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秉华

作品数:328 被引量:1,042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84篇专利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理学
  • 63篇化学工程
  • 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医药卫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6篇催化
  • 98篇光催化
  • 54篇降解
  • 45篇纳米
  • 37篇催化剂
  • 33篇膜分离
  • 33篇光催化剂
  • 32篇催化降解
  • 31篇液膜分离
  • 25篇液膜
  • 24篇离子
  • 22篇电极
  • 20篇光催化降解
  • 20篇光催化性
  • 20篇光催化性能
  • 20篇催化性
  • 19篇氧化钛
  • 19篇甲基
  • 19篇二氧化钛
  • 16篇水热

机构

  • 316篇西安理工大学
  • 13篇西安工程大学
  • 1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0篇陕西机械学院
  • 10篇商洛学院
  • 9篇榆林学院
  • 8篇西安工业大学
  • 8篇重庆大学
  • 5篇福井大学
  • 4篇海南大学
  • 3篇阿肯色大学
  • 3篇南昌航空工业...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天际环境...
  • 2篇西北纺织工学...
  • 2篇开封大学
  • 2篇西安工程科技...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27篇姚秉华
  • 78篇余晓皎
  • 40篇钮金芬
  • 29篇裴亮
  • 26篇赵洁
  • 25篇杨谦
  • 23篇马占营
  • 21篇田萍
  • 19篇王理明
  • 17篇鲁盼
  • 17篇彭超
  • 17篇张钦库
  • 16篇周孝德
  • 15篇杜永峰
  • 14篇杜宝中
  • 13篇吴小宁
  • 13篇庞波
  • 12篇王骋
  • 11篇张健
  • 11篇张磊

传媒

  • 28篇西安理工大学...
  • 10篇水处理技术
  • 8篇分析科学学报
  • 8篇纺织高校基础...
  • 7篇化学分析计量
  • 7篇化学研究与应...
  • 6篇稀有金属材料...
  • 6篇功能材料
  • 4篇食品科技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应用化学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09陕西药...
  • 4篇第二届中国西...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过滤与分离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9篇2015
  • 13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15篇2011
  • 26篇2010
  • 33篇2009
  • 26篇2008
  • 16篇2007
  • 17篇2006
  • 15篇2005
3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内耦合液膜分离回收金或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耦合液膜分离回收金或银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配制料液、液膜相及反萃液,在待回收金的料液中加入KCl和HCl,使料液相中H<Sup>+</Sup>离子浓度为2~3mol/L,在待回收银的料液中加...
姚秉华周双商健付兴隆张磊
文献传递
一种片层状二维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层状二维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将4,6‑二氨基间苯二酚二盐酸盐进行脱盐酸处理,得到4,6‑二氨基间苯二酚;再向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中加入2,4,6‑三(4‑醛基苯基)‑1,3,...
何仰清师静马占营杨谦姚秉华
文献传递
BiVO_4/rGO的水热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控制合成方法制备了矾酸铋/还原氧化石墨烯(BiVO_4/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SEM、TEM、UV-Vis和BET对BiVO_4/rGO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GO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单斜相多面体结构的BiVO_4晶体在其表面的分散,BiVO_4颗粒尺寸约在80~100nm;BiVO_4/rGO的禁带宽度为2.21eV,低于BiVO_4的2.32eV,更利于电子和空穴的产生;BiVO_4的平均孔径为3.54nm,比表面积为12.17m2/g,而BiVO_4/rGO的平均孔径为4.32nm,比表面积为16.04m2/g;BiVO_4/rGO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在100min达到稳定,降解率为88.49%,而相同条件下的纯BiVO_4对MB的降解率为65.56%,BiVO_4/rGO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更高的原因是rGO为电子受体为光生电子和空穴提供了转移通道,可以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刘乃亮庞波理莎莎连欣巧姚秉华
关键词:水热法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N503-煤油-KSCN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Pd(Ⅱ)的传输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Pd(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酸度、分散相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以及分散相中KSCN浓度对Pd(Ⅱ)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相中盐酸浓度为0.10mol.L-1、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KSCN体积比为30:30、解析液KSCN浓度为1.60mol.L-1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d(Ⅱ)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在最佳传输条件下,Pd(Ⅱ)起始浓度为5.00×10-5mol.L-1时,130min的传输时间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传输效率可以达到79.8%,而传统支撑液膜只有67.8%。
吴小宁姚秉华冯晋阳
关键词:液膜分离
一种重金属的分散支撑液膜分离回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的分散支撑液膜分离回收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膜预处理:用液膜溶液浸泡聚合物支撑膜,然后干燥聚合物支撑膜表面,并用该聚合物支撑膜将料液池和解析池间隔开来;液膜迁移:将含重金属离子的料液相注入料...
姚秉华付兴隆吴小宁余晓皎裴亮
文献传递
一种改性支撑液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改性支撑液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化支撑膜在引发剂中浸泡后放入包括模板分子、功能单体、致孔剂及交联剂的混合液中浸泡,取出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得到分子印迹支撑膜,去除其中的模板分子后置于离子液体中浸渍,得到分子印...
余晓皎张帆吕伟桃王娜姚秉华张阿曼黄琳珠
文献传递
Bi掺杂In_2TiO_5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以Bi(NO_3)_3、Ti(OC_4H_9)_4、In(NO_3)_3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和沉淀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Bi掺杂In_2TiO_5(Bi-In_2TiO_5)纳米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的掺杂未引入新的杂相,样品均为正交晶系结构,掺杂前后样品的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适量的Bi掺杂,在In2Ti O5晶格中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In_2TiO_5的带隙能.当掺杂量为2%时,制备的Bi-In_2TiO_5纳米带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氙灯(150 W)辐照下,150 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95.8%,且该催化剂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LEV)也表现出优良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张钦库姚秉华张亚宁张亭
关键词:光催化降解
一种重稀土金属的混合载体分散支撑液膜分离回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稀土金属的混合载体分散支撑液膜分离回收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将PC-88A与D2EHPA按照1∶1~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载体,再将混合载体与煤油按照1~7∶99~93的体积比混合得到膜溶液,将膜...
姚秉华裴亮赵楠余晓皎付兴隆
文献传递
二(2-乙基己基)膦酸萃取镧系元素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膦酸(P IA-8)的庚烷溶液在高氯酸钠介质中对Ln3+的萃取。探讨了萃取平衡时间、不同介质、P IA-8浓度对萃取L a3+的影响及反萃剂浓度对反萃率的影响;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 a(HA2)3;测定了L a3+、C e3+、P r3+、N d3+、Sm3+、Eu3+的半萃取pH1/2值分别为3.69、3.30、3.16、3.10、2.68、2.54。
余晓皎姚秉华永长幸雄
关键词:萃取高氯酸钠
In<Sub>2</Sub>TiO<Sub>5</Sub>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In<Sub>2</Sub>TiO<Sub>5</Sub>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采用甘氨酸、硝酸铟、钛酸丁酯为原料,控制硝酸铟: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2:1,高温焙烧而成,合成条件温和,合成的In<Sub>2</...
姚秉华张钦库鲁盼庞波熊敏
文献传递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