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倩倩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
  • 3篇电池
  • 3篇蓄电池
  • 2篇血铅
  • 2篇铅酸
  • 2篇铅酸蓄电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因素
  • 2篇健康
  • 1篇调节靶基因
  • 1篇血铅水平
  • 1篇乙酰
  • 1篇原卟啉
  • 1篇源性
  • 1篇在职
  • 1篇噪声
  • 1篇职业危害因素
  • 1篇职业性铅接触
  • 1篇中毒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8篇江苏省疾病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周倩倩
  • 8篇张恒东
  • 8篇朱宝立
  • 8篇龚伟
  • 7篇胡飞飞
  • 4篇杨红
  • 3篇张正东
  • 2篇夏超一
  • 1篇赵亮亮
  • 1篇仲立新
  • 1篇周连
  • 1篇李文超
  • 1篇陈晓东
  • 1篇周洋

传媒

  • 4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被引量:22
2013年
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与评价等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噪声等。铅烟检测超标率为40.0%,铅尘检测超标率为100.0%,噪声检测超标率为50.0%;职业健康体检血铅水平达到400μg/L以上者占总人数的15.3%;极板、焊接岗位职工血铅超标率高达34.1%和26.2%;部分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岗位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提示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不容忽视,需加紧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胡飞飞周倩倩张恒东张正东朱宝立龚伟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职业危害因素噪声
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生物标志物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铅的接触、效应及易感性标志物间的关系,探讨其用于评估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测定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铅烟、铅尘浓度,对该企业233名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和76名非职业性铅接触工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Pb-B),血液荧光计法测定锌原卟啉(ZPP),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δ-氨基乙酰酮戊酸脱水酶(ALAD),Taqman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ALAD基因多态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铅(Pb-U),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尿δ-氨基乙酰丙酸(ALA-U),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18个铅烟与30个铅尘检测点浓度分别为0.002~0.019 mg/m3和0.004~0.013 mg/m3;233名职业性铅接触工人Pb-B与Pb-U、ZP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47,P<0.01),与ALAD呈负相关(r=-0.77,P<0.01);218人(93.6%)Pb-U≤70 μg/L,其中15人(6.9%)Pb-B≥400μg/L;Pb-B<190 μg/L时,Pb-B与ZPP不相关(r=0.18,P=0.068);Pb-B≥190 μg/L时,Pb-B与ZPP呈正相关(r=0.36,P<0.01);Pb-U与ALA-U、ZP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47,P<0.01);ZPP与ALAD呈负相关(r=-0.19,P<0.01),与ALA-U呈正相关(r=0.27,P<0.01);ALAD与ALA-U不相关(r=-0.11,P>0.05);ALAD1-2基因型工人的Pb-B、ZPP水平和ALAD活力与ALAD1-1基因型工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名非铅接触工人中,两种基因型工人的Pb-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D1-2基因型工人ALAD活力低于ALAD1-1基因型工人,ZPP平均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中,ZPP与Pb-B相关的阈值为190 μg/L,ALAD可作为低Pb-B水平的效应标志物;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性与非职业性铅接触人群的Pb-B水平及其毒性效应的影响作用不同.
杨红张恒东周倩倩龚伟朱宝立李文超周洋
关键词:锌原卟啉ALAD基因多态性
职业接触铅人群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铅及其化合物因具有熔点低、延展性好、耐腐蚀的理化性质而广泛用于生产蓄电池、电子产品等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期低剂量接触铅对作业人群的健康危害也引起关注。本文综述了铅对职业人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周倩倩胡飞飞夏超一龚伟朱宝立张恒东杨红
关键词:
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周围土壤铅污染水平及儿童健康状况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调查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对周围土壤污染及儿童健康的影响,为改善环境,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方法采集该企业上、下风向不同距离环境样品,并对其附近的2所小学中184名儿童进行健康检查,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环境样品铅含量以及儿童血铅值。[结果]下风向区域土壤铅含量均明显高于上风向区域(P<0.05);表层土壤、植物根部土壤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75%、9.68%(4份油菜花样品均超标);下风向区10、50m处植物根部土壤铅平均浓度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达到轻度污染程度,其余距离处的铅平均浓度均低于该标准;A小学儿童平均血铅水平(42.27μg/L)明显高于B小学(37.75μg/L)(P<0.05);儿童血红蛋白值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P=0.013),男、女性儿童之间血铅水平尚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不同血铅水平与儿童贫血有关(P=0.032),尚未发现血铅水平对儿童视力、龋齿、尿常规有影响。[结论]该企业对周围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尚未发现其显著影响周围儿童的健康状况,仍需加紧采取有效的铅污染预防控制措施。
胡飞飞周倩倩张正东张恒东朱宝立周连龚伟仲立新陈晓东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土壤
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人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人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6月底对江苏省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测定存在铅作业岗位空气中铅烟(尘)浓度,并收集2009至2011年共1364人次工人健康监护资料,包括血铅水平、工人一般情况、生活和卫生习惯。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铅水平影响因素。结果该厂12个铅烟检测点的铅烟浓度范围为0.008~0.354mg/m3,7个检测点不合格;27个铅尘检测点铅尘浓度范围为0.023—2.432mg/m3,24个检测点不合格,合格率均较低。调查对象血铅水平为(259.54±106.62)μg/L,其中96人次(7.04%)血铅≥400μg/L,需被列为疑似观察对象,未发现血铅≥600μg/L者。男性血铅水平[(279.76±114.93)μg/L]高于女性[(242.44±95.86)μg/L](t=6.441,P〈0.01),男性血铅≥400μg/L比例(11.04%,69/625)高于女性(3.65%,27/739)(x2=28.237,P〈0.01);接触铅烟(尘)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265.93±103.70)Ixg/L]高于非接触铅作业工人[(205.30±115.62)μg/L](t=-6.037,P〈0.01),接触铅尘作业工人血铅水平[(267.38±98.02)μg/L]高于接触铅烟作业工人[(260.81±121.80)μg/L](t=-2.408,P〈0.05),接触铅烟(尘)作业工人血铅≥400μg/L比例(7.60%,93/1223)高于非接触铅作业工人(2.13%,3/141)(∥=4.538,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0.03mg/m3及铅尘浓度≥0.05mg/m3(OR=1.59,95%CI:1.06—2.39),工龄≥3年(OR=1.82,95%CI:1.12~2.98),吸烟(OR=2.06,95%CI:1.27—3.37)是工人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该企业铅尘超标较严重,接触铅烟(尘)作业工人职业性铅危害严重,�
周倩倩张恒东胡飞飞夏超一龚伟朱宝立杨红
关键词:铅中毒流行病学因素
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完善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WHP)工作有利于增强工人健康意识,对预防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有重要意义[1],但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企业自主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仍相对较少[2]。本文以江苏省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36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健康教育干预、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健康促进,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及血铅含量的变化情况。
周倩倩胡飞飞龚伟朱宝立张恒东杨红
关键词: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流行病学因素
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防护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检测报告和工人血铅含量,评估铅烟(尘)防护效果。结果显示,铸板、分片、刷片等多个岗位通风效率不足。铅烟(尘)检测点合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人血铅含量和疑似慢性铅中毒患病率先降低后稍有升高,铅尘岗位高于铅烟岗位。铅危害严重的现状表明,企业仍需加大铅烟(尘)危害防治的力度。
周倩倩胡飞飞赵亮亮龚伟朱宝立张恒东
关键词:铅烟铅尘血铅
miRNA及其在职业医学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家族成员之一,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体。它通过与靶基因的结合来抑制mRNA的翻译或诱导其降解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胡飞飞周倩倩朱宝立龚伟张恒东张正东
关键词:MIRNA调节靶基因家族成员MRNA内源性
职业性铅接触人群健康危害及其健康促进干预研究
周倩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