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发

作品数:272 被引量:1,114H指数:18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57篇农业科学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经济管理
  • 1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石漠化
  • 38篇土壤
  • 29篇喀斯特地区
  • 28篇遥感
  • 26篇喀斯特山区
  • 23篇洞穴
  • 20篇喀斯特石漠化
  • 15篇土地利用
  • 14篇地理信息
  • 14篇信息系统
  • 14篇水化学
  • 13篇地理信息系统
  • 13篇岩溶
  • 12篇生态
  • 12篇GIS
  • 11篇烟草
  • 10篇织金洞
  • 8篇旅游
  • 6篇滴水
  • 6篇地貌

机构

  • 27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5篇六盘水师范学...
  • 6篇黔南民族师范...
  • 3篇贵州省第三测...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贵州省第一测...
  • 2篇贵阳市烟草公...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安顺学院
  • 1篇钦州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贵州省电子计...
  • 1篇贵州北斗空间...
  • 1篇贵州水利水电...

作者

  • 272篇周忠发
  • 27篇殷超
  • 24篇陈全
  • 22篇张绍云
  • 22篇张结
  • 21篇曹明达
  • 20篇闫利会
  • 20篇黄登红
  • 19篇张勇荣
  • 19篇谢雅婷
  • 9篇张强
  • 7篇邹长慧
  • 7篇马士彬
  • 7篇王平
  • 7篇李波
  • 6篇张文磊
  • 6篇符勇
  • 6篇魏小岛
  • 6篇李丹丹
  • 6篇张珊珊

传媒

  • 17篇贵州师范大学...
  • 14篇水土保持通报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技...
  • 8篇中国岩溶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中学地理教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资源...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环境工程
  • 4篇山地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教育
  • 3篇自然资源遥感
  • 3篇2010年城...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测绘通报

年份

  • 20篇2023
  • 14篇2022
  • 19篇2021
  • 23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37篇2017
  • 21篇2016
  • 15篇2015
  • 14篇2014
  • 13篇2013
  • 2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2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喀斯特地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望谟为例
贵州望谟2011年6月6日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关系到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做好重建分区与功能定位,必须对其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土地资源是喀斯特地区灾区重建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对灾区土地资源的承载力...
周忠发闫利会邹长慧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土地资源承载力
文献传递
“5E”融合视角下主题式特色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人地关系”主题教学为例
2023年
文章主要探讨主题式教学与“5E”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效果。以“人地关系”主题教学为例,构建了“背景分析,确定主题与目标”—“资源整合,预设内容与方法”—“情境创设,‘5E'融合与运作”—“课堂评价,反馈结果与成效”的“5E+主题式”特色地理课堂的实施路径;认为“5E”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地理课堂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能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
唐丽周忠发刘智慧李璐阳
关键词:人地关系课堂教学
岩溶洞穴生态环境容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绥阳大风洞-响水洞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洞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为探究洞穴生态环境容量,文章以贵州绥阳双河洞系支洞——大风洞和响水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穴空气环境的长期监测分析,基于洞穴空气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以CO_(2)作为测算指标,定量分析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长时间尺度下洞穴CO_(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CO_(2)浓度的季节性显著,波动范围在(432~1319)×10^(-6)(体积浓度),夏季平均值达1148×10^(-6),冬季为528×10^(-6),年平均值为849×10^(-6)。(2)短时间高强度旅游活动对洞穴CO_(2)浓度影响较大,各监测点CO_(2)浓度与游客总量呈正相关性,2018年游客数量的减少导致洞内各监测点CO_(2)浓度普遍低于2017年,监测点神泉玉露和夜明珠的温度日增幅分别在0.03~0.15℃和0.07~0.33℃之间,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99%以上。(3)洞穴生态环境容量在8月降至一年中的最小值,约11253人次/d,在1-3月及12月这4个月较大且稳定,平均值达15839人次/d,其季节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15814人次/d)>春季(14792人次/d)>秋季(13719人次/d)>夏季(11806人次/d);旅游高峰期,洞穴生态环境容量随洞内CO_(2)背景值的变化而不同。(4)洞穴生态环境容量主要受洞穴规模形态、通风效应、自净能力等因素影响,洞道狭窄复杂、通风效应弱、CO_(2)浓度高、自净能力差的洞段将制约洞穴旅游容量,为避免旅游洞穴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旅游高峰期需要分批分时段控制游客量,或在保障洞内生态系统稳定基础上对洞穴空气进行必要的人为调节,最终实现洞穴保护与洞穴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
徐亚周忠发范宝祥范宝祥朱粲粲冯崇玉丁圣君
关键词:岩溶洞穴生态环境容量影响因素
一种喀斯特地区火龙果单株识别自动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地区火龙果单株识别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拍照获取火龙果航片图像;(2)图像处理获得测区正射影像图;(3)对图像进行预处理:(4)进行波段计算:(4)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获得阈值;(5...
周忠发朱孟吴跃黄登红王玲玉
贵州威远河流域水化学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威远河流域平水期河水离子浓度和组成特征分析表明:(1)流域水化学组成以HCO和Ca为主,分别占总阴阳离子的87.4%和85.2%,水化学类型为Ca-HCO型。(2)Gibbs图结合Piper图、离子比值分析表明,流域...
尚梦佳周忠发蒋翼汪炎林薛冰清田衷珲
关键词:水化学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潮井岩溶泉景区开发利用与保护
潮井岩溶泉景区地处长顺市威远镇,场地较为平整,高差较小,周边山峦环绕,犹如盆地,自然景观环境优越,水源丰富常年不断流。依托于潮井秀丽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泉水奇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县政府提出了全面打造"潮井湿地公园"景观、大...
张昊天周忠发田衷珲
关键词:岩溶泉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 SAR数据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土壤水分是地球表层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基于多时相的Sentinel-1 SAR数据与Alpha近似模型构建土壤水分观测方程组,反演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土壤水分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误差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观测周期内区域土壤水分总体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高值与空间异质性程度明显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059 cm^3/cm^3,平均误差为0.026 cm^3/cm^3,该方法在区域地表土壤水分反演中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地表土壤因周边的复杂生境条件产生的混合像元问题是导致反演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利用短时间周期重复遥感观测方法获取复杂山区环境下的土壤水分提供参考,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陈全周忠发王玲玉但雨生汤云涛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多时相反演喀斯特石漠化
喀斯特洞穴滴水水文化学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指示——以贵州织金洞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洞穴水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洞穴内次生沉积物景观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1—12月通过现场滴定测量和实验室仪器分析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采样时间均为每月26—28日。结果表明:(1)洞穴滴水滴率和Ca^(2+),Mg^(2+),Sr^(2+)离子浓度均与降水量有很好的响应,但同时都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Mg^(2+),Sr^(2+)离子所携带的气候信号较为持久,Ca^(2+)离子浓度在雨季波动较大。(2)滴水水化学性质在化学计量上总体符合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的侵蚀方程,Ca^(2+)/HCO_3^-的比值均在1/2上下波动;(3)滴水中的SIc和SI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滴水中的液相CO_2分压[lgPCO_2(water)]与pH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体现了上覆土壤层中的高浓度CO_2对洞穴滴水化学过程的重要影响。(4)滴水中的Mg/Ca与Sr/Ca比值在雨季到来后的曲线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同增同减性特征,证明CaCO_3在未到达洞穴之前就已经在土壤层和基岩层中发生了优先沉积(PCP),致使运移到洞内的Ca^(2+)离子浓度相对其他离子的升高程度小;(5)滴水中Mg/Ca比值与Sr/Ca比值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Sr/Ca比值季节滞后性明显,而Mg/Ca比值年际变化更具波动性,对外界降水变化响应较敏感。
曹明达周忠发潘艳喜张结殷超张绍云
关键词:洞穴水织金洞
人为干预下喀斯特峰丛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被引量:19
2017年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盆地区的清镇红枫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性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石漠化发展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经果林>草地>国家天然保护林>耕地>封山育林>灌草丛>撂荒地,经果林是示范区毛管持水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介于0.6~1.27 g/cm^3之间,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受人为干预影响较大;土壤总孔隙变化规律为:撂荒地>耕地>灌草丛>封山育林>国家天然保护林>草地>水田,撂荒地、封山育林地的非毛管孔隙比例较高,占总孔隙的34.45%~55.4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值在7.3~7.8之间;国家天然保护林和封山育林地的总氮含量较高,土壤相对肥沃,土壤总钾含量均值在2.734 3~9.166 5g/kg。
周忠发田涟祎殷超闫利会陈全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
一种喀斯特地区洞穴滴水、裂隙水的土壤收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地区洞穴滴水、裂隙水的土壤收集装置,包括土壤收集器、支架(11)和微波干燥装置(12),支架(11)活动安装在土壤收集器的底部,土壤收集器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尼龙网纱布(1)、第一层尼龙...
张绍云周忠发谢雅婷潘艳喜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