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雄
-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尿11-DH-TXB2水平测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尿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水平变化。方法复发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30例,均于入院时及服用阿司匹林7 d后各留取尿标本1次;非脑血管病性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留取尿标本1次。酶免疫法(EIA)测定尿11-DH-TXB2水平。结果复发组及初发组入院时尿11-DH-TXB2均高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后尿11-DH-TXB2水平均较服药前显著下降(P<0.01);复发组与初发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发及初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尿11-DH-TXB2水平均升高。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尿11-DH-TXB2水平。
- 郭淮莲程敏唐文雄黄丽吴俊
-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11-去氢-血栓烷B2阿司匹林抵抗
- 腹腔注射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凋亡细胞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MCAO组、ANG组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颈部切口,其余3组予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ANG组、BSA组分别腹腔注射ANG和BSA7d。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连续注射7d后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结果:7d后,ANG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BSA组、MCAO组及假手术组(P<0.05);与BSA组及MCAO组相比,ANG组缺血脑区神经元损伤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有所减轻,但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组、BSA组及MCAO组大鼠脑内缺血侧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非缺血侧(P<0.05)。结论:腹腔注射ANG可降低大鼠体重,对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无影响。
-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赵亚峰
- 关键词:血管生长素脑缺血再灌注腹腔注射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临床效果及随访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1月-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且狭窄率≥70%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置入金属裸支架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5例。分析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症状缓解率,同时,在随访期内(13~36个月),观察支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和死亡事件以及相关缺血症状并记录再狭窄率。结果对40例患者共置入4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椎动脉开口处术前狭窄率为75%~99%,平均(85±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平均(6±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87.5%。未发生支架血管供血区相关的卒中和死亡,4例发生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其中金属裸支架10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0/15)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发生率(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但能够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症状。
- 王淑敏李小璇李小璇焦劲松田朝晖刘尊敬唐文雄刘玮薛爽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随访
- 基底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良( BAH)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B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行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走形正常、形态规则的住院患者328例,按照头颅MRA上基底动脉形态及直径分为BAH组(48例)与非BAH组(280例),通过临床分析及核磁影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合并颅内血管变异,重点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的发生情况及梗死患者间基底动脉平均血流( Vm),同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最后对BAH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详述。结果(1)BAH组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VAH)24例(50.0%),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A)18例(37.5%),永存三叉动脉1例(2.1%),椎动脉巨大开窗畸形1例(2.1%),经比较其较非BAH组更易合并颅内血管变异( P<0.05);(2) BAH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为35.4%(17/48),非BAH组为8.6%(24/280),经比较BAH组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0.05),且BAH组后循环梗死患者基底动脉Vm明显低于非BAH组( P<0.05);(3)两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的4~28个月时间里均无死亡发生,非BAH组患者有3例再发后循环梗死。 BAH组出院时、出院后30 d、90 d mRS评分≤2分的改善率方面均优于非BAH组(均P<0.05);(4) BAH组卒中患者常表现为腔隙综合征(9/17),梗死部位以脑桥旁正中为著(9/17),且常合并双侧VAH+单侧FTPA(8/17)。结论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并不少见,易合并其他颅内血管变异。可能由于其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所以其后循环梗死者多于非BAH组,且以脑桥梗死常见。虽临床预后相对较好,我们尚需及早诊断,加强其卒中防治工作。
- 张志勇刘尊敬田朝晖唐文雄刘玮薛爽焦劲松
- 关键词: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后循环梗死椎基底动脉缺血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VBD诊治。方法对2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V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后循环脑梗死组(n=9)与无后循环脑梗死组(n=16)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等。结果基底动脉侧向偏移程度在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移程度3级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更高。结论VBD临床表现多样,表现为后循环脑梗死并不少见,且基底动脉严重侧向偏移可能与其发生脑梗死相关。
- 王淑敏孙丽丽焦劲松田朝晖刘尊敬唐文雄刘玮薛爽张志勇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后循环脑梗死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基因转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ANG)基因转染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作用。方法制备重组血管生长素腺病毒(Ad-ANG,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Ad-GFP)。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d-ANG治疗组和Ad-GFP对照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24h后两组大鼠分别侧脑室注射Ad-GFP或Ad-ANG。Longa法观察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于注射后1d、3d、7d和14d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脑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HE染色、vWF因子免疫组化染色、ANG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Ad-ANG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Ad-GFP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腺病毒后1d、3d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室管膜周围及脉络丛有较强的绿色荧光;HE染色可见Ad-ANG治疗组皮层神经元结构清晰,间质水肿、核固缩、核溶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ANG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脑组织ANG阳性细胞数在观察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vWF染色及凋亡检测显示3d、7d、14d时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Ad-GFP对照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方式转染Ad-ANG能使脑缺血大鼠脑内ANG阳性细胞数增加,并促使缺血脑区血管生成,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
- 关键词:血管生长素脑缺血凋亡
-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致卒中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非炎性、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最常见于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此病为相对良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只在造影中偶然发现。
- 张志勇焦劲松刘尊敬唐文雄田朝晖
- 关键词:肌纤维发育不良颈动脉影像特征颈内动脉颅外段良性疾病
- 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伴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伴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且伴颈段血管严重迂曲者,其中症状性患者12例.所有患者不适合或不同意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而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分析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在4~40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有无受治侧颈动脉供血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与死亡事件及利用颈动脉超声或头颈CTA观察支架内有无斑块增生、再狭窄及支架变形或断裂发生.结果 (1)手术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9/20,远端保护装置放置率18/20,其中1例支架及2例远端保护装置因血管形态异常而无法到位.颈内动脉迂曲分类中以折曲(65%)最多见.支架植入后狭窄明显改善,由术前平均狭窄率(82%±9%)下降到术后平均的狭窄率(7%±6%).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血管痉挛4例,1例伴颈动脉窦反应、1例伴术中TIA;同侧颈动脉供血区小卒中1例.所有并发症状于术后1周内消失,无支架相关的死亡及致残.(2)预后及随访结果:12例症状性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由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4±4)分下降到出院时的(2±2)分.在平均19个月的随访期中,受治侧颈动脉供血区内发生小卒中1例、TIA 1例;支架内轻微斑块增生5例,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变形或断裂.结论 颅外段颈动脉严重迂曲会影响介入材料使用而增加CAS的复杂性,但对于不同意或存在CEA禁忌的患者,CAS仍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 张志勇刘尊敬田朝晖唐文雄焦劲松
-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再狭窄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前脑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通过转基因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脑缺血急性期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原因造成的神经元损害,以及修复脑血管损伤、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脑组织供血。本文针对近年来对以上几点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 唐文雄郭淮莲
- 关键词:脑血管病基因治疗基因载体
- 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情况的认识,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方法报道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病例,均完善头颅MRI、HR-MRI、DSA、颈动脉超声、TCD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特点。结果该2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突聋合并头晕,DSA均发现基底动脉近段狭窄。病例1头颅MRI示双侧桥脑及左侧小脑新发梗死灶,予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后续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听力好转。病例2头颅MRI示右侧桥脑新发梗死灶,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遗留听力下降。结论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并不罕见,突聋患者应尽快完善脑血管检查,突聋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需要高度警惕脑梗死:伴随头晕症状、合并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
- 孙丽丽唐文雄刘蕾刘尊敬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脑梗死小脑前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