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晓晶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岩溶
  • 6篇土壤
  • 5篇环境意义
  • 4篇基岩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过程
  • 2篇洞穴滴水
  • 2篇洞穴水
  • 2篇岩溶地区
  • 2篇有机质
  • 2篇运移
  • 2篇植被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气温变化特征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教育部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 1篇国立成功大学

作者

  • 13篇向晓晶
  • 9篇王建力
  • 7篇李俊云
  • 6篇李廷勇
  • 4篇陈昀暄
  • 4篇张天文
  • 3篇周福莉
  • 2篇邵发仙
  • 2篇郭子兴
  • 2篇白莹
  • 1篇彭玲莉
  • 1篇李红春
  • 1篇强杨
  • 1篇李玄
  • 1篇陈虹利
  • 1篇谢世友
  • 1篇衣成城
  • 1篇黄讯
  • 1篇徐星娜
  • 1篇韩晓莉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Meteor...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芙蓉洞岩溶系统中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洞穴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和水(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中钡(Ba)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洞穴岩溶生态系统中Ba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不同物质中Ba含量不同,不同类型岩溶水中Ba2+含量有较大差别。洞穴滴水和岩溶泉水的Ba/Ca值基本介于土壤和基岩的Ba/Ca值之间,且与当地外界气候变化相关。Ba元素在岩溶洞穴系统中的含量不仅能指示上覆岩-土-水迁移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特征,还能反映洞穴滴水的形成信息。
向晓晶王建力李俊云
关键词:基岩土壤洞穴水
渝西北小流域平原洪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2009年8月渝西北嘉陵江北碚段支流龙凤溪一次洪水沉积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洪积物粒径组分中边滩以砂粒和粉砂粒为主,分别占到了47.02%和46.01%.低、高河漫滩则是以砂粒成分为主,其中砂质组分含量分别为82.15%和83.20%;3种地貌单元砂粒和粘土含量自边滩向高河漫滩递增,粉砂组分递减;(2)粒度参数特征可以看出此次洪水水动力条件加强和其他物质掺入使这次洪水分选变差;偏度值指示出洪水过程中粗细颗粒含量均比平时增多,峰度参数值表示洪水期河流分选能力更差;(3)频率曲线变化说明高河漫滩水动力条件以层流为主,水流方式平行于河道,低河漫滩和边滩以紊流为主;概率累计曲线中边滩沉积物搬运方式为牵引,跳跃和悬浮,而低、高河漫滩则呈现出2段式特征;总体上表现出此次洪水水动力特点:水动力强,携砂量大,内部变化复杂,对河道破坏力大.
张天文王建力强杨徐星娜向晓晶韩晓莉
关键词:粒度特征环境意义
重庆芙蓉洞洞穴系统元素运移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洞穴次生沉积物已成为研究岩溶地区古气候变化的重建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替代指标。洞穴上覆基岩和土壤是滴水中多种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重要物质库;而大气降水在土壤和基岩运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过程决定了...
向晓晶
关键词:岩溶地质洞穴沉积物地球化学
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洞穴滴水水化学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Ca2+、Mg2+和Sr2+在基岩中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39 949ppm、129 607 ppm和123 ppm,在土壤中分别为37 458 ppm、28 360 ppm和49ppm,土壤渗透水中分别为25.55 mg/L、11.04 mg/L和0.026 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 mg/L、37.87 mg/L和0.044 mg/L。Ca、Mg和Sr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不同滴水点的水其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岩-土-水中的分布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向晓晶李廷勇王建力李俊云陈昀暄周福莉张天文白莹
关键词:岩溶基岩土壤洞穴滴水
芙蓉洞洞穴水离子浓度和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通过对芙蓉洞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泉水和洞穴滴水、池水的地球化学指标监测,结合当地的器测数据,初步认为洞穴滴水的Sr2+、Ca2+、Mg2+浓度及其比值既取决于环境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也受到上覆岩土作用的影响。芙蓉洞外山上的6#泉水Ca2+平均浓度为45.81 mg/L,洞内1#、3#滴水Ca2+的平均浓度64.59 mg/L,2#和4#池水中由于Ca2+沉积,浓度下降到24.74 mg/L,下降了大约61.7%。Mg2+和Sr2+的浓度在泉水、滴水和池水中的变化规律与Ca2+基本一致。各种水体中Cl-的浓度变化幅度较小,平均浓度为1.720.2 mg/L。岩溶水与基岩作用时间长短以及运移过程中Ca2+的前期沉积作用对各元素与离子含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旱季Ca2+的前期沉积作用和雨季基岩的溶蚀及雨水的稀释作用主导着岩溶水中Mg/Ca与Sr/Ca的变化,这些指标能对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做出响应。
衣成城李廷勇李俊云王建力向晓晶白莹唐亮亮谢世友
关键词:洞穴水离子浓度极端气候事件
碳同位素(δ^(13)C)在重庆岩溶地区植被-土壤-基岩-洞穴系统运移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δ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δ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究地区16个科的27件植物样品的13C平均值为32‰,而样方生物量调查表明地表植物的碳同位素加权平均值为33‰;采自5个土壤剖面的54个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δ13C平均值为22‰左右;显示在植物分解过程中,轻同位素(δ12C)倾向于进入CO2气体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同位素变重.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对洞穴滴水中DIC-δ13C的监测中,发现洞穴滴水和池水的DIC-δ13C冬季较夏季偏重,可能反映夏季洞穴水中DIC有较多的有机碳分解来源.所有滴水的DIC-δ13C平均值为11‰,远比土壤有机质的δ13C平均值重,说明在洞穴滴水的DIC中有来自无机碳的影响.采自芙蓉洞内5个观测点的现代碳酸钙沉积物的δ13C相对变化比较均一,与滴水中DIC-δ13C接近于同位素平衡状态.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洞穴沉积物的碳同位素在适当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反映洞穴上覆植被变化的有效工具.
李廷勇李红春向晓晶郭子兴李俊云周福莉陈虹利彭玲莉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壤有机质
近52年宝鸡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1952-2003年宝鸡市气温资料,对宝鸡气温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宝鸡市年平均气温、各季节平均气温于1980年前呈波状上升,1980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变化经过了升-降-升的过程,而秋冬两季则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夏季气温的稳步上升对均温上升贡献较大。并据此对宝鸡市52年来均温变化趋势类型进行检验。
张天文王建力向晓晶邵发仙
关键词:温度
碳同位素(13C)在重庆岩溶地区植被-土壤-基岩-洞穴系统运移特征研究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 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 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
李廷勇李红春向晓晶郭子兴李俊云周福莉陈虹利彭玲莉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壤有机质
重庆岩溶区上覆土壤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指示被引量:1
2012年
对重庆武隆岩溶区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粒度参数、粒度曲线、结构参数散点图等与各种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样品的粒度特征与河流相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坡积物等物质的粒度特征差异较大;与黄土高原红粘土、黄土古土壤、镇江下蜀土的粒度特征存在相似性,但仍有一定差异;与贵州碳酸盐岩上覆堆积物的粒度特征有较为一致的特性.根据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推测,其沉积过程中溶蚀作用占主导,与先前风化形成该土层的原岩层性质有关,并有一定风成成因,同时还与坡面流水有一定关联.
陈昀暄王建力李俊云向晓晶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岩溶
重庆芙蓉洞土壤渗透水-滴水的元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3种水(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滴水)元素的变化幅度在年内都有各自的变化范围,Ca2+、Mg2+、Sr2+和SO24-在土壤渗透水中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55,11.04,0.026,15.39mg/L,在表层岩溶泉水中分别为65.76,33.16,0.035,21.18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37.87,0.044,11.38mg/L。3种水之间存在大致协调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Ca2+、Mg2+、Sr2+浓度的变化呈枯水期变幅大、雨季变幅小的特征,SO24-浓度则因不同的点而存在一定差异。受土壤水热条件以及生物过程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土壤渗透水中各元素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6个洞穴滴水中Ca2+、Mg2+和Sr2+浓度在冬季枯水期出现低值,MP2点的SO42-浓度随降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不同滴水点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对降水的季节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
向晓晶李廷勇王建力李俊云陈昀暄周福莉黄讯
关键词:洞穴滴水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