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莎

作品数:32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理
  • 8篇细胞
  • 7篇尸检
  • 7篇免疫
  • 7篇畸形
  • 7篇病理分析
  • 6篇围产
  • 6篇围产儿
  • 6篇临床病理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病理学
  • 6篇产儿
  • 5篇细胞瘤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小儿
  • 5篇儿童
  • 4篇心肌
  • 4篇母细胞
  • 4篇母细胞瘤

机构

  • 2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0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吕梁市人民医...

作者

  • 32篇吴莎
  • 22篇邹继珍
  • 21篇蔡玲玲
  • 16篇林久治
  • 6篇陈岚
  • 5篇崔小岱
  • 5篇何偲
  • 4篇孙国贤
  • 4篇蒋岩
  • 3篇张霆
  • 3篇陈岚
  • 3篇郑晓瑛
  • 3篇冯雪莲
  • 2篇包天桐
  • 2篇白云
  • 2篇刘哲伟
  • 2篇宋万波
  • 2篇肖萍
  • 2篇鲁杰
  • 1篇陈超

传媒

  • 6篇北京医学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国际小儿肿瘤...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邹继珍白云何偲肖萍蔡玲玲吴莎李競贤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胎儿和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病理分析(附243例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胎儿及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特点。方法对243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及围生儿进行尸检分析。结果胎儿及围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19.6%,其中城区占24.4%,居各类畸形之首,常见的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心室发育不良、单干动脉及完全性大动易位等;乡镇占15.3%,居各类畸形的第2位。致死性畸形城区多于乡镇;复合畸形乡镇多于城区。结论城区(北京市)先心病的检出率高于乡镇地区(吕梁地区),且检出率与孕周有关。
蔡玲玲吴莎邹继珍何偲林久治高宝英高明伟高冬莲杨桂莲许桂英李福莲
关键词:胎儿围生儿尸检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山西省吕梁地区242例围产儿及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病理学分析
2011年
为了解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神经管畸形的病理特点,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其所辖的柳林县、中阳县、交口县、临县及吕梁市全面开展了围产儿及围产前期胎儿死亡的尸体解剖工作,报告如下。
蔡玲玲邹继珍何偲吴莎林久治张霆郑晓瑛高宝英高明伟高冬莲杨桂莲李富莲许桂英
关键词:胎儿神经管畸形围产儿病理学分析病理特点尸体解剖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被引量:1
2013年
儿童发生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较罕见而独特的肺部疾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所以诊断相对较困难。治疗主要措施为全肺灌洗和经纤维支气管镜分段肺灌洗法。首都儿科研究所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邹继珍蔡玲玲吴莎何偲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经纤维支气管镜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全肺灌洗
婴幼儿喘息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染色方法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婴幼儿喘息患者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四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2例喘息患儿各取鼻咽分泌物1ml,制成4张涂片。经Carnoy氏液固定后,分别采用HE、Wright、WrightGiemsa及“1min染色”4种方法进行染色、读片和比较。结果4种染色检出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7.4%、79.0%、73.8%和75.8%。结论Wright或WrightGiemsa染色的方法较简便,显色清楚,可作为诊断哮喘的辅助手段。
蔡玲玲吴莎邹继珍张嘉琳沙丽刘传合陈超罗雁青陈育智
关键词: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染色方法喘息婴幼儿
青少年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两例报告
青少年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是近10年来逐步认识的一种新的病种,现报告两例如下:青少年硬化性小细胞恶性肿瘤又称为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和年轻成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
邹继珍吴莎蔡玲玲陈岚
关键词:青少年病例分析
文献传递
红芪提取物抗亲心肌柯萨奇B_3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体外试验表明红芪提取物(HE)具有明显抑制亲心肌柯萨奇 B_3病毒(CVB_(3m))繁殖和保护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体内试验表明 HE 对 CVB_(3m)感染小鼠具有减缓死亡、延长存活时间、保护其不得心肌炎或减轻心肌炎病变的作用。提示 HE 在控制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蒋岩崔小岱吴莎许峥马连华孙国贤
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2例被引量:1
2003年
邹继珍吴莎蔡玲玲陈岚冯雪莲
关键词:免疫组化细胞肿瘤腹腔肿瘤
学龄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lt in fection,RRI)儿童维生素A(VA)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学龄前RRI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VA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RRI组儿童血清VA均值(0.92±0.38)μmol/L低于对照组(1.24±0.35)μmol/L水平,儿童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ub-clinical syndrome vitamin Adeficiency SVAD)发生率10.4%和可疑SVAD发生率28.3%高于对照组6.8%和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RRI组儿童CD3+绝对数,CD4+百分数和绝对数,CD3/HLA-DR百分数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D8+百分数和绝对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I组儿童外周血γ-INF(94.80±63.29)和IL-2(131.52±35.47)ng/L低于对照组(172.95±70.41)和(192.39±31.38)n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63.84±11.40)ng/L和IL-10(411.95±76.3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93±9.29)和(172.64±82.07)ng/L水平(P<0.01)。RRI组儿童血清IgG(5.27±3.51)g/L低于对照组(7.35±3.23)g/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RRI儿童血清VA低于健康儿童水平,即存在较高SVAD和可疑SVAD状况。同时伴有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失衡,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发生障碍和体液免疫受到损害。
鲁杰吴莎蔡玲玲王伟马官福廖斌卢竞刘哲伟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学龄前儿童
515例围产儿尸检中所见致死性畸形的病理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明确致死性畸形在围产儿主要死因中的意义 ,分析来自产、儿科尸检中各系统畸形比较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在全面分析畸形的基础上 ,重点对 14 4例致死性畸形的顺位 ,及其在产、儿科尸检中的分布进行比较。 结果 畸形检出率占围产儿尸检的 5 0 .1% ,体表畸形最多。致死性畸形占畸形的 5 5 .8% ,依次为循环、消化、神经和呼吸系统畸形 ,其中 ,来自产科者多发畸形较多 ,常见者依次为循环、神经、呼吸和消化系统 ;来自儿科者单一畸形较多 ,常见者依次为循环、消化、呼吸和神经系统。 结论 致死性畸形是围产儿的第一死因 ,神经和消化系统的畸形的比较检出率 ,在产、儿科间存在较大差异。
邹继珍吴莎陈岚蔡玲玲林久治
关键词:死亡率尸体解剖畸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