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澄澜

作品数:32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台风
  • 8篇灾害
  • 6篇厄尔尼诺
  • 5篇海啸
  • 5篇风暴潮
  • 4篇热带
  • 4篇海冰
  • 4篇海洋灾害
  • 4篇洪涝
  • 3篇地震
  • 3篇地震海啸
  • 3篇预警
  • 3篇云图
  • 3篇涛动
  • 3篇卫星云图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环流
  • 3篇风暴潮灾害
  • 3篇潮灾
  • 3篇大气环流

机构

  • 29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作者

  • 32篇包澄澜
  • 8篇解思梅
  • 7篇向元珍
  • 4篇郝春江
  • 2篇张兴铭
  • 2篇陈信雄
  • 2篇叶琳
  • 2篇王毅
  • 2篇姜达雍
  • 2篇王喜年
  • 2篇马卫民
  • 1篇吴晓彤
  • 1篇邹斌
  • 1篇刘建强
  • 1篇姜德忠
  • 1篇薛振和
  • 1篇施国强
  • 1篇王志仁
  • 1篇杨大升
  • 1篇韦统健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海洋预报
  • 3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新疆气象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南极研究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热带气象
  • 1篇中国减灾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5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北两极海冰的涛动关系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将南极海冰分为4个区:SPI1(0°-120°E),东南极海冰;SPI2(120°E-120°W),以罗斯海为主体的海冰区;SPI3(120°W-0°),以威德尔海为主体的海冰区;SPI4,全南极海冰区。北极海冰区分为3个区:NPI1(90°E-180°-90°W),太平洋侧冰区;NPI2(90°W-0°-90°E),大西洋侧冰区;NPI3,全北极冰区。本文使用了WDC-A的SIGRID海冰资料,以分析南极和北极各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两极各冰区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两极海冰之间相互作用的振源是NPI2。SPI3是影响南极海冰的正反馈中心。SPI2则是南北两极海冰的负反馈中心。NPI2,SPI3和SPI2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形成涛动关系。这种涛动关系不是同时期的,而是有较长的滞后时间差。两极海冰形成周期变化,其周期为5-6年,正与NPI2和SPI3自身变化周期一致。
解思梅包澄澜郝春江
关键词:海冰相互作用涛动
一个区域耦合海气模式及其实验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研制了一个区域的简单耦合海气模式,并用来模拟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模式由一层大气模式和一层海洋模式构成。大气模式由运动方程和热力方程组成;海洋模式由运动方程、连续方程和海温方程组成。非绝热加热与风应力构成海气间耦合媒介项,其中大气对海洋的影响以风应力为主,海洋对大气的影响以非绝热加热为主。在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正常运转,并且应于对1982-1983年埃尔尼诺现象的数值模拟.对该事件从发展到衰弱的全过程,特别是中期与成熟期获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显示出本模式的模拟能力,也验证了热带太平洋区域耦合海气作用对ENSO循环的重大贡献。
王志仁姜达雍包澄澜
关键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台风路径预报新方法研究
包澄澜
该项成果提出了两种预报新方法。1.根据环境流场大范围云系与台风云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台风内部特征性云系来预报台风移动,其预报时效可达12~48小时;2.分析了转向后台风移速变化的规律,得出高层对流层流场特征与台风移速有...
关键词:
关键词:台风路径预报台风台风路径
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涝与厄尼诺被引量:7
1992年
1991年初夏,持续性大暴雨导致江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本文分析了降水量与洪涝的分布和演变及其基本大气环流特征,并着重研究了洪涝的主要成因——厄尼诺现象.文中指出.江淮流域的大或特大洪涝,大多发生在厄尼诺事件的同年或次年.厄尼诺、反厄尼诺与北半球低纬100和500hpa大气环流有长达15个月(从同年6月至次年8月)的显著性相关.厄尼诺事件的影响以各种复杂机制,先在低纬作纬向扩展传播.再向中高纬度频散传播.从而对气象与海洋灾害作出严重影响.
包澄澜丁俭奋
关键词:洪涝梅雨厄尼诺现象
东亚冬季冷暖变化与El Nio事件被引量:3
1990年
近十年来,东亚冬季气温明显升高。本文分析证明,东亚温度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重要洋流区的海表面温度(SST)有密切的遥相关。如果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偏高(或异常偏低),即出现埃尔尼诺(或反埃尔尼诺)事件,则在其后7~24个月中,我国华北和东北将出现暖冬(或冷冬),渤海冰情将出现轻冰年(或重冰年)。据此建立的回归预报方程,对1988/1989年和1989/1990年冬季渤海海冰的预报结果完全正确。
包澄澜解思梅韦定英
关键词:变暖
海啸及风暴潮灾害简介被引量:7
2005年
地震海啸和风暴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和风暴潮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严重海啸及风暴潮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和风暴潮预警系统,可以在一旦海啸和风暴潮发生后,提前发出警报信息,争取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时间,从而极大地减轻海啸和风暴潮灾害。
包澄澜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海洋灾害地震海啸预警系统
海啸灾害与预警被引量:14
2005年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地震海啸灾害作了介绍。同时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包澄澜叶琳
关键词:海啸预警系统自然灾害
1993年夏季的台风路径特征被引量:3
1995年
1993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8个台风,其移动路径趋势有其独特性。有7个台风登陆日本;8个登陆菲律宾;7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和海南省,直接损失高达70亿元,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但没有一个台风登陆华东和华北沿海,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分析了1993年台风移动的天气学原因,及其与厄尼诺现象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从而有助于判别台风究竟是北上转向,还是西行登陆我国。
包澄澜施国强刘建强王毅
关键词:台风夏季
从1991年大涝论江淮流域洪涝与厄尔尼诺的关联
<正>1991年初夏,江淮流域出现大暴雨和持久的梅雨。梅雨从5月19日到7月13日,长达56天,其间出现27个暴雨日。江淮流域雨量都在500mm以上,有三个区域超过1000mm:长江中游从汉口到大别山一带,皖南黄山地区,...
向元珍包澄澜
文献传递
台风生成的卫星云图特征被引量:12
2000年
本文对1993~1999年近100个台风过程作了卫星云图特征分析,并计算了10个过程的云顶黑体温度(TBB),结合旬平均海表面温度分布,以研究台风生成前期的特征条件,得出结论为:具有涡旋状结构的热带云团,如果出现一条或几条长达500~1000km以上的长云带卷入低压内部,云团中心部分的云顶黑体温度(TBB)降低到河-70℃以下,而且TBB=-60℃的范围扩大到3×4个纬距以上,则低压很可能在24h以内发展成为热带风暴──台风。另外海表面温度SST≥29℃则很可能是台风生成的最重要的环境条件。这些结论不仅加深了对台风生成前期条件的认识,还提供了若干台风生成的量化条件,可应用于实际台风生成的预报。
马卫民吴晓彤陈信雄包澄澜
关键词:卫星云图TBB海温台风生成台风预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