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隐喻——语言的经济机制被引量:2
- 2010年
- 语言中隐喻性表达的出现也许源于语言系统中的的经济原则(以少喻多)。隐喻在扩展词义和句子表达中突显的以少胜多的作用表明隐喻是不可多得的表意、传神的简约的语言手段,因此,它的出现和受青睐是语言系统本身选择的结果,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隐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 姜宁
- 关键词:隐喻经济原则
- 试析公共标示语的英译失当被引量:1
- 2006年
- 公共标示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标示语的英译不仅影响实际交流,而且影响国家形象。公共标示语英译失当的原因,恐怕还不仅仅在于翻译中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基本的语言问题和态度问题,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公共标示语的翻译,应该采取审慎严谨的态度。
- 牛亚军姜宁
- 关键词:公共标示语英译
- 语言绘制疆界
- 2013年
- 人们通过语言活动构筑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在这过程中语言既担当着他者的身份又成为另一个主体。语言的选择实现了个体身份的建构,在语言中,我们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但是也被语言中的无意识欲望所左右而不自知。或宏观或微观,语言规定着我们的身份空间和心理归属,绘制了我们的角色疆界。
- 姜宁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自我语言身份
- 语言实施的性别围困--权力话语下的“第三性”被引量:3
- 2008年
- "第三性"是当今社会对女博士的代称。它是对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学历女性的一种排斥和异化现象在语言上的反映。女人往往被称作"第二性"或"他者,"女博士从女人这个群体中被排挤了出来,成为"他者中的他者"。这个二度他者化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心理和文化通过大众话语来掌控社会的事实。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论表明话语(语言)是众多的大众维护、重组社会秩序的有效机制,权力通过话语发挥作用,话语的流通又进一步加强了权力。"第三性"一词的出现和流传是男性强权统治受到挑战时的话语应对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语言本体论的观点表明语言不但反映世界,而且语言就是社会现实。所以,"第三性"这一语言形式直指女博士困窘的现状,它表明我们有赖于语言维护、打破、重建社会秩序,人类和语言共存。
- 姜宁牛亚军
- 关键词:第三性他者化语言社会秩序
- 意象在《冰期》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期》是她的力作。作品反映了经济滞胀、精神颓废的 70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小说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意象向读者再现了那段艰难、失落的岁月。这些意象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组 :冰雪意象 ;疾病和死亡的意象 ;以及监狱的意象。本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运用和不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指出由于这些意象的成功使用 ,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形象而具体的深化和拓展。
- 姜宁
- 关键词:意象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疾病监狱
- 塑造批判性的读者——从接受理论看《瀑布》的元小说特点
- 2012年
-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瀑布》体现出了元小说的特点。这些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陌生化的手法,它赋予读者一种阅读距离,使其能够抽离虚构的故事,对叙事、艺术、生活等方面做批判性的思考。
- 姜宁
- 关键词:元小说模仿叙事
- 隐含作者的全息考察和建构
- 2015年
-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应用很普遍,但是它的定义和所指一直仍然是学界的争论热点。本文结合当前此领域的主要学术焦点,对引进"隐含作者"的必要性,他和真实作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这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隐含作者的提出有利于严谨的文学批评;隐含作者源于真实作者的创作又有赖于读者的建构,他和真实作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交叉关系,因此,隐含作者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在阅读中得以具体化的一个抽象的集合体。借鉴语言学的两组术语——音位和音位变体以及语素和语素变体——的理解,隐含作者可以表示为:1+1+1+1+……1=1,所以,隐含作者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也可以是许多个(具体的)。有鉴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查特曼经典图示的修改意见。
- 姜宁牛亚军
- 关键词:隐含作者
- 失望中的希望——评德拉布尔的《夏日的鸟笼》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夏日的鸟笼》中的主人公撒拉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进行了分析 ,结合她的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撒拉所表现出的某些悲观的情绪只是一时冲动所致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的梦想从未曾动摇过。她失望而又希望 ,以乐观、现实的态度投入生活。
- 姜宁
- 关键词:德拉布尔失望性格特征主人公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