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也凡

作品数:123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化学工程
  • 22篇电气工程
  • 14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9篇电池
  • 38篇燃料电池
  • 37篇固体氧化物
  • 36篇氧化物
  • 36篇氧化物燃料电...
  • 36篇固体氧化物燃...
  • 21篇纳米
  • 18篇陶瓷
  • 17篇阳极
  • 16篇SOFC
  • 15篇流延
  • 11篇水系流延
  • 11篇IT-SOF...
  • 9篇粉体
  • 9篇SR
  • 8篇电性能
  • 8篇阴极
  • 8篇NIO
  • 7篇纳米粉
  • 7篇纳米粉体

机构

  • 10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5篇厦门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4篇景德镇陶瓷大...
  • 2篇德镇陶瓷学院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济宁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122篇吴也凡
  • 86篇罗凌虹
  • 80篇石纪军
  • 73篇程亮
  • 18篇徐序
  • 13篇孙良良
  • 13篇林国栋
  • 13篇韦斐
  • 12篇何汝杰
  • 11篇黄祖志
  • 11篇王程程
  • 9篇陈猛
  • 8篇苏蕙
  • 8篇曾定
  • 8篇廖花妹
  • 7篇潘霞
  • 7篇卢泉
  • 7篇周健儿
  • 7篇蔡启瑞
  • 6篇余婷

传媒

  • 29篇陶瓷学报
  • 16篇中国陶瓷
  • 13篇硅酸盐学报
  • 10篇稀有金属材料...
  • 6篇中国陶瓷工业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 4篇佛山陶瓷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第16届全国...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5
  • 11篇2014
  • 16篇2013
  • 13篇2012
  • 15篇2011
  • 20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4篇1992
  • 11篇1991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0.8 Sr0.2 Co0.8 Mn0.2 O3/SUS430合金连接体制备及微观应变分析
作采用溶胶一凝胶提拉法制备了SUS430合金连接体LSCM涂层,探索了涂层的制备工艺,并采用X-ray衍射对涂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涂层X-ray衍射谱的Rietveld拟合,确定了LSCM涂层的精细晶体结构;基于Riet...
徐序罗凌虹吴也凡石纪军程亮
10%摩尔分数Gd_2O_3掺杂CeO_2纳米粉体水系流延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研究了10%摩尔分数Gd2O3掺杂CeO2(简称10GDC)纳米粉体的水系流延技术。重点在于探讨各种添加剂在流延浆料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最终得到最佳的10GDC纳米粉体流延浆料配方及其流延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聚丙烯酸(PAA)作为分散剂、聚乙烯醇(PVA)作为粘结剂、聚乙二醇作为塑性剂、控制浆料pH值为9.0~10.0可制备出具有高固相含量(55%体积分数)、稳定分散、具有适当粘度的浆料。该浆料流延、干燥后可以得到表面光滑、无裂纹、组分均匀、强度高、柔韧性好、生坯密度高(相对密度为51.5%)的流延坯片。
吴也凡罗凌虹程亮郎莹石纪军韦斐
关键词:水系流延纳米粉体燃料电池
NiO空心微球的规模化制备与表征
2009年
以氨水与硝酸镍为原料,在乙醇–水介质中,采用均匀沉淀法,85℃恒温条件下,无需模板的存在和水热处理,制备出前驱体α-Ni(OH)2沉淀。该沉淀经400℃煅烧后得到NiO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采用XRD和SEM对微球物相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微球具有六方相结构,纳米片竖直排列在球状壳层的表面,其中纳米片大小约为2μm×2μm,厚度小于100nm。研究了乙醇对于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形貌形成的作用,对空心微球的自组装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韦斐吴也凡罗凌虹石纪军程亮郎莹
关键词:NIO空心微球纳米片自组装
IT-SOFC硼酸盐封接玻璃的相关性能研究
2012年
以传统的玻璃制备方法熔融法制备出适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用的B_2O_3-CaO-BaO-Al_2O_3-SiO_2-La_2O_3体系微晶玻璃封接材料。球磨5h的时间可以满足对封接材料粉体的制备要求,对应的粒径分别在0.61μm和2.9μm附近,在相应的累积曲线中99%以上小于9μm;微晶玻璃ACl的SEM照片显示片状的六方钡长石晶体从表面向外生长着并在整个微晶玻璃中错乱生长,还夹杂着一些不规则晶粒;在650~800℃之间,封接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阻抗值均在10~4~10~5Ω.cm^2范围内,说明封接材料玻璃粉具有相当好的绝缘性能,符合IT-SOFC对封接材料的绝缘性要求。分别对微晶玻璃ACl和多孔的阳极薄片及微晶玻璃ACl和致密的电解质薄片的界面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试。测试表明,在800℃热处理100h后,ACl封接材料与阳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之间的结合面非常紧密,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ACl封接材料具有好的气密性和热化学稳定性。
陈虎吴也凡
关键词:微晶玻璃SOFC
新型铝硅酸盐复合陶瓷材料的研制
2008年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对粉煤灰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高活性粉体,降低了样品烧结温度。测试了粉煤灰改性前后表面荷电(ξ电位)随pH值的变化情况,确定了改性体系最佳pH范围是7.8~8.1。借助DTA-TG分析和XRD分析研究了粉体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确定了改性粉煤灰预处理制度及制备样品的烧成制度。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样品的最优配方,在950℃烧成时,样品抗压强度比未改性的强度增加31.6%。
石纪军吴也凡陈猛赵学国何汝杰罗凌虹
关键词:铝硅酸盐溶胶-凝胶粉煤灰
SOFC纳米La_(0.6)Sr_(0.4)Co_(0.4)Fe_(0.6)O_3阴极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EDTA-柠檬酸复合络合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纳米阴极粉体La0.6Sr0.4Co0.4Fe0.6O3(LSCF)。运用TG-DTA、FT-IR、XRD、SEM、TEM和电化学分析仪分别对产物形成过程、晶体结构、粉体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采用EDTA和柠檬酸同时作为络合剂进行络合反应所制备的凝胶,能在较低的温度(600℃)下生成按化学计量配比的钙钛矿晶体La0.6Sr0.4Co0.4Fe0.6O3,800℃下煅烧的粉体粒子仅为20~30nm,粒子大小较一致,团聚体较少,呈球形。进一步测试其电化学性能,采用该粉体制备阴极的阳极支撑型SOFC纽扣电池(GDC+Ni GDC LSCF)具有较高的性能,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700℃、750℃工作温度下,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72 W cm-2,0.85 W cm-2,与相同条件下采用柠檬酸单一络合法制备的LSCF粉体相比,电性能有明显提高,其最大功率在700℃、750℃下分别只有0.22 W cm-2、0.46 W cm-2。
吕晨罗凌虹吴也凡程亮石纪军孙良良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纳米粉体
高孔隙率YSZ–高致密YSZ薄膜共烧复合体的制备被引量:7
2011年
在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制备过程中,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改性的石墨粉体为造孔剂,以8%(摩尔分数)Y2O3稳定的ZrO2(8%in mole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YSZ)粉体+石墨造孔剂为支撑层原料,与自制的水系流延YSZ电解质薄膜一起共压,制备了YSZ+石墨–YSZ薄膜复合体,在1 470℃下共烧4 h后获得高孔隙率YSZ–高致密YSZ薄膜共烧复合体。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中石墨含量和粒度对共烧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粒径为6μm以下的石墨粉体作造孔剂能获得无开裂的多孔YSZ–YSZ薄膜共烧体,其共烧体为双层结构,层间结合紧密、结构均匀,孔隙率高达68%(体积分数)。在造孔剂的含量变化与材料烧成收缩率的关系中,造孔剂含量存在1个最佳含量值,当造孔剂含量在最佳值附近时,制备的共烧复合体质量最好。该最佳含量值随造孔剂颗粒尺寸大小不同而变化。
罗凌虹汪兴华吴也凡程亮石纪军
关键词: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孔隙率造孔剂
SUS430合金连接体La0.8Sr0.2Co0.8Mn0.2O3涂层的制备及微观结构表征
<正>本工作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了SUS430合金连接体LSMC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ay衍射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微观应力进行了研究。FESEM形貌观察显示该方法制备的LSMC涂层晶粒细小,致密...
徐序罗凌虹吴也凡
文献传递
腺苷酸化合物与固氮酶组分结合的化学模拟
1991年
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它们的活性中心分别由钼铁硫原子簇和Fe_4S_4原子簇所组成。MgATP除了与铁蛋白结合外,是否还能与钼铁蛋白结合,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而未能定论。
吴也凡曾定林国栋洪亮蔡启瑞
关键词:原子簇固氮酶
电子传递促进的ATP水解
1991年
铁蛋白在结合MgATP时,MgATP基本上不水解,只有在与钼铁蛋白结合并传递电子给钼铁蛋白时,MgATP才酶促水解为MgADP和Pi(磷酸根),电子传递和ATP的水解是两个快速的偶联过程。[Fe_4S_4(SPh)_4]^(-2)
吴也凡曾定林国栋洪亮蔡启瑞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电子传递水解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