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育龙

作品数:47 被引量:702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经济管理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城市
  • 8篇城镇化
  • 7篇一带一路
  • 6篇城市化
  • 5篇城乡
  • 4篇都市
  • 4篇中国特色城镇...
  • 4篇特色城镇化
  • 3篇都市带
  • 3篇对外援助
  • 3篇援助
  • 3篇中国特色城镇...
  • 3篇人口
  • 3篇统计口径
  • 3篇外援
  • 3篇金融
  • 3篇口径
  • 3篇产能
  • 3篇城镇化道路
  • 3篇大都市

机构

  • 14篇宏观经济研究...
  • 8篇国家发展和改...
  • 8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国家发展和改...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国务院发展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国家发展改革...
  • 1篇商务部国际贸...
  • 1篇中国区域经济...
  • 1篇《中国发展观...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2篇史育龙
  • 5篇周一星
  • 3篇卢伟
  • 2篇杨宜勇
  • 2篇张小雷
  • 2篇焦永利
  • 2篇方创琳
  • 2篇欧阳慧
  • 2篇申兵
  • 2篇李晓鹏
  • 1篇毛汉英
  • 1篇陶松龄
  • 1篇曾澜
  • 1篇孙伟
  • 1篇张汉亚
  • 1篇李小英
  • 1篇王君
  • 1篇陈耀
  • 1篇杜宏茹
  • 1篇梅新育

传媒

  • 5篇宏观经济研究
  • 3篇宏观经济管理
  • 2篇经济研究参考
  • 2篇中国发展观察
  • 2篇人口与发展
  • 2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法律与生活
  • 1篇长江建设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决策咨询(安...
  • 1篇经济科学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科学.经济....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改革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镇产业布局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
城镇作为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城镇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针对我国城镇产业布局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重点引入了一系列城...
方创琳张小雷史育龙赵忠明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
文献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的六个“点位”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被引量:25
2015年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4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作了顶层设计。2015年2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自此,"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本期以"‘一带一路’建设的六个‘点位’"为主题,约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的六位知名学者,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物流体系构建、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合作、合作机制构建、智库支持等方面展开研讨,期冀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罗雨泽汪鸣梅新育许利平王义桅史育龙王佳宁
关键词:物流设施物流枢纽大物流物流通道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上)被引量:7
1995年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上)周一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史育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生)编者按:此文总结了我国在城市的行政地域与景观地域严重背离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行政地域区分城乡的种种弊端,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
周一星史育龙
关键词:人口密度统计口径城市建成区非农化城市化地区
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被引量:87
1996年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根据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实地考察,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在文中他借用古希腊人理想中建立的一个非常大的城市的名字Megalopolis,赋予Megalopolis一词以新的含义,使其成为用来表示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特定现象的专有名词.提出在美国东北海岸地区出现了崭新的人类社会居住空间形态——大都市带(Megalopolis),并认为这是对世界其它地区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意义的空间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长期的激烈争论.一些学者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居住空间形态发展演化的必由之路,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甚至将其发挥到极致.另一些学者则从学术概念和社会现象两个层面上同时否定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态势日渐成为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八十年代大都市带概念被介绍到国内后,同样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国内外不少持反对意见的学者都将其理解为多个城市的建成区过度膨胀造成的空间蔓延现象,这一点与戈特曼本文的原意是不一致的,也是出现许多分歧意见的基本原因.为此,本文对近四十年来西方学者就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针?
史育龙周一星
关键词:大都市带学术思想经济理论
培育区域协同增长极 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趋势展望被引量:2
2016年
展望"十三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将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
史育龙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结构性改革不平衡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下)被引量:3
1995年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下)周一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史育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生)四、中国城市空间关系分类及确定实体地域的方法上述方案从原理上讲是很简单的:即在现有城镇的建成区外再加一定纵深的近郊地域。...
周一星史育龙
关键词:统计口径建成区大学城
辽中南部都市区与都市连绵区研究
史育龙
关键词:都市区扩散
辽中南部市区与都市连绵区研究
以都市区和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功能地域和国家经济核心地区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是近半个世纪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中国的研究相对滞后,而且在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也多有歧义.为此该文从对都市区和都市...
史育龙
关键词: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扩散
21世纪东亚城乡转型管理
2017年
过去30年,在亚洲各国所推行的宏观发展战略影响下,东亚的城乡转型历程颇具特点,本文首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归纳。尽管东亚各国一直都表示重视乡村地区发展,关注粮食安全以及农村贫困等问题,然而实际推行的战略性政策却都强调将城市化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当然,这一倾向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规模经济、城市大市场的形成以及生产率提高等原因使城市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本文认为此种发展路径错误地将城乡割裂开来。事实上,发展应该致力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全面转型,而非放任城、乡在割裂状态下各自“变迁”。实证研究方面,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的转型历程,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其在人口规模、市场化以及管理城乡转型的制度能力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文章最后指出,要管理21世纪的城乡转型,必须重视空间属性。传统的城乡二分法必须转换为更加综合与协调的规划策略——以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统筹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各类活动。通过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框架将城市和乡村活动统摄起来,最终目标是创造出可持续的都市区、城市及社会。
T.G.麦吉焦永利李晓鹏史育龙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联系生态系统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塑造区域发展战略格局被引量:3
2017年
交通运输是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要突出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提高国际通道保障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便捷高效、开放融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时期的交通发展,必须着力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增强引领作用,构建交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二是发挥先导作用,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三是强化支撑作用,打造国际互联互通网络。
史育龙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