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晓新

作品数:16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项目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水利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水功能
  • 3篇水功能区
  • 3篇水生
  • 3篇水生态
  • 2篇生态保护
  • 2篇生态分区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质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总量控制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纳污能力
  • 2篇湖泊
  • 2篇河西走廊
  • 1篇滇池
  • 1篇点源
  • 1篇动态特征

机构

  • 15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长江水资源保...
  • 1篇黄河流域水资...
  • 1篇黄河水资源保...

作者

  • 16篇史晓新
  • 9篇张建永
  • 6篇朱党生
  • 5篇李扬
  • 3篇廖文根
  • 3篇马巍
  • 2篇程红光
  • 2篇禹雪中
  • 2篇高丽娜
  • 1篇刘卓颖
  • 1篇周奕梅
  • 1篇纪强
  • 1篇魏开湄
  • 1篇杨胜天
  • 1篇李翀
  • 1篇邱冰
  • 1篇骆辉煌
  • 1篇尹炜
  • 1篇李锦秀
  • 1篇黄锦辉

传媒

  • 5篇水资源保护
  • 2篇水利学报
  • 2篇中国水利
  • 2篇人民黄河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利规划与设...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泊纳污能力动态特征分析及计算被引量:19
2008年
受天然因素和人工调控的综合作用,湖泊水文过程和其他自然因子显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因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同时水体污染源也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入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的关键。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的模拟,得到了纳污能力总量和逐月的量值。该研究对提高湖泊水库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可供河流纳污能力研究进行参考。
史晓新禹雪中马巍
关键词:湖泊纳污能力动态特征太湖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被引量:4
2015年
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核定,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确定的原则,制定了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成果:2020年,COD 585.20万t/a,氨氮52.57万t/a;2030年,COD 542.97万t/a,氨氮46.54万t/a。对各省级行政区限制排污总量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各水平年限制排污总量呈逐步递减趋势,与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增加的目标要求总体协调。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方案,提出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张建永廖文根史晓新孙翀李扬高丽娜
关键词: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总量管理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被引量:26
2005年
本文针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入水体的途径和季节不同,而水体纳污能力也是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点,从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又能保护环境等多重目的出发,提出了将90%保证率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点源排放总量控制定额,而将90%保证率丰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减去枯水期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面源总量控制定额。并以滇池为例进行了滇池点源与面源总量控制定额计算,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李锦秀马巍史晓新禹雪中
关键词:点源面源滇池
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被引量:8
2017年
基于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与划定技术路径研究成果,从保护和管理水域、岸线及部分涉水陆域空间的角度,提出了水域岸线保护、洪水调蓄、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功能及水源涵养保护五大类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为补充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划定方法体系,指导和规范省区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王晓红张梦然史晓新邱冰高丽娜马晓莹
关键词:技术方法
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构想被引量:8
2010年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一般包含在工程建设相关标准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将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按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划分为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三阶段的相关标准和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两类,并分别补充拟编标准名录,形成了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史晓新朱党生张建永程红光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保护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被引量:15
2006年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黄锦辉史晓新张蔷李翠玉徐晓琳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分区湿地黄河
全国重要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与承载力协同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采取全指标评价法和双指标评价法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61.2%和49.6%,双指标评价结果好于全指标评价结果。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的关系,对水功能区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未超载的水功能区有2 907个(占64.7%),而另外35.3%的超载水功能区以25%左右的纳污能力接纳了60%以上的污染物入河量,表明功能区超载而水质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是纳污能力计算标准偏严格而导致。同时还大量存在功能区不超载但水质不达标的情况,这主要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背景值高、受到上游功能区污染物超标入河量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量暂无法全面测量等原因。
李扬朱党生廖文根史晓新张建永
关键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承载力协同分析
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根据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特点以及水资源分布状况,将河西走廊分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绿洲区、内陆河尾闾湿地区、河西走廊荒漠区4个生态分区。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49年、1975年、2000年及2010年为评价节点,对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分区的结构组成及生态指标进行了跟踪评价,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分析表明:1949年以后,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主要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河流为纽带进行的。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流域上中下游之间重新进行分配,形成了人工绿洲与荒漠、天然绿洲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了生态格局演进的方向与进程。
张建永李扬赵文智史晓新
关键词:河西走廊生态分区绿洲荒漠内陆河
水资源保护与纳污总量控制被引量:10
2011年
在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功能区划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核算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其使用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目标。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应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类型及其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采用数值模型核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时,应根据水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型方法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骆辉煌魏开湄史晓新
关键词:水资源纳污能力污染物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被引量:22
2011年
针对新时期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回顾以往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及存在问题。扩展水资源保护的内涵,提出基于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措施体系,提出亟须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对指导和完善我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朱党生张建永史晓新尹炜
关键词:水质水量水生态水资源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