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晓黎

作品数:188 被引量:64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5篇肌萎缩
  • 44篇干细胞
  • 40篇侧索硬化
  • 38篇肌萎缩侧索硬...
  • 33篇细胞
  • 25篇神经元
  • 25篇肌营养不良
  • 23篇骨髓
  • 22篇基因
  • 21篇硬化症
  • 21篇侧索硬化症
  • 19篇肌萎缩侧索硬...
  • 17篇分化
  • 16篇卒中
  • 15篇脑卒中
  • 15篇间质干细胞
  • 14篇运动神经
  • 14篇运动神经元
  • 14篇缺血
  • 12篇细胞移植

机构

  • 17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2篇中山大学
  • 8篇惠州市中心人...
  • 8篇海南农垦总局...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广东药学院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广州血液中心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海南省保亭县...
  • 2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84篇姚晓黎
  • 70篇张成
  • 61篇卢锡林
  • 33篇张为西
  • 28篇叶城辉
  • 25篇石磊
  • 24篇冯善伟
  • 21篇陈松林
  • 18篇曾缨
  • 16篇柳太云
  • 14篇吴婉玲
  • 14篇梁银杏
  • 12篇黄文
  • 12篇李才明
  • 11篇郑民缨
  • 10篇刘卫彬
  • 9篇于美娟
  • 9篇冯慧宇
  • 9篇刘强
  • 8篇廖松洁

传媒

  • 2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5篇中华神经科杂...
  • 12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中华医学遗传...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新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药材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8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18篇2008
  • 11篇2007
  • 19篇2006
  • 13篇2005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临床与电生理特点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共收集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患者110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者为10例,其中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且为非炎性肌病者4例。上述4例患者分别为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中央轴空病、1例包涵体肌病及1例Welander型远端型肌病;肌电图均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同时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少数非炎性肌病患者肌电图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不能作为诊断肌肉疾病的单独标准。
古力切木·艾麦尔陈静燕黄姿何若洁姚晓黎廖松洁
关键词:肌肉疾病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黄文张成陈松林张为西姚晓黎曾缨黄慧冯善伟柳太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诱导分化
深部皮质微梗死病灶可诱发其相应浅部皮质出现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大脑皮层微梗死的病理特点,探索深部皮层穿支动脉梗塞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1、采用CLARITY技术显示小鼠大脑皮层的穿支动脉和神经元;2、在活体内采用双光子显微镜的飞秒激光诱发不同类型的大脑皮...
何柏萱罗传铭刘强戴佳颖任惠霞梁凤银叶城辉石磊黄芷琳谢友娜姚晓黎
关键词:穿支动脉Β-淀粉样蛋白
睡眠障碍伴多系统改变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1例被引量:4
2019年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milial fatal insomnia,FF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朊蛋白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顽固性失眠、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有关该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表现、基因测序等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3],我国2005年报道了首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然而,该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预后差、起病形式多样化,可伴海马、下橄榄体、小脑皮质等罕见部位受累,亦可伴随内分泌水平改变,使诊断难度增加[4]。
廉羚陈伟能黄芷琳谢友娜姚晓黎
关键词:睡眠障碍内分泌梅毒肺部感染
肯尼迪病临床特征与CAG重复序列数目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35例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AG重复序列数目的关系,加强对KD的认识,避免误诊及延误诊断。方法收集基因确诊的3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血生化及性激素水平,肌电图,CAG拷贝数,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评分量表等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KD患者均为成年发病,平均(40.77±8.57)岁,42.9%有家族史,确诊病程平均(8.32±4.17)年,临床上表现为延髓和脊髓肌肉的萎缩和无力,伴有肢体震颤、口周肌肉跳动,部分可有内分泌功能及代谢紊乱。肌酸激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均明显升高,较健康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0.000,0.000,0.003);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549,P=0.001),与病情严重程度(ALS评分)无关(r=0.001,P=0.998);ALS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r=-0.540,P=0.001)。结论国内外KD患者的临床表型略有差别但临床特征基本一致,CAG重复序列数目决定患者发病年龄,但与病情轻重无关;病情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
何炳接何若洁石磊叶城辉戴佳颖梁银杏卢锡林姚晓黎
关键词: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5型合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征象患者临床与遗传学特点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autosomal dominant 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ad CPEO)5型(PEOA5)合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征象病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家族谱系调查结合肌电图、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肌酸激酶(CK)值29485U/L,血乳酸2.5 mmol/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RRM 2B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变异c.132G> A(p.W44X)杂合突变和DMD基因外显子6的序列变异c.431T> A(p.V144 D)半合子变异。先证者父母亲无临床症状。母亲携带RRM 2B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变异c.132G> A(p.W44X)杂合突变,父亲两个变异均未携带。结论基因分析和肌肉活检是诊断CPEO、BMD的可靠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肌病。
宋莉谢友娜黄芷琳何柏萱裴中姚晓黎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后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6-8周龄C57 BL/6鼠骨髓干细胞,以2×10^7个/只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到经7Gy γ射线预处理后的7-9周龄mdx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5、8、12、16周应用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γ射线放疗预处理的mdx鼠,在尾静脉移植骨髓干细胞5周后可见抗肌萎缩蛋白少量表达,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16周时肌纤维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为12%,并可见肌细胞核中移现象较同龄mdx鼠对照组减少,边居增多。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骨髓干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趋向病变肌组织,并分化为肌细胞表达抗肌萎缩蛋白。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增多,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冯善伟张成姚晓黎于美娟李经纶陈松林柳太云卢锡林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MDX鼠抗肌萎缩蛋白
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卢锡林冯善伟姚晓黎于美娟张成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29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会议简介
2019年
第29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运动神经元病会议于2018年12月7—9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会议分23个专题,专题报告及交流论文109篇,壁报交流515篇。本文就此次会议某些专题进行简要介绍,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其中,基础研究包括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轴突变性、疾病模型及临床前治疗策略;临床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疾病进展、认知行为改变、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影像及生物标志物。
黄旭升崔丽英樊东升李晓光刘明生商慧芳姚晓黎卢家红张旻陈嬿牛琦陈雪平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 point embedding for sleep disorder in depression被引量:4
2011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 point embedding for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in depression. 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leep disorder in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7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cupuncture at Baihui (百会 GV 20), Shangxing (上星 GV 23), Shenting (神庭 GV 24), Fengchi (风池 GB 20) and Shenmen (神门 HT 7), etc., which was combined with ear point embedding, and in control group,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Dispersible tablet (Prozac) was orally given. Four weeks of treatments were given as a therapeutic course in both groups.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scores of HAMD and PSQI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HAMD scores were obviously lowered in both groups (both P〈0.01), and the reduction in HAMD score was more obviou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duction in PSQI score was more obvious in observation group (P〈0.01), it was mo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 point embedding provid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in depression, which is superior to those provided by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Dispersible Fablet orally given.
甄君姚晓黎陈涛杨艳杰周绍辉耿建红
关键词:DEPRESSION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