地表土壤酸解烃地球化学指标异常与深部延长组长8油藏的对应关系,以验证土壤酸解烃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西峰油区地表土壤酸解烃甲烷(SC1)与重烃(SC_2_+)地化指标异常起伏形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深部延长组长8油藏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甲烷(SC1)与重烃(SC_2_+)地化指标异常高值区往往为油田规模储量区或工业油流发育区,而低值区往往为无显示区或含油性较差区。
程党性邓秀芹孙勃李继宏郭正权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酸解烃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沉积充填特征与延长组低品位含油气系统的关系被引量:6
2019年
从构造-沉积耦合特征入手,分析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内陆拗陷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建立“夹心千层饼”式沉积充填结构模式,着重研究低品位石油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沉积作用对低品位石油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并从源储组合类型、不同类型资源分布、成藏动力、含油丰度与规模等方面对比分析低品位油气藏的特征。研究认为,延长组低品位资源为多类型混合共生资源,具有立体叠置成藏的特征;以湖盆中部长7为“核心”,向上、下地层及两侧地区,低品位资源由非常规页岩油气、致密油逐渐变成特低渗、中低渗透油藏,含油丰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邓秀芹张文选李文厚孙勃孙勃周新平
关键词: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资料、薄片观察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的储层条件、烃源岩条件和运移聚集条件,建立致密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7.4%,平均渗透率为0.134×10-3μm2,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占到总面孔率的70.6%,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多数小于1μm,属于纳米级孔隙。长7油层组烃源岩以长73最好,有机碳含量平均为8.99%,明显高于长72和长71,后两者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17%和1.12%,均属于好-最好烃源岩。长73烃源岩厚度分布在28~36 m,长71+2厚度为35~55 m,主要为I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02%~1.2%,处于生烃高峰期,生油强度可达到600×104t/km^2。运移通道为水平裂缝、斜交裂缝和砂体构成的三维网状输导体系,尤其是源储界面的斜交裂缝为初次排烃的重要通道。运移动力为生烃作用产生的超压,其分布范围在15~22 MPa。长7油层组致密油藏发育岩性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和成岩圈闭型油藏,数量多,横向连片、纵向叠置,呈现出准连续分布特征。长73烃源岩与长71和长72储层形成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长71和长72烃源岩与自身储层形成源内间互型成藏组合,构成"下生上储-源内间互双源供烃准连续型"成藏模式。
吴伟涛邓静赵靖舟孙勃郭汉卿邓秀芹耳闯白玉彬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