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文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植物
  • 3篇植物区
  • 3篇植物区系
  • 3篇区系
  • 3篇高等植物
  • 2篇多样性
  • 2篇中国植物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新分类群
  • 2篇连通性
  • 2篇类群
  • 2篇分类群
  • 2篇保护区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沿岸
  • 1篇植物多样性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东新峰药业...

作者

  • 8篇叶文
  • 4篇李振基
  • 3篇陈圣宾
  • 2篇汪秀芳
  • 2篇刘军
  • 2篇陈鹭真
  • 2篇杜诚
  • 1篇陈文俐
  • 1篇关少华
  • 1篇林鹏
  • 1篇裘丽
  • 1篇董仕勇
  • 1篇杨伟伟
  • 1篇宋爱琴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植物新分类群、新名称变化2022年度报告
2023年
中国植物物种名称随着新分类群的发表和新记录的发现而增加,随着新分类处理带来的组合、替代和归并而变化,随着名称修订和错误订正而改正,随着中国产地被排除而减少。这些资料都零散地存在于各种出版物中,需要及时整理并在具体类群专家指导下尽快收录于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之中。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数据校正,筛选出2022年出版的1部书籍和62种刊物中发表的403篇文章,对其中与中国植物物种编目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并将标准化的数据以Excel文件的形式共享。排除异常数据后,2022年中国境内共发表植物新属12个,新种286个,新种下类群20个,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及种下等级57个,重新发现多年未见物种4个,排除中国分布物种6个。新发表的物种分别属于被子植物(262种及种下等级)、裸子植物(1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8种)、苔藓植物(15种及种下等级),其中155个类群发表时提供了除形态学信息之外的分子系统学、染色体、微形态、基因组等方面的证据,综合性证据的使用率超过50%,有92种在发表时就依据IUCN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状态。云南、四川、西藏、广西、贵州等西南省区发表和发现的新分类群和新记录数量最多,墨脱是全国新分类群发现最多的县。2022年中国还发表新组合(等级)名称122个,新名称11个,有103个植物名称被处理为76个物种的异名,重新承认4个物种。2022年高等植物净增加346个分类群,占全国高等植物总量的0.89%,240个高等植物名称发生变动,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0.62%,总体植物名称变化率为1.5%。
杜诚刘军叶文廖帅
关键词:高等植物新分类群
武夷山脉南北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递增.由物种数及丰富度指数DGl可以得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容量最大.连通性方面,武夷山脉不同的保护区间物种水平的相似性不到55%,而从武夷山脉南段至中段、中段至北段,种的β多样性指数βL值都达到30%,这两点说明武夷山脉是蕨类植物的现代分化中心之一.通过考察Cody指数βC发现,中段的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重要节点.虽然流通率表明武夷山脉蕨类植物的连通性较强,但在物种水平上,更替值在南段到中段、中段到北段均超过3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与建设供动植物物种迁移的生态廊道.由于保存了较多的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和局域种,在充分考虑物种权值的前提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质量指数值达764,因此其多样性质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群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叶文李振基BENITO C TanCHANG Ying陈鹭真何建源刘初钿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连通性自然保护区
漳江流域沿岸植物叶片中Si元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该文研究了漳江流域沿岸48种植物成熟叶片中Si元素含量及其随环境因子和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叶片平均Si含量为1.23%;不同植物叶片Si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是笔管草,达5.88%;最低的是桃金娘,仅0.02%.48种植物中的17种是Si积累者,叶片Si平均含量为2.53%;31种是非积累者,叶片中Si平均含量为0.28%.从植物所属科来看,含Si量较高的主要有禾本科、木贼科、紫萁科、凤尾蕨科、鸭跖草科和桑科植物.研究还发现从上游到下游,土壤Si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马缨丹和鸭跖草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有效Si含量呈正相关,桐花树和秋茄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盐度呈正相关.
汪秀芳叶文陈圣宾关少华杨伟伟李振基
关键词:植物叶片SI含量
武夷山脉南北维管束植物生物多样性流被引量:14
2006年
从宏观层面定量研究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3个自然保护区中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随着气候变冷,热带性成分呈现递减趋势,温带性成分呈现递增趋势,不能互相取代.利用β多样性指数可以获得远程保护区之间丢失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βL值对保护区之间各生物类群进行测度,可以确定在某一区域是否有建立新保护区的必要,该临界值为:科的βL为5%,属的βL为15%,种的βL为20%.基于此,应该在南段和中段之间选择生境作进一步保护.武夷山脉南北3个保护区科的相似性很高,属的相似性较高,物种水平上ISJ值高于54.48%,ISC值高于70.53%,凸显了进化过程中沿着山脉的物种流作用.DGl值和βC,值表明3个保护区都是生物多样性流的重要节点,但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质量最高.
李振基林鹏叶文陈鹭真裘丽陈圣宾刘初钿何建源戴德升李林
关键词:连通性植物区系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高等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2023年
广东省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全国第六。本研究依据植物志、植物图鉴、保护区植物名录、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结合标本数据和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广东省高等植物多样性名录和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某个具体县市级的分布。截至2023年7月,本数据集收录广东省高等植物72,279条分布记录,共计374科2,284属8,106种(含种下等级)。广东省本土野生高等植物350科1,828属6,864种,其中苔藓植物(包括角苔类、苔类和藓类)96科272属865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6科123属642种,裸子植物7科17属35种,被子植物211科1,416属5,322种,有17种为广东省新分布种。种数最多的前10科依次是禾本科、豆科、兰科、莎草科、茜草科、唇形科、菊科、蔷薇科、樟科和苦苣苔科。本数据集也收录了广东省入侵植物58科204属323种、归化植物62科206属257种,以及常见栽培植物129科441属662种。另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个广东省高等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共182科545属905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广东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资料和系统框架。
宋柱秋叶文董仕勇金梓超钟星杰王震张步云徐晔春陈文俐李世晋陈文俐徐洲锋廖帅童毅华曾佑派曾云保陈又生
关键词:高等植物编目植物多样性
中国植物新分类群、新名称变化2021年年度报告被引量:9
2022年
2021年中国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42个,其中新科1个,新属11个,新种289个,新亚种3个,新变种18个,新变型20个。新发表的物种分别属于苔类植物门(5个新种)、藓类植物门(4个新种)、石松门(3个新种)、蕨类植物门(22个新种)、裸子植物门(2个新种)、被子植物门(253个新种)。其中111个新种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分子证据,76个在发表时就依据IUCN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云南、西藏、四川和广西等西南4省区发表的新种最多,共占全国新种发表总数的63.3%;新种发现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台湾、海南、云南、浙江和广东等省区。2021年中国共发表植物新组合(等级)134个,新名称9个;发表国家级新记录62个;将92个名称处理为62个名称的异名;对7个名称进行了应用订正;重新承认了2个属和10个物种;新指定后选(新)模式物种49个;还新发现多年未曾发现的物种9个,排除物种分布7个。2021年中国高等植物净新增364个分类群,占全国植物总数的0.98%,230个高等植物名称发生变动,占全国植物总数的0.62%。
杜诚刘军叶文廖帅
关键词:高等植物新分类群
福建藓类植物区系与多样性研究
在深入福建省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明溪君子峰自然保护区的采集与标本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考证福建藓类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出福建己鉴定的藓类名录。结果表明福建藓类植物共有46科,206属,613种(含种以下单位...
叶文
关键词:藓类植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植物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7年
硅是地球上重要的矿质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认为硅的循环主要受岩石风化、矿物溶解和水体沉积的影响。实际上,植物在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它们能以无定型硅(SiO2.nH2O)的形式积累硅,称作生物硅(BSi)、植硅石或蛋白石。陆地植物每年以BSi的形式固定约1.68×109~5.60×109t的硅,通过枯枝落叶返回到土壤中的BSi有92.5%被植物再吸收,7.5%进入土壤库。陆地植物从土壤BSi库吸收的硅量远超过从岩石风化释放吸收的硅量,植物-土壤内循环的有效性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硅向河流和海洋的输送。在海洋中,硅藻通过吸收、溶解和沉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里的硅循环,硅藻每年固定的硅约为5.60×109~7.84×109t,同样,在向海底沉积的过程中,97%的BSi重新被硅藻吸收,每年只有1.43×108~2.55×108t(约3%)沉积到海底。可见,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硅的循环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作用。
汪秀芳陈圣宾宋爱琴叶文李振基
关键词: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