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红平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肱骨
  • 2篇计算方法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1篇神经损伤
  • 1篇前倾角
  • 1篇肘部
  • 1篇肘部损伤
  • 1篇肘内翻
  • 1篇桡神经
  • 1篇桡神经损伤
  • 1篇肱骨骨折
  • 1篇肱骨下段
  • 1篇肱骨髁
  • 1篇肱骨髁上截骨
  • 1篇稳定性骨折
  • 1篇楔形截骨
  • 1篇内翻
  • 1篇截骨
  • 1篇解剖学

机构

  • 4篇河南省洛阳正...

作者

  • 5篇周红平
  • 5篇李凤春
  • 4篇石福明
  • 1篇李建明
  • 1篇张杰
  • 1篇曹海云

传媒

  • 3篇中医正骨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1999
  • 4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肘内翻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角度设计的探讨被引量:7
1998年
肘内翻是肘部损伤的常见合并症,治疗主要采用肱骨髁上截骨。截骨方法主要有楔形截骨、“V”形截骨、“L”形截骨,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至于截骨角度的设计,《骨科手术学》(以下简称《骨》)方法为:“摄患侧肘关节伸直位X线片,测量出肘内翻畸形的角度,其法为沿肱骨干纵轴画一直线,另沿尺桡骨干之间画一直线,此二线在肱骨髁上部相交处所形成的角度,即为肘内翻角。截骨矫正此角度时须加上正常肘提携角,它一般为10°。”《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 (以下简称《矫》)方法为:“摄肘关节伸直位X线片,沿肱骨干与尺骨干纵轴各绘一直线,测量二线在肱骨髁上部相交处所形成的角度,此角度即为内翻角。正常肘提携角一般约为10°,楔形截骨矫正肘内翻角时,必须加上正常提携角。”肱骨髁上截骨角度的设计各家报道不一。笔者认为这两种测量方法根本区别在于前臂轴线的选择,《骨》认为前臂轴线系尺桡骨干之间连线,而《矫》认为尺骨纵轴线才是前臂轴线。根据是携角的定义,笔者认为《骨》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李凤春石福明周红平
关键词: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肘部损伤
股骨颈干角计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
1998年
股骨颈干角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解剖学概念,是髋关节疾患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标准,但目前尚无精确的计算方法。笔者经过长期研究,结合临床观察,得出一种计算股骨颈干角的精确方法,现介绍如下。1新式计算法如图,设X轴为人体垂直轴(箭头方向为上),Y轴为人体矢状轴(...
李凤春石福明周红平张怡芸范长锁
关键词:股骨颈干角计算方法解剖学
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被引量:5
1998年
桡神经损伤后,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假象较多。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其损伤部位,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运动学、神经解剖学的角度,分析了桡神经损伤在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表现,阐述了桡神经损伤体征的理论依据,总结出了桡神经损伤后在腋部、臂部和肘部所产生的三垂征、二垂征、一垂征。纠正了部分文献资料中关于桡神经损伤后“拇指不能外展”的错误提法,认为应将其描述为“拇指不能伸展”较为确切。
李凤春周红平石福明张怡芸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病因学
经皮穿针治疗肱骨下段不稳定性骨折13例报告被引量:1
1998年
经皮穿针治疗肱骨下段不稳定性骨折13例报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石福明,李凤春,李建明,卢胜利,张杰,周红平主题词肱骨下段不稳定性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经皮穿针固定术,病例报告肱骨下段骨折为常见骨折,特别对于斜形、螺旋形和粉碎...
石福明李凤春李建明卢胜利张杰周红平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前倾角的计算方法
1999年
股骨颈前倾角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解剖学概念,是很多髋关节疾患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标准。但目前国内学者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方法不尽相同,因误差较大而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笔者经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从放射学的角度,应用立体几何原理,总结出一种新的科学的计算股骨...
李凤春石福明周红平院成群曹海云
关键词:股骨颈前倾角计算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