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红艳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厌氧
  • 5篇厌氧消化
  • 5篇混合厌氧消化
  • 3篇垃圾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渗滤
  • 2篇渗滤液
  • 2篇生物质垃圾
  • 2篇人工神经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工神经网络
  • 2篇半连续
  • 2篇BP人工神经...
  • 2篇产气
  • 2篇产气量
  • 2篇人工神经网
  • 1篇填埋
  • 1篇填埋场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太普软件...

作者

  • 5篇周红艳
  • 4篇张文阳
  • 2篇韦成健
  • 2篇谭鹏

传媒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沼气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渗滤液与菜场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CSTR系统下采用逐渐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进料方式,研究中温(35℃)条件下渗滤液与菜场生物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规律和性能。研究表明,试验在有机负荷条件下,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培养液的CSTR厌氧消化系统能顺利的进入甲烷化阶段,两种不同物料填料下,甲烷产率均稳定。当有机负荷提升到1.25 gVS·L-1d-1时,系统出现了最大日产气量、最大日产甲烷量和最大单位产甲烷率,其中以菜场生物质垃圾为物料的VS分别为6.25 L·g-1,4.58 L·g-1和0.62 L·g-1;以菜场生物质垃圾与渗滤液按7∶3比例混合填料的VS分别为6.10L·g-1,4.15 L·g-1和0.67 L·g-1。1.25 gVS·L-1d-1有机负荷时,产气性能更佳。
谭鹏张文阳韦成健周红艳
关键词:CSTR系统混合厌氧消化半连续生物质垃圾渗滤液
填埋场渗滤液与其他生物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条件试验研究
本论文生物质垃圾取自成都市交桂巷菜市场的垃圾场,接种物为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批式填料方式,研究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渗滤液与其他生物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过程。  首先,采用批式填料方式,运行渗滤...
周红艳
关键词:填埋场渗滤液生物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
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过程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1
2013年
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阶段进行基于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产气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实验数据分别取自反应过程的第1~16天和第17~70天。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张文阳张良均李娜周红艳
关键词:BP人工神经网络混合厌氧消化
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中温且控制pH值条件下,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基于多元回归原理和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其建立产气量预测模型。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两个阶段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周红艳张文阳李娜
关键词:BP人工神经网络混合厌氧消化
半连续泔脚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逐渐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进料方式,研究泔脚垃圾厌氧消化规律。在1gVS/(L.d)、1.25 gVS/(L.d)和1.5 gVS/(L.d)的有机负荷下,厌氧消化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实现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的动态平衡,甲烷产率与日产气量的变化规律一致,pH、VFA、氨氮浓度分别保持在7.2和360mg/L1、500 mg/L左右。当有机负荷为1.5 gVS/(L.d),每克VS的甲烷产率和甲烷百分数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40 L/g7、1.37%,此时厌氧消化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韦成健张文阳谭鹏周红艳
关键词:混合厌氧消化泔脚垃圾半连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