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丽丽

作品数:135 被引量:1,126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6篇中医
  • 39篇应激
  • 26篇四逆
  • 26篇四逆散
  • 26篇加味
  • 26篇加味四逆散
  • 22篇心理
  • 20篇抑郁
  • 20篇海马
  • 19篇心理应激
  • 18篇抑郁症
  • 18篇皮质
  • 17篇慢性
  • 14篇中医基础
  • 14篇中医基础理论
  • 14篇逍遥散
  • 14篇下丘
  • 14篇下丘脑
  • 14篇教学
  • 13篇受体

机构

  • 135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中医研...
  • 2篇广州市天河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扬子江药业集...

作者

  • 135篇吴丽丽
  • 121篇严灿
  • 51篇徐志伟
  • 32篇潘毅
  • 31篇王文竹
  • 15篇敖海清
  • 14篇史亚飞
  • 11篇刘凌云
  • 10篇邓中炎
  • 9篇刘书考
  • 9篇祝鹏辉
  • 9篇王剑
  • 7篇李艳
  • 5篇陈洁
  • 5篇李建平
  • 5篇冉川莲
  • 5篇李玲
  • 4篇刘琰
  • 4篇陈权韩
  • 4篇苏俊芳

传媒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江西中医学院...
  • 5篇中药药理与临...
  • 5篇中国中医药现...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4篇中国医学教育...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医教育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高教学刊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医研究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9篇2006
  • 6篇2005
  • 20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更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其它课程必备的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是中医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创新线下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及加强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吴丽丽严灿祝鹏辉骆欢欢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创新思维
加味四逆散对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n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观察调肝治法方药——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 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施加任何刺激)、模型组(给予21 d的随机应激刺激)、加味四逆散组(每次刺激前1 h灌胃中药1次,剂量为3.38 g/只)。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次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NOS表达。【结果】3组大鼠海马的CA3区锥体细胞均有nNOS表达,而模型组表达的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其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累积分显著性增多(P<0.01);加味四逆散可显著性降低大鼠海马nNOS表达,减少其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累积分(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改善慢性心理应激的作用与其能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nNOS的高表达,从而避免NO升高损害细胞有关。
王文竹严灿徐志伟吴丽丽
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观察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照观察了107名哮喘患者穴位敷贴、氨茶碱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穴位敷贴组远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2 17 % ,显著高于氨茶碱组的24 00 %(P<0 05) ;②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各辨证分型的近期疗效 ,发现肺寒型疗效最高(P<0 05) ,肾虚型疗效最差(P<0 05) ;并发现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与近期疗效无显著关系(P>0 05 ,P>0 05)。结论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哮喘具有确切疗效 ,无明显副作用 。
陈劼吴丽丽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中药穴位敷贴中医药疗法
抗抑郁中药复方药效学实验中给药时间与剂量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复方药效学实验中给药的时间与剂量。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方法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及不同给药剂量的加味四逆散对悬尾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加味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给药7天和14天均不能有效缩短悬尾小鼠的不动时间;给药21天时,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悬尾小鼠的不动时间。结论:抗抑郁中药复方大多起效较慢,在复方药效学实验中可以通过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选择较低给药浓度进行药效的观察。
冉川莲严灿吴丽丽刘书考
关键词:加味四逆散悬尾实验
建立及早干预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后精神心理创伤中西医结合方案思考
2022年
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属于强烈的社会性应激源,使人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并处于危机状态。对危机状态进行及早干预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灾难和创伤事件导致的精神创伤及其相关疾病。笔者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例,对比分析了中西医学各自的干预措施以及存在的特色和不足,认为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如何构建及早干预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后精神心理创伤的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笔者从理论互补、基础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许汉芳吴丽丽严灿
关键词:重大灾难突发事件中西医结合
湿邪致病初探——湿阻证发病机制及诊断多因素判别分析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湿邪是外感六淫之一,结合岭南地区潮湿的气候环境,探讨湿邪致病的机理及客观规律很有必要.而湿阻证是临床最常见的湿证之一,以全身困重倦怠、胸闷脘痞、腹胀纳呆、便溏、口粘苔腻、脉濡...
吴丽丽
关键词:湿邪湿阻证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分析脓毒症小鼠模型的研究
2022年
目的对近年国内高水平脓毒症小鼠实验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其应用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对推进脓毒症临床前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国内中国知网(CNKI)双核心期刊(即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具备其中任意二者)中脓毒症方向运用小鼠的研究进行整理计量,分析目前国内脓毒症小鼠模型的品系应用、性别分布、机制方向及造模手段等现状。结果共得到来自53家期刊的126篇运用脓毒症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其中脓毒症脑损伤为近期的研究热点(34篇,26.98%),新兴的研究机制以细胞焦亡、肠道菌群及铁死亡为主。研究中所用小鼠品系以C57亚系为主(89/126),C57BL/6最多(54/89);研究多采用单雄性小鼠设计(110,87.30%);造模方式以盲肠结扎手术(CLP)法为主(84,67.2%),但各研究盲肠结扎位置。穿刺次数和针头型号存在较大差异;其次为脂多糖(LPS)注射法(39,31.2%)。结论目前国内脓毒症小鼠实验研究中小鼠的品系背景、性别构成、所处年龄和造模手段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国内研究人员普遍不够重视,报道常有缺失,造成研究结果复现能力不佳、难以推广转化等问题。急需对脓毒症模型造模手段的标准化展开相应研究,并推出成体系的模型报告标准,这是研究可重复性和可信度的基础保证。
田圆梁群潘郭海容张典贾璇吴丽丽
关键词:脓毒症小鼠模型小鼠品系
调肝治法方药抗慢性心理应激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理研究
心理应激是指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关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付能力不平衡的认识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主要可以通过感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机制影响健康,机体的应激机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激最主要的...
王文竹严灿徐志伟吴丽丽史亚飞
文献传递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探讨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又被称为“次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灰色状态”或潜证期。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吴丽丽徐志伟严灿王文竹
文献传递
一种从丹栀逍遥散中提取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民方丹栀逍遥散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按一定比例所复合而成的复合物。本发明的复合物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疾病、亚健康状态及疲劳综合症方面具有优异的效果。
徐志伟严灿吴丽丽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