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剑波

作品数:52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放射性
  • 9篇放射性肺损伤
  • 8篇细胞
  • 6篇免疫
  • 5篇蛋白
  • 5篇清燥
  • 5篇肿瘤
  • 5篇耐药
  • 5篇基因
  • 5篇辐射防护
  • 5篇病毒
  • 5篇病患
  • 4篇血浆
  • 4篇血清
  • 4篇荧光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肺损伤
  • 4篇肝炎
  • 3篇毒力

机构

  • 48篇江阴市人民医...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江阴市中西医...
  • 1篇无锡市江原实...

作者

  • 51篇周剑波
  • 9篇夏德洪
  • 9篇沈伟生
  • 9篇奚蕾
  • 7篇侯昕珩
  • 7篇王珂
  • 5篇王奔放
  • 5篇舒中琴
  • 5篇董筱莉
  • 4篇于波
  • 4篇张廷
  • 3篇俞静文
  • 3篇韩兰秀
  • 3篇郁建江
  • 3篇林江
  • 3篇吴凤良
  • 3篇金花
  • 3篇陈燕
  • 2篇纪成斌
  • 2篇刘少平

传媒

  • 8篇职业与健康
  • 4篇右江医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检测性病高危人群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1998年
PCR检测性病高危人群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江阴市人民医院周剑波吴凤良李凤度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在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许多疾病已列入STD范畴,如沙眼衣原体(Chlamydictrachomatis,CT)、解脲脲原体(Urea...
周剑波吴凤良李凤度
关键词:性病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总胆汁酸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周剑波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病毒性肝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及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6年3月—2008年2月期间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皮肤科就诊的381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2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19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96.4%,其中以HPV6(44.4%)和HPV11(28.6%)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2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HPV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2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受感染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周剑波谭洁陈燕
关键词:宫颈肿瘤癌前状态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乳头状瘤病毒
荧光微球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技术定量检测甲胎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建立荧光微球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反应体系并对该法进行评价。方法以包裹有Eu螯合物的荧光微球作为标记物,共价偶联抗AFP的单克隆抗体AC18#,将抗AFP单克隆抗体AC17#和羊抗鼠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作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标准曲线经Log-Log B函数处理,检测AFP的线性范围为0.03~1 000 U/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35%和8.94%,平均回收率为98.45%。该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员的AFP水平为(2.04±1.92)U/ml,正常参考值为5.80 U/ml,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AFP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8(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微球时间分辨免疫层析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经济、可单人份操作等优点,为检测AFP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途径,符合我国国情,便于临床推广。
郭明明周衍周剑波俞静文陈燕范俊黄飚
关键词:免疫层析甲胎蛋白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l)、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后24 h内检测血清中cTnI、MB和CK-MB水平,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1.29±0.93)、(426±214)、(23.7±17.8)μg/L,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cTnl、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7.1%、98.5%和77.9%,特异性分别为97.7%、87.8%和95.0%。结论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3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在AMI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周剑波陆忠明俞静文陈燕
关键词: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
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 构筑发展人才阵地
<正>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对各类人才的配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比例配备适
周剑波
文献传递
MP—PCR对COPD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的临床观察
1997年
朱耀华周剑波王奔放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COPD肺炎支原体感染间接免疫荧光
黄芪对放射性肺损伤干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内皮素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观察黄芪对中晚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肺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ET)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中晚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起服用黄芪10 ml,2次/d,连续6个月,对照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NF-α和ET,放射治疗开始15 d起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和肺弥散功能.结果 在放射治疗后测定血浆TNF-α和ET,治疗组分别为(2.48±0.75)as/ml和(69.32±23.03)pg/ml;对照组分别为(5.12±1.01)ng/ml和(97.87±37.83)pg/ml;对照组较治疗组明显升高(χ^2=7.49、6.57,P〈0.001).放射治疗开始后5个月和10个月治疗组CO弥散量下降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78,P〈0.05).结论 黄芪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NF-α和ET的过度表达,降低放射治疗后弥散功能的恶化,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
奚蕾夏德洪沈伟生周剑波舒中琴于波侯昕珩王珂
关键词:肺损伤辐射防护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
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216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以临床用药及患者症状缓解与否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216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64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152例。在216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62例,阴性154例;真菌培养阳性118侧,阴性98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5,P<0.01)。结论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周剑波董筱莉金花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真菌培养
51例APL患者PML/RARα mRNA转录本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并检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甲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洲抗癌计划"推荐的引物和探针建立RQ-PCR方法,检测51例初诊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PL初诊患者的年龄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呈负相关(r=-0.376,P=0.014),相关性主要见于长型和变异型患者(r=-0.51,P=0.005)。51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患者33例,变异型患者3例,长型和变异型36例。APL初诊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3.75×102~6.20×105拷贝/50ng(中位7.24×103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0.51%~676.87%(中位9.31%)。15例短型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2.26×103~2.33×106拷贝/50ng(中位1.17×105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12.04%~802.68%(中位95.26%)。短型患者外周血WBC数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41),其融合基因含量也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1),而在性别、年龄、外周血Hb、PLT,骨髓原粒及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血液学缓解时间和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初诊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与患者的年龄、WBC数及融合基因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以对APL初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
韩兰秀林江周剑波钱军徐昕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