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远稳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休闲
  • 2篇休闲美学
  • 2篇身体
  • 2篇诗歌
  • 2篇诗歌创作
  • 2篇维度
  • 2篇写作
  • 2篇和诗
  • 2篇北宋
  • 2篇唱和
  • 2篇唱和诗
  • 1篇叙事
  • 1篇叙事风格
  • 1篇语言
  • 1篇整体性
  • 1篇致知
  • 1篇生成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观
  • 1篇生态实践

机构

  • 11篇玉溪师范学院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4篇吴远稳
  • 1篇马正平
  • 1篇吴正荣
  • 1篇方波
  • 1篇赵珏

传媒

  • 2篇写作
  • 2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滇池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德宏师范高等...
  • 1篇高校招生(高...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外国美学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宋唱和诗研究
唱和在北宋是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然而,由于大部分人对唱和诗持否定态度,北宋唱和诗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北宋唱和诗在诸如唱和主体的互动、唱和文本的互涉等方面仍存在研究空间。基于此,本文拟以北宋唱和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唱...
吴远稳
关键词:唱和诗
文献传递
南传佛教的生态实践关怀
2014年
南传佛教的生态观是其对生命与自然的综合认知与践行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种整体性、共生性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的形成与其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有些认知直接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践行和表达。在其影响方面,体现在其对生命的呵护以及家园环境的爱护行为之中;在其传承上,体现在其与南传佛教信仰地区信徒的渗透和互动上。因此,南传佛教的生态观及其生态实践在缓和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关系方面有很大理论实践意义。
吴远稳吴正荣
关键词:南传佛教生态观生态实践
写作行为的默会维度被引量:1
2020年
无论是实用写作还是文学创作,本质上都是一个默会整合活动,其差异是默会整合力的差异。具体体现为对辅助觉知和焦点觉知的整合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差异。同所有的实践行为一样,写作行为的默会整合活动在波兰尼看来是一个三部体的整合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辅助觉知起到支撑、路径和线索作用,而焦点觉知就是这些作用下的产品和结晶。写作学的重点在于辅助觉知而不在焦点觉知。写作行为中的辅助觉知是默会的,很难用语言完全说明,它存在着一个默会维度。
吴远稳
关键词:写作行为
带刺的语言(评论)——评王祥夫的中篇小说《伤害》
2006年
冬天的豪猪在寒冷的驱使下每每会聚集在一起取暖,而周身的利刺又会让它们无所适从,它们相互伤害,最后被落得个遍体鳞伤,流血奔逃。利刺是保护身躯用的,但却有诸多无端的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也是带刺的,这刺主要由语言构成,人与人之间的许多伤害也是由语言来执行的。王祥夫的中篇小说《伤害》也就是叙述了这样一场由语言所执行的伤害,这是一场家庭风波,是一场有误会的骂架斗气,大致上属于家庭问题,也经历了由导火线到点燃到扩大化再到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真相大白的过程,小说一来就谈肝火和脾气都很旺盛的董老师把家里具有象征意义的双人大床给锯开了,紧跟而上的就是开战。
吴远稳
关键词:家庭问题
从“互文性”的角度看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
2010年
本文主要从"互文性"的角度分析了黄庭坚诗歌创作理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诗歌文本构建上的"互文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种特征的深层原因,同时还探讨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文本构建中的运用及其得失。
吴远稳
关键词:黄庭坚诗歌理论互文性
休闲美学视阈下的小城镇品质提升
2014年
云南玉溪作为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小城镇代表,已挖掘了其山水资源,开发了其人文底蕴,但在休闲品质的提升方面尚存在不足。以玉溪为例,分析其在宜居之城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依托休闲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小城镇由宜居城市真正提升为休闲之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具有典型意义和启示意义。
方波吴远稳
关键词:休闲教育场域
对《歌剧魅影》中“气氛”的美学考察被引量:4
2020年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舞魅影》在"制造气氛"方面有独到之处,剧作主要通过叙事艺术、舞台设计、声乐、道具等方式为"气氛"的营造铺设条件。在此基础上,观众通过身体的临场感知使得"气氛"的生成变为现实。这两个连续的层面保证了观众对《歌剧魅影》'气氛美"的欣赏成为可能。简言之,通过对"气氛"的感知,观众产生美的判断。这种判断反过来证明"气氛"乃是一种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居间物,它与美有着天然的相似性。或者可以说,这种既不是主观美也不是客观美的类似物,正是美生成的依据。
吴远稳
关键词:戏剧批评《歌剧魅影》
所有的努力都走向未来
2018年
我小时候生活在云贵交界处一个名为“摩嘎”的小山村里,那里自然条件恶劣,每到春夏之际就会没有水喝。老家的人们世代务农,因为缺水,农作物只有玉米和洋芋。因此,对于我们那一代的人来说,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两条路,要么出去打工,要么读书。
吴远稳
关键词:农作物缺水
论波兰尼的绘画理论——兼与彭锋先生商榷
2020年
波兰尼的默会致知理论以及他对绘画知觉模式的讨论,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彭锋认为,波兰尼的理论能够令人信服地解释西方具象派绘画,但是无法适用于重视写意的中国绘画和现代抽象绘画。这是一种误读。在波兰尼的理论中,观看者的辅助觉知(相当于身体觉知)、焦点觉知(相当于心灵觉知)与执行"看的动作"的人呈现为一个默会整合结构。这个结构,以及基于此结构的波兰尼的绘画理论,并没有指向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而恰恰指向了艺术的一般知觉模式。
吴远稳
关键词:波兰尼
舒斯特曼休闲美学的身体实践维度
2015年
休闲首先指向的是我们身体的维度,与身体相关,其次还涉及到德性、境界、自由等方面,因此,身体实践在休闲美学中有着重要位置。以休闲为研究对象的休闲美学难以忽略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实践维度,这种实践是对人的异化的回归,它既不单独指向肉体,也不单独指向心灵,而是指向一种人的综合的生活世界,这种生活世界包含了人与自身、自然、社会的默然融合。在休闲的境界中,人不断地提升自我,陶冶自我,从而生成新的自我。
吴远稳赵珏
关键词:休闲休闲美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