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盛隆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结肠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2篇基因
  • 12篇基因多态性
  • 11篇结肠炎
  • 8篇受体
  • 8篇溃疡
  • 8篇溃疡性
  • 8篇溃疡性结肠炎
  • 7篇克罗恩
  • 7篇克罗恩病
  • 6篇细胞
  • 6篇CROHN病
  • 5篇受体基因多态...
  • 4篇凋亡
  • 4篇凋亡诱导
  • 4篇凋亡诱导配体
  • 4篇维生素D受体...
  • 4篇相关凋亡诱导...

机构

  • 24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温州市中心医...
  • 8篇温州市人民医...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5篇夏盛隆
  • 20篇蒋益
  • 12篇夏宣平
  • 9篇胡定元
  • 9篇邵晓晓
  • 9篇林秀清
  • 8篇曹曙光
  • 6篇俞俐琴
  • 4篇郭茂东
  • 4篇吴昊
  • 3篇卢光荣
  • 3篇李士林
  • 2篇薛战雄
  • 2篇郑波
  • 2篇徐昌隆
  • 2篇裴继华
  • 1篇吴小丽
  • 1篇赵忠艳
  • 1篇闵小彦
  • 1篇申苏建

传媒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质相关载体26A3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浙江省汉族人群溶质相关载体26A3(SLC26A3)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纳入265例CD患者和56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SLC26A3(rs17154444、rs7810937、rs7785539、rs2108225、rs6951457)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选取8例结肠型CD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良性结肠息肉患者(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LC26A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LC26A3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及其对C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结果CD组rs2108225、rs7785539、rs6951457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77%(285/530)、4.72%(25/530)、2.83%(15/530),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23%(202/265)、9.43%(25/265)、5.66%(15/26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95%(690/1 132)、8.13%(92/1 132)、6.10%(69/1 132)和83.92%(475/566)、15.37%(87/566)、11.84%(67/5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组rs17154444、rs7810937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19%(54/530)、34.91%(185/530),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49%(49/265)、56.23%(149/265),与对照组的8.30%(94/1 132)、30.92%(350/1 132)和15.55%(88/566)、51.77%(293/5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肠末段型CD患者rs2108225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47.89%(91/190),突变基因型AG+GG的频率为65.26%(62/95),分别低于结肠型的61.62%(122/198)和85.86%(85/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 5)。rs7810937、rs7785539、rs2108225彼此紧密连锁。CD组单倍型AGG和ACA的频率分别为53.96%(286/530)和4.34%(23/53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07%(680/1 132)和7.51%(85/1 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P=0.019;χ^2=5.967�
邵晓晓夏宣平曹曙光夏盛隆卢光荣钟金伟林秀清金捷丁然蒋益
关键词:CROHN病基因多态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75例CD患者和49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EGF基因rs699947和rs302503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结果CD组与对照组之间整体比较,VEGF基因rs699947和rs3025039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分层分析发现,结肠型CD患者中rs699947的变异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CA+AA)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95%CI:1.143~2.234;P=0.005,95%CI:1.203~2.900)。与对照组相比,回肠受累(回肠末段型+回结肠型)的CD患者中,rs699947的变异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CA4-AA)频率偏低(P=0.033,95%CI:0.524~0.974;P=0.043,95%CI:0.481~0.989)。此外,非狭窄非穿透型CD患者中rs3025039纯合子变异基因型(TT)频率低于对照组(0.62%vs.4.85%,P=0.036,95%CI:0.016~O.870)。结论VEGF基因rs699947位点基因变异可能增加结肠型CD的发病风险,但在回肠受累的CD患者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VEGF基因rs3025039位点的纯合子变异基因型(TT)携带者中非狭窄非穿透型CD的发病风险可能降低。
裴继华俞俐琴夏宣平夏盛隆林秀清金捷蒋益
关键词:克罗恩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_(3)改善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补充维生素D_(3)对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美沙拉秦治疗至少12个月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根据是否同时补充维生素D_(3)(125 IU/d)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检索病历数据库,获取患者人口学信息、疾病特征、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等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特征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ΔMayo]和25(OH)D的变化[Δ25(OH)D]。纳入单因素相关性分析P<0.2的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ΔMayo和Δ25(OH)D的独立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UC患者(男44例,女30例),中位年龄(范围)为39.5(20~76)岁,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第12个月与第0月比较,试验组患者25(OH)D平均水平显著增高[(22.87±7.30)μg/L比(18.15±7.48)μg/L,P<0.001],而对照组患者25(OH)D平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7±8.49)μg/L比(19.82±9.47)μg/L,P=0.466]。第12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Mayo评分的下降幅度更大[-3(-4.75,-1.25)分比-2(-3.25,0)分,P=0.034],临床缓解率更高(55.6%比28.9%,P=0.020)。另外,依据美沙拉秦治疗前的基线25(OH)D水平,将74例UC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38例,25(OH)D<20μg/L]和维生素D不缺乏组[36例,25(OH)D≥20μg/L]。第12个月时,在维生素D缺乏组中分析发现,补充维生素D_(3)的患者与未补充维生素D_(3)的患者相比,前者改良Mayo评分的下降幅度更大[-4(-5.75,-2)分比-2(-4,0)分,P=0.048],临床缓解率亦更高(60.0%比22.2%,P=0.019)。结论补充维生素D_(3)可能有助于改善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UC患者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UC患者中。
马国龙曹曙光夏盛隆朱浩奇蒋益
关键词:胆骨化醇氨水杨酸
调节性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3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和33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Breg细胞(CD3-CD19^+IL-10^+B细胞)占B细胞的比例,以及Treg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克罗恩病患者于第0、2、6周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诱导缓解,其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的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于第14周再次检测PBMCs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并与第0周进行比较。同时,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于第0周和第14周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沉降率辅助评估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结果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克罗恩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整体比较,PBMCs中Breg细胞比例较高[(3.15±1.17)%比(2.64±0.38)%,P=0.024],Treg细胞比例较低[(2.15±0.49)%比(4.25±0.41)%,P<0.001]。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和治疗第14周,克罗恩病组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均呈独立正相关(r=0.628,P<0.001;r=0.749,P<0.001)。治疗第14周,根据症状、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内镜下黏膜愈合进行评估。CDAI<150且内镜下黏膜愈合者定义为缓解组(R组),CDAI≥150或内镜下黏膜未愈合者为未缓解组(N组)。治疗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R组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5.89±2.60)%比(3.19±1.27)%,P<0.001;(4.59±0.72)%比(2.08±0.47)%,P<0.001],CDAI和CRP均显著降低[CDAI:(63.19±14.69)比(195.62±58.13),P<0.001;CRP:(3.65±2.23)mg/L比(29.80±30.06)mg/L,P<0.001]。治疗前和第14周,克罗恩病患者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与CRP(r=-0.279,P=0.026;r=-0.406,P=0.001)和CDAI(r=-0.409,P=0.001;r=-0.708,P<0.001)始终呈独立负相关。治疗第
林芊如夏宣平蔡小鸟胡定元邵晓晓夏盛隆蒋益
关键词:CROHN病调节性B细胞调节性T细胞英夫利昔单抗
L02脂肪变模型中氧化应激的发生及羊栖菜多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建立人正常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模型,探讨软脂酸(PA)对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及羊栖菜多糖(SFPS)对脂肪变肝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0.5 mmol/L的PA诱导L02细胞建立脂肪变模型,并予以不同浓度(25、50、100μg/m L)SFPS进行干预。Annexin V-FITC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测定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SFPS可抑制PA对L02细胞增殖活性的下降和凋亡率的上升,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水平,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L02细胞脂肪变性时发生明显的氧化应激,羊栖菜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损伤、抗细胞凋亡。
吴利敏夏盛隆申苏建夏宣平薛战雄蒋益
关键词:羊栖菜多糖氧化应激脂肪肝软脂酸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背景: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参与克罗恩病(CD)发生的重要环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信号通路是影响包括CD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机制之一。目的:探讨TRAIL基因敲除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获得TRAIL-/-C57BL/6小鼠。分别将TRAIL-/-小鼠和同品系野生型(WT)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予处理,一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结肠炎。评估各组小鼠结肠炎症程度,采用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的Th17、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Foxp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表达。结果:与未造模小鼠相比,造模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结肠缩短,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和组织活动度指数评分升高(P<0.05),TRAIL-/-结肠炎小鼠上述表现更为明显(P<0.05)。WT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的RORγt、IL-17表达较未造模WT小鼠显著升高(P<0.05),Foxp3、IL-10表达显著降低(P<0.05)。TRAIL-/-结肠炎小鼠上述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和RORγt/Foxp3比值均较WT结肠炎小鼠显著升高(P<0.05)。结论:TRAIL基因敲除可能通过Th17/Treg细胞比例上调加重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反应。
夏盛隆金颖莉吴利敏卢光荣钟金伟全多多郑波
关键词: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H17细胞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为72.15%(114/158),BBPS评分为(5.86±1.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便秘史、服药后是否主动运动、运动习惯、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服药后排便次数、是否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最后一次粪便形状、检查前1 d饮食摄入均对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有影响[χ^(2)(t)=5.572、12.326、17.135、7.646、(15.107)、(6.826)、11.114、12.294、11.063、17.625,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长、服药后排便次数少、未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长、最后一次粪便形状为残渣或黄水、检查前1 d高纤维饮食均是导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17、2.091、8.527、3.184、10.111、2.134,均P<0.05)。结论: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不高,BBPS评分较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其肠道准备合格率,应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肠道准备质量的提高。
吴园园赵忠艳夏盛隆胡静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灌洗疗法聚乙烯二醇类肠道准备合格率影响因素
叉头样/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易感性和疾病表型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叉头样/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和疾病表型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268例CD患者和49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其Foxp3的rs3761547、rs2232365、rs2294021、rs3761548 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价其与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疗效的关系,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31例接受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有效与19例无效患者比较,4个SNP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上述4个SNP彼此紧密连锁。男性CD组GCGC单倍型频率为29.20%(40/137),高于男性健康对照组的19.37%(43/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17,95%CI 1.045~2.820,P=0.032);女性CD组ACGA单倍型频率为13.36%(35/262),低于女性健康对照组的19.03%(10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56,95%CI 0.433~0.995,P=0.046)。男性结肠型(L2)ATAC单倍型频率为25.93%(7/27),低于回结肠型(L3)的75.38%(4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14,95%CI 0.041~0.320,P〈0.01);男性结肠型(L2)GCGC单倍型频率为51.85%(14/27),高于回结肠型(L3)的9.2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90,95%CI 3.423~32.758,P〈0.01);男性狭窄型(B2)患者ATAC单倍型频率为73.21%(41/56),高于非狭窄、非穿透型(B1)的47.30%(3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8,95%CI 0.156~0.693,P=0.003);男性狭窄型(B2)患者GCGC单倍型频率为17.86%(10/56),低于非狭窄、非穿透型(B1)的39.19%(2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6,95%CI 1.295~6.784,P=0.009);男性穿透型(B3)患者ACGA单倍型频率为71.43%(5/7),高于非狭窄、非穿透型(B1)的12.16%(9/74),差�
章达冠柯乐斌曹曙光夏盛隆卢光荣林秀清姜利佳丁然蒋益
关键词:CROHN病多态性单核苷酸
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克罗恩病的关系被引量:13
2017年
背景:免疫功能紊乱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Th1、Th2和Th17细胞比例失衡与肠道免疫失调相关。目的: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D患者36例,同期行肠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病变部位肠组织和正常肠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h1、Th2、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肠组织中T-bet、RORγt mRNA表达、IFN-γ、IL-17A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代表Th1/Th2、Th17/Th2比例的T-bet/GATA-3、RORγt/GATA-3比值均显著增高(P<0.05),各转录因子与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IFN-γ和IL-17A免疫阳性物质均定位于细胞质,在CD患者中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层和黏膜固有层。分层分析显示活动期CD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活动期CD代表Th17/Th1比例的RORγt/T-bet比值亦较缓解期显著增高(P<0.05)。结论:肠组织中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CD密切相关,Th1、Th17细胞极化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活动期CD以Th17细胞极化为著。
夏盛隆薛战雄蔡振寨夏宣平汤一冰蒋益
关键词:CROHN病TH1细胞TH2细胞
TCN2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钴转运蛋白Ⅱ(transcobalaminⅡ,TCN2)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vitamin,Vit)B12和叶酸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97例UC患者和57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样,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TCN2(rs1801198,rs9606756)基因多态性,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VitB12和叶酸水平。结果UC组与对照组比较,(rs1801198,rs9606756)的变异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患者中(rsl801198)的变异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频率以及(rs9606756)的变异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AG)频率均增高(均P〈0.05)。UC组与对照组比较,Hey平均水平增高(P〈0.01),而VitB,2和叶酸平均水平降低(均P〈0.01)。UC组和对照组中,(rsl801198)(CC)基因型携带者的Hcy平均水平均低于(CG+GG)基因型携带者(均P〈0.05);(rs9606756)(AA)基因型携带者的Hcy平均水平亦均低于(AG)基因型携带者(均P〈0.05)。中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比较,Hcy平均水平增高(P〈0.01),而VitB12和叶酸平均水平降低(均P〈0.01)。UC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VitB12缺乏和叶酸缺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UC组中Hcy水平与VitB12、白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P〈0.05),与白细胞计数和Mayo评分呈正相关(均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和叶酸缺乏是UC的独立风险因素(0R=4.173,OR=5.206,均P〈0.01)。结论TCN2(rsl801198,rs960675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Hcy、VitB12、叶酸水平与UC相关,HHcy和叶酸缺乏是UC的独立风险因素。
郑淑姿吴昊叶方鹏夏宣平夏盛隆林秀清吴小丽姜利佳丁然蒋益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