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伯鍨

作品数:19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哲学
  • 8篇主义
  • 8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唯物
  • 5篇唯物主义
  • 4篇费尔巴哈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人道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方法论
  • 2篇哲学研究
  • 2篇证法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理论
  • 2篇主义理论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卢卡奇
  • 2篇逻辑
  • 2篇马克思哲学
  • 2篇科学社

机构

  • 19篇南京大学
  • 1篇工程兵工程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作者

  • 19篇孙伯鍨
  • 3篇张一兵
  • 1篇杨思基
  • 1篇陈胜云
  • 1篇仰海峰
  • 1篇姚顺良

传媒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拓开哲学研究的新视野——读《思想工作认识论》印象
1992年
蔡伯元、方云光同志所著《思想工作认识论》,从书名说是陌生的。因为这是投石之作。但从内容看,又是十分亲切的,是我们希望看到、但又较少看到的那种既有深厚生活功底,又有相当理论力度的一类作品。湖南教育出版社支持这本未必算得上“畅销”书的出版,是颇有眼力的。 《思想工作认识论》是思想工作经验的哲理升华,直接地是为思想工作而写的,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所作的努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我想特别指出以下几点。
孙伯鍨
关键词:认识论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笔谈 作为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被引量:23
2001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命运问题 ,是目前哲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 ,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 ,学界相当一部分同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结论和当前的社会存在进行对比 ,陷入要么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么否定当前现实的二律背反之中。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特邀全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伯钅癸先生来我校座谈讲学 ,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方法 ,作为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不可超越的科学理论。这里我们组织发表一组关于对上述问题讨论的笔谈 。
孙伯鍨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被引量:2
1995年
孙伯鍨
关键词:唯物主义人道主义费尔巴哈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问题被引量:8
2003年
在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之际 ,回望一个多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出场路径 ,这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史问题 ,而且是一个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实质上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解放。因此 ,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题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以此一方面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孙伯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路径文化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兼评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被引量:10
2001年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是新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它为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惟一的合法性基础。晚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虽然已经在总体上接近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但其中依旧还存在一些形而上学的残余。
孙伯鍨
关键词:社会存在卢卡奇形而上学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马克思发现和克服旧哲学的矛盾和弊端 ,本身有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总体上没有超出康德道德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思想逻辑 ,明显带有黑格尔“三段论”历史逻辑及意识哲学的痕迹 ,只是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他还没有能够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唯心主义方法进行彻底而系统的批判 ,他对传统哲学思维方法的清算和新哲学思维方法的确立 ,开始于《神圣家族》 ,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成熟于 185 7-185 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马克思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整个哲学的革命变革 ,批判地继承了旧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明确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它不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之上的第三种哲学 ,不是道德哲学 ,也不能归结为人道主义 ,而是以共产主义为旨归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即历史唯物主义 ;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道德伦理批判、单纯的价值批判或文化批判 ,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冲突的真正的社会批判 ;它依托于具体科学和经验事实 ,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科学的问题和方法 ,不为一时一地的经验所局限 ,而是以全部人类历史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为其考察的对象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存?
孙伯鍨杨思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
从科学与文化的历史性矛盾看理想信念的确立
2001年
孙伯鍨
关键词:理想信念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私有制
谈谈“类”与“社会”被引量:1
1998年
孙伯鍨
关键词: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类概念人道主义市民社会
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思考被引量:32
1997年
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思考孙伯钅癸张一兵仰海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是什么?它是包罗万象解释一切的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这是关系到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形态的大问题。就当前国内研究现状来说,尽管对传统教...
孙伯鍨张一兵仰海峰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方法论黑格尔哲学体系哲学哲学特质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被引量:4
1994年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键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和反复重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亦即自觉而彻底地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尽管毛泽东同志毕生倡导“实事求是”,反复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他晚年还是走上了一条严重背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左”的思想道路。这就说明,对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人们决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囱以为是的了解,而必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史作深入的、客观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本文认为,要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必须有坚定而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而学习唯物主义最好的教材是我们自己的斗争历史,一部充满了成功和挫折的历史,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邓小平同志反复重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原则的深刻涵义。
孙伯鍨
关键词:唯物主义邓小平哲学思想社会主义理论教条主义共产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