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油菜
  • 8篇甘蓝
  • 8篇甘蓝型
  • 7篇甘蓝型油菜
  • 4篇分子标记
  • 3篇酸含量
  • 3篇小孢子
  • 3篇小孢子培养
  • 3篇芥酸
  • 3篇芥酸含量
  • 3篇黄籽
  • 3篇黄籽油菜
  • 3篇甘蓝型黄籽
  • 3篇甘蓝型黄籽油...
  • 2篇英文
  • 2篇人工合成甘蓝...
  • 2篇QTL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性状
  • 1篇再生植株

机构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作者

  • 9篇刘雪平
  • 8篇傅廷栋
  • 8篇涂金星
  • 5篇刘志文
  • 5篇陈宝元
  • 2篇马朝芝
  • 2篇王英
  • 1篇薛永常
  • 1篇单连民

传媒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芥酸含量和花色的遗传研究
油菜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油料作物,它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Brassica),以收获种籽榨油为主要目的。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约为7.0×106公顷,面积和总产占世界1/3,居油菜生产国首位...
刘雪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种皮颜色芥酸含量QTL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32
2005年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其检测手段的发展,开发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优势日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AS在基因聚合、基因转移和数量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AS的影响因素,包括标记与基因间的距离、目标性状的遗传率、群体大小、所用分子标记的数目、类型和相位等。并提出育种和定位同步进行、选择合适分子标记类型和数量、简化DNA提取方法、背景选择的逐步选择法、确定合适选择方案等MAS发展策略。
刘志文傅廷栋刘雪平涂金星陈宝元
关键词:质量性状DNA提取方法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聚合检测手段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SCAR标记鉴定和快速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将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标记(S1130)发展成显性SCAR标记(SCS1130)。比较SCS1130的三种检测方法,包括测定PCR反应物浓度、PCR板EB直接染色和电泳,结果表明EB直接染色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成本、省时。SCS1130的发展为开展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造条件,将便利和加快其选育。
刘志文王英刘雪平傅廷栋单连民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MASSCAR
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少数连锁群上的标记可以获得与全基因组相似的选择结果。在前景选择中,随着世代的增加,每一个标记的选择准确率在降低;双侧标记的选择准确率比单侧的标记高,此外,多个单侧标记未能提高选择准确率。据此,提出了作物前景和背景选择过程中的一些改进策略。
刘志文王英刘雪平傅廷栋薛永常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芥酸含量的QTL分析(英文)被引量:26
2005年
一个由甘蓝型油菜品种Quantum(黄花、低芥酸)和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系No 2 12 7 17(白花、高芥酸)为亲本材料建立的DH群体中芥酸呈现单基因的遗传模式。为了发展与芥酸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随机选择12 1个结实正常的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和RAPD标记构建了一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亲本间检测到2 0 7个有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其中SSR标记10 3个,RAPD标记有10 2个及2个形态标记(花色和芥酸)。这些标记中有188个标记分配到19个主连锁群和1个小的连锁群A。这些连锁的标记跨越了1183. 3cM ,两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6. 3cM ,偏分离比例达到2 0 . 8% (P <0. 0 1)且主要集中在6个连锁群。芥酸主基因定位在LG13上,一个共显性的SSR标记TPS0 .39和一个显性的RAPD标记BS16 4a在它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 . 2cM和17. 1cM。用区间作图对芥酸进行QTL扫描,仅扫描到该主基因(主效QTL) ,这个QTL解释了约82 %的芥酸表型变异。利用共同的SSR标记与一张BrassicaDB (http :/ /www ukcrop net,作图群体的亲本为N 0 9andSYN1)的连锁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LG13上可能发生过染色体重排。
刘雪平涂金星刘志文陈宝元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分子标记QTL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几项改进被引量:38
2003年
本研究在NLN-16和NLN-13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mg/L 6-BA和0.05%的活性碳,结果表明6-EA对小孢子再生胚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再生胚的频率比对照增加26枚/皿,经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0.05%的活性碳对小孢子再生胚促进作用不显著。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及移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孢子培养初期加50mg/L秋水仙碱加倍效率最佳,加倍率达到67.6%。小孢子培养的再生苗移栽至大田后,采用遮阳网覆盖小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7.6%。
刘雪平刘志文涂金星陈宝元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中花色与芥酸含量的遗传连锁分析(英文)被引量:18
2004年
利用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系No.2 12 7 17(白花、有芥酸 )与加拿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Quantum(黄花、低芥酸 )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BC1、F2 和DH(doubledhaploid) 5个世代的花色及芥酸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花色受单基因控制 ,且白花对黄花为显性 ;芥酸含量仅表现出一对基因的差异且具有加性效应的遗传模式。花色和芥酸含量的连锁分析表明 :白花与高芥酸紧密连锁 ,在DH群体中重组频率为 5 8%。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 ,从 6 85条 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筛选到一个与黄花和低芥酸含量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92 -14 0 0 。在遗传图谱上黄花基因和低芥酸基因距离S92 -14 0 0 标记的图距分别为 2 2cM和 5 4cM。
刘雪平涂金星陈宝元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花色芥酸含量RAPD标记
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相比,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油份高等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为了深入了解黄籽性状,人们从黄、黑籽种皮发育进程、种皮的结构解剖、种皮色素化合物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黄籽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该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一些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黄籽油菜品种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人们利用突变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对黄籽种质的不断创新及遗传基础的拓宽,获得了一些遗传稳定的黄籽甘蓝型油菜,并选育出双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刘雪平涂金星陈宝元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诱导和加倍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 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 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 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刘志文刘雪平傅廷栋涂金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